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武陵春色出自哪首詩
出自唐朝張白的《武陵春色》?!驹娫~】武陵春色年代:唐作者:張白正文: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樓。大醉方回首,逢人不舉頭。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戴個星冠子,浮沈逐世流。
2,武陵春色的意思是什么
康震揭秘:李清照寫《武陵春》揭示了她的晚年的心境是什么樣的?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jìn)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xiàn) 可在播放器設(shè)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 播放出錯,請 刷新 嘗試
3,蓬島瑤臺武陵春色是哪首詩
蓬萊瑤臺(清,愛新覺羅弘歷)名葩綽約草葳蕤,隱映仙家白玉墀.天上畫圖懸日月,水中樓閣浸琉璃.鷺拳凈沼波翻雪,燕賀新巢棟有芝.海外方蓬原宇內(nèi),祖龍鞭石競奚為此詩是乾隆皇帝為圓明園的一景觀“蓬萊瑤臺”所作的‘御制詩’,因此可以說蓬萊瑤臺是出自本詩武陵春色唐詩: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樓。大醉方回首,逢人不舉頭。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戴個星冠子,浮沈逐世流。(乾隆四年,一七四四年)循溪流而北,復(fù)谷環(huán)抱。山桃萬株,參錯林麓間。落英繽紛,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陽,光炫綺樹,酣雪烘霞,莫可名狀。復(fù)岫回環(huán)一水通,春深片片貼波紅。鈔鑼溪不離繁囿,只在輕煙淡靄中。武陵春色 以摹寫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藝術(shù)意境見稱,少年弘歷曾在此讀書。遺址上,橫跨在桃花溪(已干涸)上的石洞雖有所損而尚未倒塌。鈔鑼溪 桃花源附近的溪流名。
4,武陵春色的解釋是什么
武陵春色的解釋:武陵春色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武陵春色位處于萬方安和之北,是按照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藝術(shù)意境所建造的美景,占地面積為2000平方米?!拔淞甏荷睂嵕霸谌f方安和的東北。一汪湖泊為池,池南、東、北三面青山。池北有“壺中日月長”,東邊是“天然佳妙”,南廈為“洞天日月多佳景”。武陵春色的由來:武陵春色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塢。乾隆帝為皇子時,曾在此地居住讀書。盛時此地山桃萬株,東南部疊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進(jìn)入“世外桃源”。1744年前后,根據(jù)乾隆皇帝旨意,宮廷畫師沈源、唐岱等根據(jù)圓明園著名景群歷經(jīng)11年繪制的絹本彩色四十景圖,由汪由敦楷書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題詠。經(jīng)歷百余年的滄桑,圓明園如今已是斷壁殘垣,“武陵春色”之景亦是春色不復(fù),我們很難想象出,這里曾經(jīng)宛若人間仙境的樣子。
5,武陵春色是什么意思
武陵春色不是一個漢語詞語,它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武陵春色位于萬方安和之北,是一處摹寫陶淵明(365-427年)《桃花源記》藝術(shù)意境的園中園。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塢。乾隆帝為皇子時,曾在此地居住讀書。盛時此地山桃萬株,東南部疊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進(jìn)入“世外桃源”,池北為五楹敞軒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過山口為桃花塢、桃源深處、綰春軒、品詩堂。武陵春色以《桃花源記》為意境。位于萬方安和的北部,一個近70畝地的島子,四面青山環(huán)抱,山外小河環(huán)繞。島的東部三面為山,中間有一汪湖泊。從而形成了水繞山,山抱水,河繞島行,島中有湖的景觀。山上蒼松翠柏樹木成林,一派大自然的山水景色。湖的西邊又是一溜青山,整個西部又是一個更小的四周青山環(huán)抱,中間為一個狹長而不規(guī)則的小平原。西北山邊松桃掩映之下有一個小亭,南部山腳下也有一個小亭。村子的南部有由游廊合圍而成的大院落,中有“全碧堂”等較大殿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