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莫過于大家非常熟悉的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哌酮、頭孢曲松、頭孢美唑、頭孢替安等。現(xiàn)在,酒桌上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飲酒的說法“我正在吃頭孢”,吃了頭孢就不能飲酒,頭孢 美酒,是致命毒藥還是只是拒酒托辭呢,評價酒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肝臟對乙醛的處理能力,能將乙醛迅速轉化為乙酸者,就可以“千杯不醉”;反之,難以代謝乙醛者,往往會“逢杯即醉”。
1、吃了頭孢能喝啤酒嗎?吃了藥多久才能喝酒?
“開車不飲酒,飲酒不開車”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酒桌上道一聲“我是開車來的”已成為婉拒飲酒的充分理由。現(xiàn)在,酒桌上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飲酒的說法“我正在吃頭孢”,吃了頭孢就不能飲酒?頭孢 美酒,是致命毒藥還是只是拒酒托辭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先來聊聊酒精的代謝之路:無論是白酒、紅酒或者是其他酒類飲品,其中主要的成分都是乙醇,乙醇經口進胃,再通過胃粘膜吸收入血,絕大多數(shù)隨血液循環(huán)最終到達肝臟,在這里,乙醇先被肝臟里的代謝酶轉化為乙醛,繼而變?yōu)橐宜?,最后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在這個過程當中,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具有擴張血管、心跳加速、神經緊張等作用,是引起“醉酒”的重要原因,評價酒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肝臟對乙醛的處理能力,能將乙醛迅速轉化為乙酸者,就可以“千杯不醉”;反之,難以代謝乙醛者,往往會“逢杯即醉”。不少人試圖通過多喝酒來增長酒量,其實,乙醛代謝的能力完全取決于先天遺傳背景,頻繁的“酒精考驗”并不能讓乙醛轉化加速,只不過讓人體更加熟悉和適應乙醛中毒狀態(tài),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
有一種反應叫做“雙硫侖反應”:通過之前的簡要科普,我們不難了解到:乙醛濃度過高會引起醉酒癥狀。那么,什么樣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乙醛蓄積呢?最容易想到,也是最常見的原因當然是過量飲酒,大量乙醇在短時間內進入血液,造成乙醛濃度迅速升高,猶如滂沱大雨誘發(fā)山洪爆發(fā),另一種情況則是相對少見,卻更具有隱蔽性和危害性,雖然飲酒不多,但由于某種外界原因造成乙醛代謝障礙,導致乙醛濃度升高,這就是本文主角――雙硫侖反應。
雙硫侖本身是一種戒酒藥,能夠抑制乙醛向乙酸的轉化,服藥后即使極少量飲酒也會出現(xiàn)面部潮紅、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從而使嗜酒者建立起對酒精的厭惡反射,最終達到戒酒的目的,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很對藥物也和雙硫侖具有類似的化學結構,同樣會導致乙醛蓄積,誘發(fā)中毒反應。最常見的莫過于大家非常熟悉的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哌酮、頭孢曲松、頭孢美唑、頭孢替安等,
此外,甲硝唑、替硝唑、沙丁胺醇、氯霉素、酮康唑、胰島素等常用藥物也有誘發(fā)雙硫侖反應的副作用。雙硫侖反應大多發(fā)生在飲酒后半小時內,其嚴重程度與服藥劑量、飲用酒量呈正相關,常表現(xiàn)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視力模糊、惡心嘔吐、頭痛頭暈、步態(tài)不穩(wěn)、煩躁不安等癥狀,少數(shù)人甚至出現(xiàn)休克、肝損傷、心肌梗死乃至死亡,癥狀輕微者可以自行恢復,但對于病情嚴重者,則需要即使給予催吐、洗胃、利尿、吸氧等治療,促使癥狀盡快消失,預防嚴重后果的發(fā)生。
由于這些藥物對乙醛代謝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持續(xù)時間甚至可能長達數(shù)天,因此,建議在用藥一周內都不要飲酒,還要避免含酒精成分的藥物和食物,如氫化可的松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藿香正氣水、酒心巧克力等,對于老年人、幼兒、心臟病患者、酒精敏感者等特殊群眾,尤其需要重點防范,曾有家長給發(fā)熱的寶寶服用頭孢類抗生素,之后又用酒精棉球為寶寶檫浴退熱,微量酒精經皮膚吸收入血,加上頭孢藥物的雙硫侖作用,結果導致寶寶出現(xiàn)頭痛、心慌、胸悶、面色潮紅等癥狀。
和酒駕一樣,雙硫侖反應也會給人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生活中,大家要像“開車不飲酒”那樣,嚴格遵守“吃藥不飲酒”的原則。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飲酒后出現(xiàn)相關的不適癥狀,特別是當飲酒量與其平時酒量明顯不符時,也需要考慮雙硫侖反應的可能性,應立即停止飲酒,必要時要及時將不適者送院治療,畢竟,有心之過易避免,無意之失最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