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鳳又名 碧落十三香,白居易寫的歌頌野草頑強(qiáng)生命力的詩是什么

1,白居易寫的歌頌野草頑強(qiáng)生命力的詩是什么

白居易 《賦得古草原送別》又名《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

白居易寫的歌頌野草頑強(qiáng)生命力的詩是什么

2,我攜一樽酒 李白詩句

這是李白稱贊黃金雞的詩句,一共只有兩句黃金雞又名鉆離菜,出《志林》 李白詩云:“亭上十分綠醑酒,盤中一味黃金雞。”其法燖雞凈,用麻油、鹽水煮之,入蔥、椒,候熟擘饤,以元汁別供,或薦以酒,則白酒初熟、黃雞正肥之樂得矣。有如新法川炒等制,非山家不屑為,恐非真味也。每思茅容以雞奉母,而不以雞奉客,賢矣哉!《本草》:雞小毒,補(bǔ)虛治病。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quán)昭夷作者:李白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長垂嚴(yán)陵釣。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diào)。

我攜一樽酒 李白詩句

3,有一只怪獸叫什么生活在哪玉帝派誰去除夕年糕又稱什么

年除夕的故事: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除夕夜有一只一角四足,形貌猙獰,生性兇殘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里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非常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zāi)難! 傳說“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的怪獸?!澳辍币粊恚瑯淠镜虮?,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所以人們放鞭炮,敲鑼打鼓的來嚇走“年”這個獸,于是每年過年人們都燃鞭炮、吃年糕等,這樣就把這個習(xí)俗傳下來了。除夕習(xí)俗是中華民族民間在春節(jié)期間的習(xí)慣風(fēng)俗,中華大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xí)俗內(nèi)容或細(xì)節(jié)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各民族特色。常見的春節(jié)習(xí)俗有拜年、貼春聯(lián)、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fā)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等,在春節(jié)期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習(xí)俗!
年獸,別稱年魔、年怪、夕、年、歲,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一頭惡獸,會在每逢過年除夕夜時現(xiàn)身,襲擊百姓食人作亂;據(jù)說這種兇猛的怪物十分害怕巨大的炸響、紅色綢布、煙火這三種事物,演變成現(xiàn)代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日子

有一只怪獸叫什么生活在哪玉帝派誰去除夕年糕又稱什么

4,我國的哪種傳統(tǒng)名花被古人視為離別花又稱作離草

芍藥在早先乃是離別的象征,所以它又名“可離”。從宋代開始,它就成了富貴的預(yù)兆。陸佃《埤雅》云:“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币呀?jīng)將芍藥同位極人臣的“相”聯(lián)系了起來。至于它為什么會是富貴的而不是貧賤的預(yù)兆,我想,也許是它花色的絢爛能夠引起人們對于富貴氣象的聯(lián)想吧。待到歷史上盛傳一時的“四相簪花”的故事一出來,芍藥的地位頓時變得炙手可熱了起來。 據(jù)沈括《夢溪筆談·補(bǔ)筆談》卷三載:韓魏公慶歷中以資政殿學(xué)士帥淮南。一日,后園中有芍藥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紅,中間黃蕊間之。當(dāng)時揚(yáng)州芍藥,未有此一品,今謂之“金纏腰”者是也。公異之,開一會,欲招四客以賞之,以應(yīng)四花之瑞。時王歧公為大理寺評事通判,王荊公為大理評事簽判,皆召之,尚少一客,以判鈐轄諸司使忘其名官最長,遂取以充數(shù)。明日早衙,鈐轄者申狀暴瀉不止,尚少一客,命取過客歷,求一朝官足之。過客中無朝官,唯有陳秀公時為大理寺丞,遂命同會。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為盛集。后三十年間,四人皆為宰相。 胡道靜先生《新校正夢溪筆談》說,這一件事在宋人陳師道《后山叢談》、闕名《墨客揮犀》、蘇象先《丞相魏公譚訓(xùn)》等著作中均有記載??磥頁P(yáng)州芍藥一干四花的事是有的,四人簪花以為慶祝的事是有的,簪花四人后來皆做宰相的事也是有的——只不過這一切未必有什么內(nèi)在必然聯(lián)系。然而揚(yáng)州芍藥從此便成了吉祥之兆,以致直到明清時,“佳話”仍層出不窮。 金埴《不下帶編》卷一:廣陵鄭進(jìn)士元勛超宗,鹵賈之巨豪也。明末時,其家園亭開黃色巨朵芍藥花百余,集南北名流,品花賦詩。幣請錢宗伯牧齋謙益主壇甲乙,首選者侯公子朝宗方域作也。超宗則又揮千金為公子壽。千秋盛事,獨擅淮南,迄今士林艷之。 李斗《揚(yáng)州畫舫錄》卷十五:盧(見曾)公轉(zhuǎn)運揚(yáng)州時,三賢祠花開三蒂,時以為瑞。以馬中丞相?!叭鹕帧鳖~于亭,聯(lián)云:“繁花及春媚(鮑照),紅藥當(dāng)階翻(謝眺)?!焙驾榔痔酚性娫疲骸凹t泥亭子界香塍,畫榜高標(biāo)瑞芍稱。一字單提人不識,不知語本馬中丞。”又云:“交枝并蒂倚東風(fēng),幻出三頭氣自融。細(xì)測天心征感應(yīng),為公他日兆三公。”又云:“瑟瑟清歌妙入時,雕闌深護(hù)猛尋思??芍f娉婷色,只要翻階一句詩。”皆志此時盛事也。揚(yáng)州芍藥冠于天下,乾隆乙卯,園中開“金帶圍”一枝,大紅三蒂一枝,玉樓子并蒂一枝,時稱盛事。 又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一:揚(yáng)州黃右原比部家芍藥最盛,嘗招余陪阮儀征(元)師賞之。吾師以腳疾不便于行,端坐亭中遙望之。余與右原則遍履花畦,真如入眾香國矣。園丁導(dǎo)余觀新綻之“金帶圍”,蓋千萬朵中一朵而已。余自詫眼福,并語右原曰:“吾師與余皆已退居林下,此花之祥,實惟園主人專之矣?!惫视嘣娊Y(jié)語云:“難得主人初日學(xué),定教金帶擅奇祥?!睅熀陀囗嵲疲骸爸x公應(yīng)為蒼生起,花主人應(yīng)亦兆祥。” 現(xiàn)在我們幾乎可以說:人們對于揚(yáng)州芍藥的興趣,與其說是對自然美的清賞,不如說是對榮華富貴的希求了。 摘自韋明鏵《揚(yáng)州文化談片》
古人將芍藥視為離別花,在有朋友、親人離別時就贈送芍藥以示思念。所以又名“離草”。 擺渡上幫你查的 呵呵

5,求譯文

辛丑正月五日(1),天氣澄和(2),風(fēng)物閑美(3),與二三鄰曲(4),同游斜川(5).臨長流,望曾城(6).魴鯉躍鱗于將夕(7),水鷗乘和以翻飛(8).彼南阜者(9),名實舊矣(10),不復(fù)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11),獨秀中皋(12),遙想靈山(13),有愛嘉名(14).欣對不足,(15),率爾賦詩(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jì),鄉(xiāng)里(17),以記其時日.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錄欽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風(fēng)物:風(fēng)光,景物.閑美:閑靜優(yōu)美. (4)鄰曲:鄰居. (5)斜川:地名.據(jù)駱庭芝《斜川辨》,斜川當(dāng)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 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層".一名江南嶺,又名天子鄣,據(jù)說上有落星寺,在廬山北. (7)魴(fang房):魚名. (8)和:和風(fēng). (9)南阜:南山,指廬山. (10)名實舊矣:舊與新對應(yīng),有熟悉之意.這句意思是說,廬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無依接:形容曾城高聳獨立,無所依傍. (12)獨秀中皋(gao高):秀麗挺拔地獨立在澤中高地.皋:近水處的 高地.晉代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序》說:鄣山"基連大嶺,體絕眾阜,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13)靈山:指 昆侖山最高處的曾城,又叫層城.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為西王母及諸神仙所居,故曰靈山.《水經(jīng) 注》載:"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fēng);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 太帝之居."所以,靈山又稱層城九重.這是詩人游斜川時,由目前所見之曾城,而聯(lián)想到神仙所居 的昆侖曾城,故曰"遙想靈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與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愛彼而及此,故曰"有愛嘉名". (15)欣對不足:意思是說,高興地面對曾城山賞景,尚不足以盡興. (16)率爾:本是形容貿(mào)然,輕率的樣子,這里作"即興"解. (17)疏:有條理地分別記載.鄉(xiāng)里:指籍貫.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氣晴朗和暖,風(fēng)光景物寧靜優(yōu)美.我與兩三位鄰 居,一同游覽斜川.面對悠然遠(yuǎn)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陽中,魴魚,鯉 魚歡快地躍出水面,鱗光閃閃;水鷗乘著和風(fēng)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飛.那南面 的廬山久負(fù)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為它吟詩作賦.至于曾城山,高聳挺拔, 無所依傍,秀麗地獨立于平澤之中;遙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侖曾城,就更加喜 愛眼前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對曾城賞景,尚不足以盡興,于是即興賦 詩,抒發(fā)情懷.歲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傷;美好的年華離我而去不再停 留,使我內(nèi)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別寫下年齡,籍貫,并記下這難忘的一天.
原文:辛丑正月五日(1),天氣澄和(2),風(fēng)物閑美(3),與二三鄰曲(4),同游斜川(5).臨長流,望曾城 (6).魴鯉躍鱗于將夕(7),水鷗乘和以翻飛(8).彼南阜者(9),名實舊矣(10),不復(fù)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11),獨秀中皋 (12),遙想靈山(13),有愛嘉名(14).欣對不足,(15),率爾賦詩(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jì),鄉(xiāng)里(17),以記其時日. [譯文]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氣晴朗和暖,風(fēng)光景物寧靜優(yōu)美.我與兩三位鄰居,一同游覽斜川.面對悠然遠(yuǎn)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陽中,魴魚,鯉魚歡快地躍出水面,鱗光閃閃;水鷗乘著和風(fēng)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飛.那南面的廬山久負(fù)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為它吟詩作賦.至于曾城山,高聳挺拔,無所依傍,秀麗地獨立于平澤之中;遙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侖曾城,就更加喜愛眼前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對曾城賞景,尚不足以盡興,于是即興賦詩,抒發(fā)情懷.歲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傷;美好的年華離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內(nèi)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別寫下年齡,籍貫,并記下這難忘的一天.注釋〕(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錄欽立本"丑"作"西".(2)澄和:清朗和暖.(3)風(fēng)物:風(fēng)光,景物.閑美:閑靜優(yōu)美.(4)鄰曲:鄰居.(5)斜川:地名.據(jù)駱庭芝《斜川辨》,斜川當(dāng)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 泊中.(6)曾城:山名.曾同"層".一名江南嶺,又名天子鄣,據(jù)說上有落星寺,在廬山北.(7)魴(fang房):魚名.(8)和:和風(fēng).(9)南阜:南山,指廬山.(10)名實舊矣:舊與新對應(yīng),有熟悉之意.這句意思是說,廬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11)傍無依接:形容曾城高聳獨立,無所依傍.(12)獨秀中皋(gao高):秀麗挺拔地獨立在澤中高地.皋:近水處的 高地.晉代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說:鄣山"基連大嶺,體絕眾阜,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13)靈山:指昆侖山最高處的曾城,又叫層城.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為西王母及諸神仙所居,故曰靈山.《水經(jīng)注》載:"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fēng);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所以,靈山又稱層城九重.這是詩人游斜川時,由目前所見之曾城,而聯(lián)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侖曾城,故曰"遙想靈山".(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與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愛彼而及此,故曰"有愛嘉名".(15)欣對不足:意思是說,高興地面對曾城山賞景,尚不足以盡興.(16)率爾:本是形容貿(mào)然,輕率的樣子,這里作"即興"解.(17)疏:有條理地分別記載.鄉(xiāng)里:指籍貫.
陶淵明的美文,偶非常喜歡。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