山黃皮,山黃皮的性質(zhì)與功效分別是什么

本文目錄一覽

1,山黃皮的性質(zhì)與功效分別是什么

主治(功效): 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癤;蛇傷

山黃皮的性質(zhì)與功效分別是什么

2,山黃皮的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jīng):味辛、苦;性溫。 功效主治: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癤;蛇傷。 各家論述:《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云南中草藥選》:疏風解表,行氣止痛,截瘧,殺蟲。治上感,流感,瘧疾,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適量,酒炒敷;或煎湯洗。 出自《陸川本草》。

山黃皮的藥用價值

3,山黃皮果的氣候條件

你說的那是亞熱帶水果,富川冷的時候太冷,不行的.南寧及往南的地方才適合.桂東北都不行.
1、山黃皮生長的氣候條件山黃皮樹適宜生長在年均氣溫在20℃左右,7月平均氣溫20℃~30℃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2、山黃皮生長的土質(zhì)條件山黃皮根系發(fā)達,耐旱,對土壤適應(yīng)力較強,多分布在石灰?guī)r灰地區(qū)的紅壤或磚紅壤的土質(zhì)里,山黃皮多是生長在村前屋后、山縣、山坳或平原地帶,甚至院落、路旁。其適應(yīng)性較廣,全有較強的抗旱和防蟲害的能力。

山黃皮果的氣候條件

4,山黃皮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別名】雞皮果、五薯葉、臭黃皮葉、過山香、蕃仔香草 【山黃皮的基本介紹】 山黃皮為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因在廣西龍州因山黃皮果的果皮有雞皮狀細微的突起,又叫作雞皮果。夏、秋季采集,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假黃皮,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枝、葉柄及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氣味。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qū)。 【山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辛;苦;溫。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主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癤;蛇傷 【山黃皮的食用方法】 內(nèi)服:煎湯,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適量,酒炒敷;或煎湯洗。

5,山黃皮有什么功能

山黃皮,中藥名。為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夏、秋季采集,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具有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之功效。1.《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2.《云南中草藥選》:疏風解表,行氣止痛,截瘧,殺蟲。治上感,流感,瘧疾,腹痛。基本上來說: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癤;蛇傷
【別名 】五薯葉、小葉臭黃皮(《云南中草藥選》),雞母黃(《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浸酒或研末為散。外用:酒炒敷。 【功效主治】《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

6,山黃皮是什么香料

山黃皮俗稱“雞皮果”,屬蕓香科植物,果實、樹葉均具有特殊香味。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qū)。果實含有18種氨基酸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營養(yǎng),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diào)味、入藥。果實經(jīng)過腌制加工,可成為調(diào)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干亦可做餅餡。主要藥用部分是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夏、秋季采集,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具有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之功效。
你好!天然調(diào)味香料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山黃皮俗稱“雞皮果”,屬蕓香科植物,果實、樹葉均具有特殊香味。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qū)。果實含有18種氨基酸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營養(yǎng),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diào)味、入藥。果實經(jīng)過腌制加工,可成為調(diào)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干亦可做餅餡。主要藥用部分是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夏、秋季采集,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具有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之功效。

7,山黃皮有有沒有什么藥用價值

答案:有藥用價值
清熱解毒,降火!
只要是藥都有價值
中藥名 山黃皮 漢語拼音 shan huang pi 別名 五薯葉、臭黃皮葉、過山香、蕃仔香草。 原植物 Clausena excavata Burm.f. 科屬分類 蕓香科 藥用部位 植物的樹葉或樹皮。[1][2] 功效分類 解表藥;活血藥;祛風藥。 附注 植物描述,詳見詞條:假黃皮 編輯本段中藥藥性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溫。[1] 功效主治 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癤;蛇傷。[1]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 2.《云南中草藥選》:疏風解表,行氣止痛,截瘧,殺蟲。治上感,流感,瘧疾,腹痛。[1]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適量,酒炒敷;或煎湯洗。[1] 編輯本段化學(xué)成分 山黃皮根中含有去甲齒葉黃皮素(nordentatin)。[1] 編輯本段藥材來源來源考證 出自《陸川本草》。 藥材基原 為蕓香科植物假黃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的樹葉或樹皮。 產(chǎn)地溯源 產(chǎn)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1]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