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酒為什么要喝冰水,過去的人為什么把酒溫熱才喝

就用喝酒來御寒,雖說酒喝下肚能夠暖身體,但沒喝之前是冰涼的,涼酒喝下肚會很不舒服,所以就把酒燙熱了再喝,無論身體暖和了,腸胃也很舒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喝白酒的時候還都喜歡喝熱的,即使在現代一些偏遠地區(qū)的農村,老人們喝家庭式小酒坊釀造的散白酒,在飲用之前依然會用熱水把小酒壺放到里邊燙熱了再喝。

1、為什么白酒冰了喝了容易拉稀?

1、為什么白酒冰了喝了容易拉???

謝邀!先不說冰鎮(zhèn)白酒的威力先不說冰鎮(zhèn)白酒的威力,就算平日里我們經常吃寒涼的食物對胃也是有很大刺激的,會造成脾胃功能的紊亂,影響消化吸收,嚴重的還會導致急性腸炎、急性痢疾,出現腹痛、胃痛、惡心,拉肚子等癥狀。老話經常講“冰棍兒敗火,拉稀別找我”,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再來說冰鎮(zhèn)后的白酒大家都清楚,白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酒精,還含有甲醇和甲醛,白酒在加熱或者常溫下飲用,甲醇和甲醛這些物質基本都會揮發(fā)掉,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很小。

但是如果在白酒中加冰或者冰鎮(zhèn)的話,這兩種物質不太容易揮發(fā),此時如果飲用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影響,通俗的理解一下,正常人喝一口冰水下肚,是不是感覺肚子里特別涼透,這是冰水對胃的刺激,同時把這種刺激反饋給了大腦,腸胃好的人喝了沒事,腸胃不好的人喝了可能會因此導致肚子疼,拉肚子等癥狀。這就不難理解了,把冰水換成冰白酒,試想一下,一是冰涼溫度,二是白酒本身對胃有很強刺激性,這樣一來胃在這兩種狀態(tài)的雙重作用下,不強烈刺激才怪呢,

2、過去的人為什么把酒溫熱才喝?

2、過去的人為什么把酒溫熱才喝?

過去的人把酒溫熱了喝,原因最主要有三點。第一就是過去的人喝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黃酒,酒精度低必須要加熱之后才能喝,要是涼酒喝完了,人的身體不舒服,第二點就是釀造工藝不行,喝完酒之后極易上頭,所以也必須燙熱一下,讓里面的有害物質揮發(fā)之后,喝了不會很快醉酒,而且到胃里也舒服。第三點,因為貧窮,很多人在看電視劇或者是歷史書的時候都會發(fā)現,過去的古人喝酒都喜歡把酒溫熱了再喝。

像《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紅樓夢》里賈寶玉喝冷酒被薛寶釵訓斥的場景,《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去吃飯,大都是讓店里伙計燙一壺熱酒,那為什么古人喝酒之前,都要燙熱了再喝呢?是不是熱酒更好喝呢?其實是在古代,三國時期,水滸時期,人們當時飲用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黃酒為主,度數很低,尤其是江南一帶自古就喜米酒而不好烈酒,這種習俗一直保持到現在。

而且,在古代直到宋元之前都沒有蒸餾烈酒的出現,而米酒,黃酒以米類谷物原料釀造,本身就性涼,必須要溫熱之后才可以飲用,這樣才不會對身體內的脾胃器官造成傷害,而且喝下去也會覺得舒服。并且古人只在飲酒的時候才佐以下酒涼菜,如螃蟹等大寒之物,如酒再不溫熱后喝,就很容易積寒成病,當時的米酒和黃酒,顏色并不是像現在白酒那樣是無色透明狀,而是比較渾濁,色如米湯,也因此古人常將所飲的酒稱為“濁酒”。

而且,那時候的釀造工藝不好,并沒有產生如現代的“蒸餾”酒的釀造工藝,因此酒中的雜質比較多。把酒溫熱了再喝,將酒的溫度加熱50度~60度,酒中的甲醇等有害物質就會揮發(fā)掉,因此喝溫熱的酒也有利于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喝白酒的時候還都喜歡喝熱的,即使在現代一些偏遠地區(qū)的農村,老人們喝家庭式小酒坊釀造的散白酒,在飲用之前依然會用熱水把小酒壺放到里邊燙熱了再喝。

那是因為小酒坊釀造提純工藝不高,在釀造的白酒里會產生很多的雜質,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也就是乙醇,還含有一定對人體有害的甲醇及乙醛。甲醇的危害主要是對人的視力造成傷害,甲醇在人體內有積儲的作用,不易排出體外,4~10克的甲醇即可引起嚴重中毒。甲醇的性質不穩(wěn)定,乙醇的沸點在78攝氏度,甲醇的沸點在64.7攝氏度,加熱后的白酒,甲醇會被揮發(fā)掉,

但是乙醇也揮發(fā)了,乙醇如果揮發(fā)的太多,就會影響酒的整體口感。水味兒加重變得寡淡無味,乙醛的沸點只有21度,用熱水加溫就能使它蒸發(fā)掉,乙醛是引發(fā)醉酒的首要因素,它的存在會增加酒的辛辣味兒,攝取量高的話,喝酒就容易上頭頭疼,加熱之后,乙醛濃度降低,并且辛辣味也降低了,比較好入喉,還有一點就是因為貧窮。過去的人生活條件不好,日子過的很窮困。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