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的問題是“茅臺的收藏空間為什么這么大”,佐證是“一瓶2000多的茅臺,一年后要4000多”,一年左右增值1000%。(上圖是我收藏的1979年“三大革命”,酒線尚可,膜脫喝品)都說收藏茅臺,盛時可以陪你風花雪月——同樣一瓶保存完好的醬香酒、濃香酒、清香酒,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品飲,口感差異十萬八千里;危時可以助你東山再起——茅臺因為強金融屬性,逐年增值確定性明確,有錢的時候,存點茅臺,不用擔心出手問題,價高價低而已啦。
1、貴州茅臺有啥好的,為何可以賣那么高的價格?
茅臺酒有啥好的,為什么可以賣那么貴的價格?簡單回答幾點:1.飛天茅臺酒是最便宜的茅臺酒。如果只看53度、500毫升的茅臺酒,低度、小容量、系列酒不看,其實大家通常說的飛天茅臺酒,已經(jīng)是最便宜的茅臺酒了,其他小批量勾兌、珍品、陳釀、特制陳釀、年份酒酒質(zhì)的茅臺酒售價更高。2.貴在稀缺,貴州茅臺酒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上市以來,花了五十余年年產(chǎn)量才突破1萬噸,胎生就稀缺。
雖然現(xiàn)在的年產(chǎn)量達到了世紀初的五倍左右,國強民富,需求也上去了,3.貴在匠心。一瓶茅臺酒,從生產(chǎn)、貯存到出廠需要五年時間,而且堅持只用貴州當?shù)氐呐锤吡?,嚴格把關(guān)各生產(chǎn)流程,即便茅臺酒如今年產(chǎn)量數(shù)萬噸,整體品控做得十分好,4.貴在品牌。其實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塔尖上的那個圈子認茅臺,社會認茅臺,不論是品飲還是社交、收藏,是門票,有流通。
2、茅臺收藏空間為什么會這么大?
題主的問題是“茅臺的收藏空間為什么這么大”,佐證是“一瓶2000多的茅臺,一年后要4000多”,一年左右增值1000%,首先可以肯定,題主說的茅臺,不是普通飛天茅臺,普通飛天增值速度沒有這么快;應該是某款紀念酒,在茅臺這個神奇的領域,并不奇怪,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一年前,你2000多可以買到,一年后再詢價需要4000多,理論上增值了100%,但是并不等于你賺到了100%。
賺到100%你得變現(xiàn)出去,在酒滿品好的前提下,一般二手酒回購價格是市場價的4-7折,這樣一計算,題主并沒有賺到,自己有銷售渠道,能夠以當前市價出售,題主就賺到了?;氐筋}目中來,茅臺為什么有那么大的收藏空間,或者換一種表述: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收藏茅臺,首先,根本原因在于國富民強。近幾十年來,國泰民安,百姓生活水平、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有強烈地投資訴求和實力,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茅臺作為一個起步門檻低,增值前景明確的收藏標的,十分合適長期適量收藏。(2018年春拍,保利香港拍賣洋酒珍釀專場,一組1980年代“飛天牌”外銷貴州茅臺酒組合成交價HKD1,085,600)其次,賺錢效應明顯,不論是新酒市場的一瓶難求,還是老酒市場的高溢價交易,甚至各種拍賣會,紛紛推出的茅臺專場,隔三差五爆出來的天價茅臺,都在刺激著老百姓的神經(jīng)。
有錢賺的地方,就不會缺人,就不會賺錢,房地產(chǎn)如此,股市如此,茅臺亦如此,第三,茅臺的獨特性和稀缺性決定了其長期收藏的價值。茅臺一瓶酒的生產(chǎn)周期差不多要五年,雖然有多個品牌的名酒,也嘗試著推出過醬香酒,始終模仿不出“茅臺味”,物以希為貴!茅臺基酒產(chǎn)量從1950年代的70多噸,到1980年代的1000噸左右,到1990年代的2000噸左右,再到2000年代的5000噸左右(按500Ml/瓶計算,一頓大約2000瓶)。
消耗了多少?損耗了多少?市場上還留下來多少?(上圖是我收藏的1979年“三大革命”,酒線尚可,膜脫喝品)都說收藏茅臺,盛時可以陪你風花雪月——同樣一瓶保存完好的醬香酒、濃香酒、清香酒,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品飲,口感差異十萬八千里;危時可以助你東山再起——茅臺因為強金融屬性,逐年增值確定性明確,有錢的時候,存點茅臺,不用擔心出手問題,價高價低而已啦,
最后,還是要提醒一下收藏茅臺的風險。首先,稀缺性是否繼續(xù)存在?1978年貴州茅臺酒的總產(chǎn)量是1068噸,1988年貴州茅臺酒的總產(chǎn)量是1300噸,1998年貴州茅臺酒的總產(chǎn)量是5072噸,2008年貴州茅臺酒的總產(chǎn)量是2.04萬噸,2018年貴州茅臺酒的總產(chǎn)量是4.97萬噸,2018年產(chǎn)量較10年前翻了一倍,較20年前翻了接近10倍,較20年前翻了38倍!可以預見的是,現(xiàn)在收藏茅臺,同樣30年,增值空間不如從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