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什么堂前野桔香,蘇軾八月十八潮

1,蘇軾八月十八潮

蘇軾《觀浙江濤》: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百度
把問題說完整,我來幫你解答
《催試官考較戲作》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蘇軾八月十八潮

2,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哪首詩

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催試官考較戲作》。全文內(nèi)容如下: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八月十五月色正好,不管是茅屋還是樓臺,何況我處如同蓬萊。此時風咮堂前的野桔正香,而劍潭橋邊的荷葉也衰敗枯萎了。到了八月十八日錢塘江潮水最大也是天下最壯觀的,此時錢塘江大潮就像傳說中的鵬鳥的翅膀拍擊在水面上,激起三千里波濤,也像十萬個人不停地向前奔馳,浩浩蕩蕩,形成一條巨大的白練。觀潮的人們拿著青色雨傘和周圍的紅旗相呼應(yīng),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顏色互相閃滅。可惜,我們難得聚在一起,在這般的美景,在這般的旅行,卻不能兩者兼得呢?希望試官能加快審核考卷,門外的學子們正顛著腳盼望著呢。擴展資料作品注釋1、催試官考較戲作:熙寧五年八月,作者監(jiān)考貢舉時作。貢舉是封建社會朝廷開科取士的地方選拔階段,宋制:貢舉的考試放榜例在中秋節(jié)日。這一年卻遲了兩天——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說那些考生們是等得頗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試官之作。較,能校。考校是指試后的閱卷、評定。2、堂:堂在杭州鳳凰山下。咮(音zhòu),鳥的啄。3、劍潭橋:或言杭州無此橋,疑指作者故鄉(xiāng)某處。4、八月十八潮:指錢塘江潮。八月十八日潮最大,俗稱這天是“潮生日”。一直到現(xiàn)在,舊歷這一天,還是觀潮的日子。5、鯤鵬水擊三千里:《莊子·逍遙游》說鯤化為鵬,從北海遷到南冥:“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6、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組練,組甲、練袍,指武裝部隊?!蹲髠鳌は骞辍罚骸俺又厥灌嚵螏浗M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伐吳。”7、吞屠:吞并,消滅。8、愿君聞此添蠟燭:這句是催試官加夜班看試卷。9、白袍:宋制,沒有官職的人穿白袍,以別于穿皂袍的有官職者,所以一般用“白袍”指未仕的士子。10、立鵠:即鵠立,形容伸著脖子、顛著腳盼望的樣子。全首詩僅此二句是催促之詞,以上說中秋月,說錢塘江潮,似不相干,實則作者說月說潮以過節(jié)、看潮戲催試官,叫他們快點發(fā)榜。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哪首詩

3,蘇軾催官考較戲作

《催試官考較戲作》 - 詩詞正文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 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催試管考較戲作} {宋} 蘇軾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紗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寫的人 李曉磊

蘇軾催官考較戲作

4,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是蘇軾的詩句全詩的名字是什么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出自蘇軾的《催試官考較戲作》?!洞咴嚬倏驾^戲作》是宋代詩人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雜言古詩。這首詩的意思是當年時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同情那些望眼欲穿等候成績的考生,寫成這首《催試官考較戲作》,希望閱卷官挑燈夜戰(zhàn)迅速批出考卷,好讓考生們輕松愉快地去欣賞八月十八的錢塘江涌潮。 擴展資料《催試官考較戲作》作者:蘇軾朝代:宋代原文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⑨如立鵠。白話譯文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xiàn)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fā)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本拖襁@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zhàn)艦數(shù)百艘分別排列于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zhàn)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并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zhàn)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帶善于游泳的健兒數(shù)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fā),身上滿是刺青,手里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xiàn)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彩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催試官考較戲作

5,古詩崔試官考較戲作

崔試官考較戲作蘇軾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五絕·錢塘潮李祚忠一后浪推前浪,滔滔涌入江?;仡^潮更壯,猛撞巻堤墻!二錢塘滾滾潮,浩蕩帶雷囂。沿岸人擁眺,皆驚世上寥!
當年時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同情那些望眼欲穿等候成績的考生,寫成這首《催試官考較戲作》,希望閱卷官挑燈夜戰(zhàn)迅速批出考卷,好讓考生們輕松愉快地去欣賞八月十八的錢塘江涌潮。

6,古代關(guān)于大鵬的詩句

1. 有關(guān)大鵬的詩句有哪些 1.《臨路歌》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2.《潛夫論·釋難》 是故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 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3.《莊子·逍遙游》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4.《大鵬賦》 一身正氣兩袖鳳,浩然正氣舉大鵬。 扶搖直上三清境,翩然落在魁星樓。 五彩云霞繞碧月,七色光華罩金烏。 六根清凈神仙界,九精八怪一掃空! 5.《大鵬展翅恨天低》 明月有心笑滄海,青山無淚懸馬蹄。 黃巢戰(zhàn)死身猶恨, 大鵬展翅恨天低。 2. 關(guān)于“大鵬鳥”的詩句有哪些 春秋時期 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 唐 李白-《大鵬賦》于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隨。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輩,空見笑于藩籬。 3. 唐 李白-《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4. : 唐 李嶠-《?!妨暱彩璧ほ?,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鰲涌,萬里大鵬飛。樓寫春云色,珠含明月輝。 會因添霧露,方逐眾川歸。5. 宋 張輯-《賀新郎·綠陰涼尊俎》赤城霞起連天姥。 有丹經(jīng)、親曾密授,八篇奇語。道骨仙風騎鯨客,合侍紅云帝所。 且畫戟、清香時度。散入邦人簫鼓里,恰春留、芍藥叢歌舞。 還更誦,大鵬賦。6. 宋 利登 -《雜興》大鵬擊逍遙,鷦粒有余羨。 嗜好非固殊,夫亦各所愿。 3. 關(guān)于大鵬鳥的詩句 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薄八畵?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薄敖^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 《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注.希有又名大鵬 “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 寫大鵬的還有:《大鵬賦》、《鯤化為鵬賦》、《北溟有魚賦》 李白的【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昂英的水調(diào)歌頭】 萬頃黃灣口, 千仞白云頭。 一亭收拾, 便覺炎?;砬迩铩? 潮候朝昏來去, 山色雨晴濃淡, 天末送雙眸。 絕域遠煙外, 高浪舞連艘。 風景別,勝滕閣, 壓黃樓。 胡床老子, 醉揮珠玉落南州。 穩(wěn)駕大鵬八極, 叱起仙羊五石, 飛佩過丹丘。 一笑人間世, 機動早驚鷗。 4. 有沒有關(guān)于鯤鵬的 詩句 唐李白《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毛澤東《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1965年秋) 南宋李清照《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唐杜甫《泊岳陽城下》 江國逾千里,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5. 有關(guān)“大鵬勵志”的詩句有哪些 《臨路歌》唐朝 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上李邕》 唐代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臨江仙·帶雨梨花看上馬》宋朝 鄧蕭 帶雨梨花看上馬,問人底事匆匆。 于飛有愿恨難從。大鵬摶九萬,鸚鵡鎖金籠。 匆匆便為千里隔,危岑已接高穹。 回頭那忍問前蹤。家留煙雨外,人在斗牛中。 《競渡》清朝 乾隆 此俗始荊楚,特以紀歲時,初因吊忠悃,相沿競水嬉。 夏五真夏五,風日薰且熙,況當膏雨沾,應(yīng)節(jié)聊拈題。 昆明閃金波,回堤燦蜀葵,中流九龍舟,誰肯相參差。 黃帽雙飛槳,彩縷五色絲,紛逐錦標得,懸望霓旌麾。 既鬧旋亦寂,憑觀有所思,我觀競之義,所包未可涯。 聊舉數(shù)端言,以當—解頤,四時唯其競,雙丸日夜馳。 江河唯其競,東去不復(fù)歸,大鵬競圖南,翼若云天垂, 蟪蛄競春秋,各各不相知,其間人更甚,率被名利羈, 大禹競寸陰,陶侃較分厘,所趨背膺判,同懼晷刻移。 準競所以勞,其勞無止期,故無競唯人,四方其訓之。 《雜興》宋朝 利登 滯并釋陽淵,嫩和改陰囿。 草色誰與媒,青青一何驟。 美人振長袖,佇立傷年少。 芳紅不少留,況乃飄殘照。 飄零可柰何,四氣如環(huán)珂。 白云雖有反,不反亦已多。 曲流傷直水,遠蔭無近柯。 誰令天有漢,杳杳隔秋娥。 桂林有秋色,洞庭有秋波。 濯衣千仞溪,滌垢非悅眼。 涓辰萬里游,寧以霖雨緩。 丈夫秉道心,摧挫志逾勉。 豈如甘與橙,南北隨所變。 大鵬擊逍遙,鷦粒有余羨。 嗜好非固殊,夫亦各所愿。 6. 跟鯤鵬有關(guān)的詩句 《泊岳陽城下》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江國逾千里,山城僅百層。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北》 年代: 唐 作者: 徐夤 雪滿湖天日影微,李君降虜失良時。 窮溟駕浪鯤鵬化,極海寄書鴻雁遲。 來猶未啟,殘兵奔去杳難追。 可憐燕谷花間晚,鄒律如何為一吹。 《木蘭花慢 題闕》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 聽鳴騶入谷,怕驚動、北山猿。且放浪形骸,支持歲月,點檢田園。先生結(jié)廬人境,竟不知、門外市塵喧。醉后清風到枕,醒來明月當軒。伏波勛業(yè)照青編。薏苡又何冤。笑蕞爾倭奴,抗衡上國,挑禍中原。分明一盤棋勢,謾教人、著眼看師言。為問鯤鵬瀚海,何如雞犬桃源。 《催試官考較戲作》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 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7. 誰知道我國古代有關(guān)"鵬"的詩句 1. 餞魏州判鵬舉(作者:邵桂子 朝代:宋) 2. 鵬升夫人和平女士索書賦一絕(作者:陳獨秀 朝代:現(xiàn)代) 3. 送程鵬翼赴山東運司經(jīng)歷(作者:柯九思 朝代:元) 4. 贈談故人高鵬舉(作者:家鉉翁 朝代:宋) 5. 追用徐廉使參政子方申屠侍御致遠張御史鵬飛(作者:方回 朝代:宋) 6. 寄程鵬飛(作者:劉過 朝代:宋) 7. 蝶戀花 次韻答魏鵬舉(作者:劉敏中 朝代:元) 8. 追用徐廉使參政子方申屠侍御致遠張御史鵬飛(作者:方回 朝代:宋) 9. 魏鵬負期醉臥戲題練裙(作者:賈云華 朝代:宋) 10. 送汲鵬(作者:賈島 朝代:唐) 11. 贈來進士鵬(作者:李咸用 朝代:唐) 12. 聞莊鵬舉山茶小盆葩華雜然有意舉以見遺因作(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13. 寄張鵬飛浙東(作者:方回 朝代:宋) 14. 又次韻張御史鵬飛(作者:方回 朝代:宋) 15. 次韻張鵬飛三絕(作者:方回 朝代:宋) 16. 鵬鷃問答(作者:姜特立 朝代:宋) 17. 寄老山張鵬飛御史(作者:方回 朝代:宋) 18. 次韻張鵬飛三絕(作者:方回 朝代:宋) 19. 追用徐廉使參政子方申屠侍御致遠張御史鵬飛(作者:方回 朝代:宋) 20. 鵬飛操(作者:黎廷瑞 朝代:宋) 21. 鯤化為鵬詩(作者:樓鑰 朝代:宋) 22. 追用徐廉使參政子方申屠侍御致遠張御史鵬飛(作者:方回 朝代:宋) 23. 南鄉(xiāng)子 次韻答魏鵬舉(作者:劉敏中 朝代:元) 24. 蝶戀花 次韻答魏鵬舉(作者:劉敏中 朝代:元) 25. 寄韓鵬(作者:李頎 朝代:唐) 26. 南鄉(xiāng)子 鵬舉兄致仕,寓家松江。今年秋,獨(作者:劉敏中 朝代:元) 27. 次韻張鵬飛三絕(作者:方回 朝代:宋) 28. 送程鵬翼赴山東運司經(jīng)歷(作者:柯九思 朝代:元) 29. 聞莊鵬舉山茶小盆葩華雜然有意舉以見遺因作(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30. 寄張鵬飛浙東(作者:方回 朝代:宋) 31. 滿江紅 送鄭鵬南經(jīng)歷赴河東廉訪幕(作者:劉敏中 朝代:元) 32. 漁家傲 餞表兄魏鵬舉歸華亭寓居 以上元刻本(作者:劉敏中 朝代:元) 33. 追用徐廉使參政子方申屠侍御致遠張御史鵬飛(作者:方回 朝代:宋) 34. 追用徐廉使參政子方申屠侍御致遠張御史鵬飛(作者:方回 朝代:宋) 35. 餞魏州判鵬舉(作者:邵桂子 朝代:宋) 36. 次韻張鵬飛三絕(作者:方回 朝代:宋) 37. 酬賈鵬山人郡內(nèi)新栽松寓興見贈二首(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38. 送趙鵬舉之西臺掾(作者:李裕 朝代:元) 39. 寄程鵬飛(作者:劉過 朝代:宋) 中國的“鵬”字,根據(jù)《說文》、《字林》等典籍,即“鳳”的古字。《說文》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shù),故以朋為朋黨字?!笨梢姟谤i”左邊的“朋”來自它群鳥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論,可以推測大鵬和鳳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種鳥圖騰,逐漸分化,帶上不同的特征。對大鵬的正面記載毫無疑問始于《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倍渡癞惤?jīng)·中荒經(jīng)》里描述的大鳥“希有”,也與大鵬有相當?shù)年P(guān)系:“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jīng)注》引《神異經(jīng)》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贝锁B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么龐大。 后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征。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fā)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邑》)更是千古傳誦。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7,誰可以幫我做首詩啊

鳳泣幽谷底 舞姿裊凄凄 飛入君子心 飛進君子夢 ——旨在表現(xiàn)悲情少女對他心愛的人的悲思
鳳蕭聲動明月光, 舞劍把酒話月涼。 飛花亂捻輕(情)似雪, 飛書傳來喜欲狂!
牽走昨日的是翩然的金[鳳] [舞]動今天的是你我的對望 我的思念越[飛]越遠 卻怎么也[飛]不出你的目光 你的視線 你的純潔和善良 把[我]的痛苦, 我[的]難過 都過濾成[甜]
鳳闕星郎離去遠, 舞蝶似隨歌拍轉(zhuǎn)。 飛升元不用丹砂, 飛走無路號且呀。
鳳舞飛飛 鳳飛千里,非梧不棲; 舞姿翩躚,飄若嬌鴻。 飛自東來,衣袂飄飄, 飛落昔去,霞云映虹。
鳳凰的絢麗在我的眼里不過那樣的普通,而你卻使我心動,癡迷, 舞動的蝴蝶在我的眼里不代表美好,而你卻讓我感覺一切是多么美好. 飛入花園,只是想為你采最好的花, 飛到你身邊,只是想你讓我好好愛你.
鳳吟龍嘯樂今朝, 舞憶鵲飛共赴橋。 飛入春色桃園家, 飛到天涯海之角。

8,商山早行 溫庭筠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蛩级帕陦?,鳧雁滿回塘。  【作者小傳】: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危阂环N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祝阂环N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帕辏旱孛?,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D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靥粒簣@而曲折的池塘?!  竟旁娊褡g】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足跡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举p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艜r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瑯?,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觯娙耸冀K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猛驹缧械木吧?,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赝ン?,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嗽娒鑼懺娙嗽谏酱迓玫昶鹪缵s路的情景。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  渡躺皆缧小肥菧赝ン拊娫~中的名篇,也是寫商洛的名篇。內(nèi)容一般,但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第二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極受稱贊?! 赝ン蓿诛w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說法不一,有的說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說死于公元886年。據(jù)他說,他的祖上溫彥博曾在唐貞觀年間做過宰相。應(yīng)該算是名門后裔??墒堑剿麜r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輝煌了。  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過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書館,還頗受器重,可是后來他埋怨令狐為他的求取功名沒有幫助,就給予嘲諷,于是與令狐交惡。令狐鎮(zhèn)守淮南時,他路過時也不肯去拜訪,卻不爭氣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鬧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還打了一頓,連牙齒都打斷了。后來楊收當宰相,起用他擔任國子助教,還參與主持秋試。結(jié)果他對一位叫邵謁的考生諷刺時政的文章大加稱頌,觸犯了權(quán)貴,楊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處流落,窮困潦倒而死。他的這首《商山早行》詩,大概是寫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從長安去襄陽投靠徐商時。當時他已是近50歲了?!  渡躺皆缧小反_實寫得很美,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作者僅用了幾個名詞,就生動的勾勒出一幅充滿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曉圖,今天讀來,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曉的風光景物仍然歷歷在目,倍覺親切。關(guān)于這首詩歷來論家很多,但有些注釋多有牽強附會,想當然的解說。比如首句“晨起動征鐸”。多解為早晨起來“搖動征車上的鈴子”。鐸是鈴不錯,《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掛于牛馬頸下或屋檐下的小鈴?!卑凑諟厥袭敃r窮困潦倒的實際情況,恐怕很難乘坐著車子長途旅行的。同時,倘若坐上車子恐怕也很難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橋上人踩霜的腳印。因此,這一句確切一點說,應(yīng)是店主敲響店鋪屋檐下掛著的鐸(鈴),催客人起來上路。再是第四句“人跡板橋霜”中的“板橋”。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經(jīng)歷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無論是丹江還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莊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設(shè)著木板橋(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勞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脫鞋涉水之苦。這種木板橋一般是在洪期過后的秋季架設(shè),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來前拆掉。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橋上,總可以看到橋板面上結(jié)著薄薄一層白霜,腳踩過去,也會留下清晰的印跡。“人跡板橋霜”一句,正是這一景象的生動真實寫照。至于現(xiàn)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橋鎮(zhèn),與溫氏的這首詩更不可能有任何關(guān)系。因為,板橋鎮(zhèn)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離這條大道很遠,溫庭筠絕不會繞到那么遠的地方去過“木板橋”。關(guān)于“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有的注釋以“槲葉落”,而且有霜跡,就說這首詩寫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純粹的想當然之說?!伴巍睒鋵贇ざ房?,喬木,葉闊大,卵形。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葉”是什么,而且用它襯蒸饃籠,端陽節(jié)用它包粽子。槲葉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黃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葉萌發(fā)時枯葉才脫落?!拌住?,商州人俗稱“鐵梨寨”。枳木多叢生,葉少刺多而粗,春天開白花,果實象桔,深綠色,味苦澀不能食。枳木多生長在河堤、畔或人家場院墻邊。有的人家還把它當作籬笆栽植?,F(xiàn)在已少見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丹江兩岸河堤和村莊旁隨處可見。這兩句也是早春時節(jié)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實描繪?!拌谆黧A墻”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確貼。因為在拂曉前的月光下,驛站墻外邊一片白色的枳實花,顯得特別的明亮耀眼??傊@首五言律詩無論是寫景抒情,還是用字、聲律都是十分講究,表現(xiàn)了很高的藝術(shù)技巧。第一聯(lián)與第四聯(lián)首尾照應(yīng),抒發(fā)了詩人遠途跋涉,思念故鄉(xiāng)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無助情懷,第二、三聯(lián)以眼前生動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應(yīng)了詩題的“山路早行”,也映襯出詩人當時心情的凄清落寞。全詩情景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溫庭筠詩詞文章都很有特色,但總的說來他的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他的詩詞思想內(nèi)容比較狹窄單薄,多為香軟艷麗的描寫女性篇章,但藝術(shù)水平很值得稱道。尤其是他的詞,對后世影響較大,歷代把他稱為“花間派”詞風的鼻祖。
晨起動征鐸(chénqǐdòngzhēngduó),客行悲故鄉(xiāng)(kèxingbēigùxiāng)。 雞聲茅店月(jīshēngmáodiànyuè),人跡板橋霜(rénjìbǎnqiáoshuāng)。 斛葉落山路(húyèluòshānlù),枳花明驛墻(zhǐhuāmíngyìqiáng)。 因思杜陵夢(yīnsīdùlíngmèng),鳧雁滿回堂(fúyànmǎnhuítáng)。溫庭筠(wēntíngyunūn)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作者小傳】: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回塘:園而曲折的池塘。 【古詩今譯】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足跡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回想夜來甜蜜的故鄉(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此詩描寫詩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趕路的情景。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 《商山早行》是溫庭筠詩詞中的名篇,也是寫商洛的名篇。內(nèi)容一般,但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第二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極受稱贊。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說法不一,有的說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說死于公元886年。據(jù)他說,他的祖上溫彥博曾在唐貞觀年間做過宰相。應(yīng)該算是名門后裔。可是到他時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輝煌了。 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過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書館,還頗受器重,可是后來他埋怨令狐為他的求取功名沒有幫助,就給予嘲諷,于是與令狐交惡。令狐鎮(zhèn)守淮南時,他路過時也不肯去拜訪,卻不爭氣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鬧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還打了一頓,連牙齒都打斷了。后來楊收當宰相,起用他擔任國子助教,還參與主持秋試。結(jié)果他對一位叫邵謁的考生諷刺時政的文章大加稱頌,觸犯了權(quán)貴,楊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處流落,窮困潦倒而死。他的這首《商山早行》詩,大概是寫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從長安去襄陽投靠徐商時。當時他已是近50歲了。 《商山早行》確實寫得很美,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作者僅用了幾個名詞,就生動的勾勒出一幅充滿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曉圖,今天讀來,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曉的風光景物仍然歷歷在目,倍覺親切。關(guān)于這首詩歷來論家很多,但有些注釋多有牽強附會,想當然的解說。比如首句“晨起動征鐸”。多解為早晨起來“搖動征車上的鈴子”。鐸是鈴不錯,《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掛于牛馬頸下或屋檐下的小鈴?!卑凑諟厥袭敃r窮困潦倒的實際情況,恐怕很難乘坐著車子長途旅行的。同時,倘若坐上車子恐怕也很難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橋上人踩霜的腳印。因此,這一句確切一點說,應(yīng)是店主敲響店鋪屋檐下掛著的鐸(鈴),催客人起來上路。再是第四句“人跡板橋霜”中的“板橋”。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經(jīng)歷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無論是丹江還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莊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設(shè)著木板橋(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勞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脫鞋涉水之苦。這種木板橋一般是在洪期過后的秋季架設(shè),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來前拆掉。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橋上,總可以看到橋板面上結(jié)著薄薄一層白霜,腳踩過去,也會留下清晰的印跡?!叭僳E板橋霜”一句,正是這一景象的生動真實寫照。至于現(xiàn)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橋鎮(zhèn),與溫氏的這首詩更不可能有任何關(guān)系。因為,板橋鎮(zhèn)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離這條大道很遠,溫庭筠絕不會繞到那么遠的地方去過“木板橋”。關(guān)于“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有的注釋以“槲葉落”,而且有霜跡,就說這首詩寫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純粹的想當然之說。“槲”樹屬殼斗科,喬木,葉闊大,卵形。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葉”是什么,而且用它襯蒸饃籠,端陽節(jié)用它包粽子。槲葉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黃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葉萌發(fā)時枯葉才脫落?!拌住保讨萑怂追Q“鐵梨寨”。枳木多叢生,葉少刺多而粗,春天開白花,果實象桔,深綠色,味苦澀不能食。枳木多生長在河堤、畔或人家場院墻邊。有的人家還把它當作籬笆栽植?,F(xiàn)在已少見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丹江兩岸河堤和村莊旁隨處可見。這兩句也是早春時節(jié)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實描繪?!拌谆黧A墻”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確貼。因為在拂曉前的月光下,驛站墻外邊一片白色的枳實花,顯得特別的明亮耀眼??傊?,這首五言律詩無論是寫景抒情,還是用字、聲律都是十分講究,表現(xiàn)了很高的藝術(shù)技巧。第一聯(lián)與第四聯(lián)首尾照應(yīng),抒發(fā)了詩人遠途跋涉,思念故鄉(xiāng)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無助情懷,第二、三聯(lián)以眼前生動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應(yīng)了詩題的“山路早行”,也映襯出詩人當時心情的凄清落寞。全詩情景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溫庭筠詩詞文章都很有特色,但總的說來他的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他的詩詞思想內(nèi)容比較狹窄單薄,多為香軟艷麗的描寫女性篇章,但藝術(shù)水平很值得稱道。尤其是他的詞,對后世影響較大,歷代把他稱為“花間派”詞風的鼻祖。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回塘:園而曲折的池塘。 【古詩今譯】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足跡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茫鐾庖粫r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此詩描寫詩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趕路的情景。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 《商山早行》是溫庭筠詩詞中的名篇,也是寫商洛的名篇。內(nèi)容一般,但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第二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極受稱贊。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說法不一,有的說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說死于公元886年。據(jù)他說,他的祖上溫彥博曾在唐貞觀年間做過宰相。應(yīng)該算是名門后裔??墒堑剿麜r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輝煌了。 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過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書館,還頗受器重,可是后來他埋怨令狐為他的求取功名沒有幫助,就給予嘲諷,于是與令狐交惡。令狐鎮(zhèn)守淮南時,他路過時也不肯去拜訪,卻不爭氣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鬧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還打了一頓,連牙齒都打斷了。后來楊收當宰相,起用他擔任國子助教,還參與主持秋試。結(jié)果他對一位叫邵謁的考生諷刺時政的文章大加稱頌,觸犯了權(quán)貴,楊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處流落,窮困潦倒而死。他的這首《商山早行》詩,大概是寫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從長安去襄陽投靠徐商時。當時他已是近50歲了。 《商山早行》確實寫得很美,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作者僅用了幾個名詞,就生動的勾勒出一幅充滿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曉圖,今天讀來,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曉的風光景物仍然歷歷在目,倍覺親切。關(guān)于這首詩歷來論家很多,但有些注釋多有牽強附會,想當然的解說。比如首句“晨起動征鐸”。多解為早晨起來“搖動征車上的鈴子”。鐸是鈴不錯,《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掛于牛馬頸下或屋檐下的小鈴?!卑凑諟厥袭敃r窮困潦倒的實際情況,恐怕很難乘坐著車子長途旅行的。同時,倘若坐上車子恐怕也很難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橋上人踩霜的腳印。因此,這一句確切一點說,應(yīng)是店主敲響店鋪屋檐下掛著的鐸(鈴),催客人起來上路。再是第四句“人跡板橋霜”中的“板橋”。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經(jīng)歷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無論是丹江還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莊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設(shè)著木板橋(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勞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脫鞋涉水之苦。這種木板橋一般是在洪期過后的秋季架設(shè),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來前拆掉。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橋上,總可以看到橋板面上結(jié)著薄薄一層白霜,腳踩過去,也會留下清晰的印跡?!叭僳E板橋霜”一句,正是這一景象的生動真實寫照。至于現(xiàn)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橋鎮(zhèn),與溫氏的這首詩更不可能有任何關(guān)系。因為,板橋鎮(zhèn)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離這條大道很遠,溫庭筠絕不會繞到那么遠的地方去過“木板橋”。關(guān)于“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有的注釋以“槲葉落”,而且有霜跡,就說這首詩寫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純粹的想當然之說。“槲”樹屬殼斗科,喬木,葉闊大,卵形。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葉”是什么,而且用它襯蒸饃籠,端陽節(jié)用它包粽子。槲葉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黃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葉萌發(fā)時枯葉才脫落?!拌住?,商州人俗稱“鐵梨寨”。枳木多叢生,葉少刺多而粗,春天開白花,果實象桔,深綠色,味苦澀不能食。枳木多生長在河堤、畔或人家場院墻邊。有的人家還把它當作籬笆栽植?,F(xiàn)在已少見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丹江兩岸河堤和村莊旁隨處可見。這兩句也是早春時節(jié)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實描繪?!拌谆黧A墻”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確貼。因為在拂曉前的月光下,驛站墻外邊一片白色的枳實花,顯得特別的明亮耀眼??傊@首五言律詩無論是寫景抒情,還是用字、聲律都是十分講究,表現(xiàn)了很高的藝術(shù)技巧。第一聯(lián)與第四聯(lián)首尾照應(yīng),抒發(fā)了詩人遠途跋涉,思念故鄉(xiāng)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無助情懷,第二、三聯(lián)以眼前生動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應(yīng)了詩題的“山路早行”,也映襯出詩人當時心情的凄清落寞。全詩情景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溫庭筠詩詞文章都很有特色,但總的說來他的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他的詩詞思想內(nèi)容比較狹窄單薄,多為香軟艷麗的描寫女性篇章,但藝術(shù)水平很值得稱道。尤其是他的詞,對后世影響較大,歷代把他稱為“花間派”詞風的鼻祖。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作者小傳】: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回塘:園而曲折的池塘。 【古詩今譯】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拢阚E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