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賣的比茅臺貴的是什么酒,一是高端的茅臺

茅臺酒的人沒有耍什么騙人的花樣,完全是因供不應求造成的市場調節(jié)。有就是稀缺性,在茅臺鎮(zhèn)釀造出來的酒的確是與其他產(chǎn)區(qū)釀造出來的酒口感不一樣的,說醬香型的時間成本更加的貴,在存放的時候需要場地、管理、資金周轉,酒的損耗其實一瓶醬香型白酒的成本也就在50元以下但是不包括打廣告,公司運營,外包裝這類的,還有很多隱形成本是我們看不到的,就拿茅臺酒來工人工資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還有就是環(huán)保問題,保護赤水河流域每一年都要出錢,這些算下來也不便宜,平時我們只看到了酒的成本。

1、的中國有兩種酒,一是高端的茅臺,二是老百姓的二鍋頭,你覺得哪個是良心酒?

1、的中國有兩種酒,一是高端的茅臺,二是老百姓的二鍋頭,你覺得哪個是良心酒?

原創(chuàng)不易,請隨手關注!作者:毅品文團隊毅叔,無授權禁轉!說實話,二鍋頭絕對比茅臺更良心,首先價格方面就不用多談,基本上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二鍋頭平民百姓都能喝的起,但茅臺就不一樣了,能平時動不動就來點茅臺的那一定不是一般人。當然,并非價格便宜就是良心,實際上,二鍋頭在國外,尤其在俄羅斯要比茅臺受歡迎得多,

因此只能在國內(nèi)賣天價的茅臺,和海外受歡迎得二鍋頭相比,顯然就不太夠看了。說起二鍋頭,相信中國人尤其是北京人都很耳熟能詳,二鍋頭是北京的傳統(tǒng)白酒,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jīng)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為“二鍋頭”。二鍋頭這種酒在國內(nèi)價格便宜量又足,算是老百姓十分喜愛的一種酒,

不過很多中國人大概不清楚,二鍋頭不但中國人喜歡,連俄羅斯人也都很喜歡,甚至喜歡的程度相比中國人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故事還得要從蘇聯(lián)解體開始說,【當年蘇聯(lián)如此強大,不過蘇聯(lián)軍隊也是消費酒的大戶,二鍋頭也一樣深受歡迎】我們知道蘇聯(lián)解體之前國內(nèi)可以說是經(jīng)濟瀕臨崩潰,老百姓連面包都要排隊買,更別說俄羅斯人的傳統(tǒng)愛好——伏特加了。

在那個年代,還能正常喝到伏特加的人絕對屬于蘇聯(lián)的權貴階層,普通老百姓是完全搞不到酒精的,因此中蘇貿(mào)易一度熱火朝天,當時也有了一個名詞,叫做倒爺。也就是很多中國人將大量國內(nèi)的日用商品販到蘇聯(lián),換取蘇聯(lián)的工業(yè)產(chǎn)品回來,這時候,就有很多中國倒爺將二鍋頭帶到了俄羅斯。由于俄羅斯老百姓平時生活很艱苦,所以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種價廉物美的中國白酒,

【連面包都要排隊買,酒就更不用說了】【俄羅斯人愛喝酒真不是吹的】實際上,喝過伏特加的人都知道,其實伏特加入口之后的特點就是淡而無味,除了酒精度比較高之外,其實論口味真沒什么好說的。曾經(jīng)有個笑話形容伏特加就是酒精兌水,也因為伏特加口味特別寡淡跟喝水類似,就特別容易喝多,所以冬天經(jīng)常能看到俄羅斯那邊因為喝多了所以凍死路邊的新聞。

而二鍋頭就完全不一樣,論酒精度數(shù)二鍋頭平均要更高,但二鍋頭有著屬于自己的酒香,所以喝起來很有味道,也更好喝。俄羅斯人這種好酒的民族沒喝過也就罷了,只要喝過二鍋頭,大部分都會不可自拔地愛上它,【俄羅斯窮人買不起正規(guī)的酒,甚至去喝含有酒精與大量有害成分的浴液,有很多人甚至因此中毒身亡】對二鍋頭,在俄羅斯有不少故事。

比如在蘇聯(lián)時期,當年中國留學生乘坐火車去蘇聯(lián)留學,那個時候蘇聯(lián)的物價非常貴,匯率1美元等于0.67盧布,對中國留學生來說,這可是一筆大錢。但是在火車上要吃飯,下了火車要包車去學校,怎么辦呢?用二鍋頭開路就可以無往而不利,當時一瓶二鍋頭可以換十幾個盧布,在國內(nèi)售價卻只有1-1.5元人民幣,可見蘇聯(lián)人當年對二鍋頭有多么喜愛。

在那個年代,在蘇聯(lián)或者俄羅斯可以用二鍋頭解決很多事,二鍋頭可以去換一切你想要的商品,甚至哪怕監(jiān)獄里的犯人也能用二鍋頭贖出來,如今的俄羅斯人對二鍋頭還是一樣鐘情,很多自駕游的中國人去俄羅斯就會帶個幾箱二鍋頭,如果不注意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那么遞給警察一兩瓶二鍋頭一般就能解決問題。遇到俄羅斯的好朋友,送一瓶二鍋頭,俄羅斯人會對你非常熱情,

在俄羅斯,二鍋頭的代名詞就是中國的伏特加?!居龅蕉砹_斯警察不用怕,二鍋頭也許能解決問題】俄羅斯人喝二鍋頭,跟中國人喝二鍋頭完全不一樣,一般中國人喝酒,最起碼得吃點小菜有氛圍再喝酒,而俄羅斯人卻完全不一樣,他們往往不分場合,開瓶就喝,比如在機場等飛機,就能看到他們在酒柜臺買一瓶現(xiàn)場開了咣咣喝完,瓶子一丟就上了飛機,毫無反應。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