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ml小瓶裝的江特別受年輕消費者的歡迎。第一,年輕人目前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去買更貴的酒。十幾塊100ml的酒剛剛好,喝白酒肯定不如喝啤酒。喝一兩瓶這種容量的酒正合適。目前市場上溫和柔和的酒越來越多,比如洋河酒,茅臺的51度漢醬酒,五糧液的綿柔尖莊等等。
同樣度數(shù)的白酒,為何有的喝下去辣口?
答,喝酒時,口感有點辣的酒應少喝或不喝,這種酒不是好酒,大部份是勾兌酒,喝酒時容易上頭,感覺頭昏或有些疼痛,這種酒喝多了易醉,話多甚至手午足蹈,嚴重時嘔吐,說話不清。如果是真正的主糧白酒,在提酒時,就嗅到一股糧食香味,即使是熱酒喝一點也不上頭,感覺度數(shù)較高,入口時沒有辣的感覺,通過喉嚨時,因度數(shù)太高難咽下,即使咽下去了心臟也在發(fā)燒,甚至微痛,所以熱酒千萬莫喝,損于身體健康,勾兌酒更下能喝,勾兌酒就是酒精酒!。
大家認為口感辣的酒好還是淡的酒好?為什么?
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喝白酒時間不長的人,喜歡用酒辣不辣,沖不沖來判斷酒的好壞。還有的認為酒越黃越老,越老的酒越好喝??偨Y(jié)起來就是黃的,不辣的就是好酒。我目前聽到不少人說茅臺難喝的了,不是假茅臺,喝的是真茅臺。他們給出茅臺酒難喝的理由就是,很辣,很沖,沒有想象中好喝。當然不能因為個人喜好問題,評價一樣東西的好壞。
就像這世界上最貴的水果之一榴蓮有很多人很喜歡吃,也有不少人是打死也不吃一口的。榴蓮的特別香味被形容為臭,獨特的口感被形容為惡心。如同茅臺一樣,獨有的醬香沖擊力,帶來感官上的愉悅,被形容為沖,嗆,辣一口也吞不下。我所認識的一位酒友就是這樣的,他說之前聚會吃飯的時候,就第一次喝了茅臺,他覺得真特么難喝,還不如那種10幾塊的二鍋頭好喝,原因就是二鍋頭比茅臺好入口。
大多數(shù)人都會以這個酒好不好入口作為好酒的標準,洋河就是一早就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創(chuàng)立了綿柔型的新流派白酒,洋河這個品牌的酒的特點就是好入口,不嗆喉,相比起其他酒,洋河在年輕人群體里是更受歡迎的,主要適合剛接觸白酒不久的人。白酒香型除了人們熟知的醬香、濃香、清香、鳳香四大香型外,還有其他地區(qū)性特產(chǎn)香型,豉香,米香,兼香,老白干香,特香,藥香,馥郁香、芝麻香等香型,這12種香型就是比較主流的香型。
這12種香型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目前還不斷地衍生更多的香型。很多新興的品牌都迫不及待想研發(fā)屬于自己的香型,隨著香型的不斷細化,越來越多消費者感到困惑,到底哪種香型的酒好喝?其實很多年輕的消費群體,他們并不在乎,不同香型之間的風格區(qū)別。他們只在乎白酒是否和調(diào)制雞尾酒,啤酒,葡萄酒那樣好入口,好喝。目前市面上輕口味,綿柔型的酒是越來越多了,洋河酒,茅臺的51度漢醬酒,五糧液的綿柔尖莊等等。
還有一個最近幾年殺出來的黑馬——江小白,他從來不說明他的酒是什么香型,就只說是高粱酒,這個價位的酒做不到綿柔,只能說是輕柔,口味特別淡,還帶一點點甜味,懂酒的酒鬼喝不了這個酒,喝一口可能就不想喝了,一點勁都沒。但是小瓶裝100ml的江小白在年輕的消費者群體特別受歡迎,第一是年輕人目前還沒有什么財力能買得更貴的酒,十幾塊一瓶100ml毫升的酒剛好,而且喝白酒肯定不如喝啤酒多,這個容量的酒喝個一兩瓶剛好。
我認為它的包裝,酒質(zhì),營銷策略上的定位是很成功的,就只緊緊抓準年輕人的市場。包裝上設(shè)計年輕化,標上各種有關(guān)青春的語錄,年輕人在上面找到共鳴,酒質(zhì)選擇的是年輕人更能接受的輕口味清香型白酒,營銷上冠名目前年輕人追捧的熱門綜藝節(jié)目等等。當然了,綿柔型或者輕口味型白酒在入口方面上做得很好,至少所有人都能喝,不至于讓滴酒不沾的人難以下咽。
這種注重入口口感的白酒還是有短板的,相比起傳統(tǒng)工藝,不少環(huán)節(jié)都被弱化了,就是中后段回味,回香,口感層次感不足。經(jīng)常喝醬香酒的朋友都知道,這種酒包含了酸甜苦辣咸各種味道,沖擊力強,而且辣味不小,與普通人覺得好喝的飲料大相徑庭。這種酒為什么好喝,很難形容,第一次喝白酒會覺得難喝,慢慢地覺得這種辣勁也沒有以前那么辣了。
入口雖辣,入口后各種焦香,醬香,陳香,花香,果密香就會在口腔里噴發(fā)出來,感受這個酒體醇厚或者單薄,一股暖流流過喉嚨是十分過癮的,后段回香,從鼻腔竄流而出,尾味甘醇或者苦澀。總之,酒的味道是分為前中后段的,具體感受還是要你去體會。酒辣不辣喉不能作為評判酒好不好的標準,如果只是為了好喝,為什么不用食用酒精勾果汁飲料呢?這樣喝了又能醉,又好喝。
以茅臺酒為好酒的標準來說,口感上面它能不能也能控制辣感少一半呢?保留其他方面的口感,去除辣感,我認為這個技術(shù)層面做不到,減少辛辣味有個辦法就是弱化工藝,但是辣感弱了,其他方面也會變得淡薄了。還有個辦法就是這個酒放個十幾年,辛辣味也會少不小,但是沒有酒廠這樣賣酒的。今天就說這么多,還想了解更多醬香美酒的話,歡迎關(guān)注我匠心醬香xiantanjx。
相同度數(shù)的白酒,為何有的喝起來辣,有的不辣?
相同度數(shù)的白酒,有的辣有的不辣,這根香型沒關(guān)系,我告訴你,辣的原因是什么你就知道了。同樣是53度的白酒,一種白酒,喝起來辣而且非常容易碎,另外一種白酒喝起來柔和而且醉的速度也慢,他們最終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酒中的荃含量。白酒中的主要辣味來源就是荃!本人是一名釀酒的工人,釀造的是固態(tài)發(fā)酵原漿酒,之所以叫原漿酒就是因為沒有任何添加。
客戶喝我的酒的時候都感覺度數(shù)不夠有的人自己從網(wǎng)上買了酒精計,一測量發(fā)現(xiàn)度數(shù),足足的夠。所以他們經(jīng)常問我,為什么同樣度數(shù)的白酒,我的要比他們在市場上買的柔和很多。其實酒沖不沖口。是與酒中的醇,醛含量有關(guān)系的,其中酒的辣味的來源就是醛含量。那么什么原因會導致醛含量高呢?就是輔料過多或者玉米過多,或者沒有進行掐頭去尾。
大家都知道玉米酒是比較沖口的。真正的高粱酒發(fā)酵周期如果夠的話,并且為掐頭去尾,存放一段時間是非常柔和的,除非新酒喝起來是比較沖的。好酒不醉人,大家一定聽說過,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酒在體內(nèi)消化的時候,需要乙醛脫氫酶和乙醇脫氫酶,我們簡稱為解酒酶,解酒酶主要解的就是酒中的荃類和醇類。所以好酒的雜荃,雜醇的含量低的情況下,所需要的解酒酶也就少,所以好酒不醉人。
純糧酒有苦味,為什么酒坊的酒有苦味而大酒廠的酒沒有苦味?
首先明確一點,有苦味的酒是正常的,因為白酒本身就具有酸甜苦辣澀5種味道。那么為什么純糧小燒這種小作坊的酒比較明顯,而大型純糧酒廠比如茅臺五糧液,他們的純糧酒苦味卻不明顯呢。我本人就是做純糧小燒的,也就是這種農(nóng)村自釀小燒酒場,可以叫做作坊。為什么我們的酒都會有一些苦味兒呢?其實白酒不管是大酒廠還是小作坊的酒都是有苦味的,只不過小作坊在售賣的時候,一般都是原漿的形式售賣出去的,不會進行添加和勾兌。
而大型酒廠比如茅臺五糧液,會把各個不同年份的白酒勾兌在一起調(diào)和口感。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1點就是讓白酒的口感更好一些,第2點就是讓每一批次的白酒它的口感都相同,而像我們農(nóng)村自釀酒,每一批次的酒雖然大致都差不多,但是難免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因為我們的價格比較便宜,又都是純糧原漿,所以我們的利潤是比較微薄的,不會像大廠那樣請專業(yè)的勾兌人員進行勾兌。
不過酒中有一些苦,我覺得挺好,恰恰這種苦會增加白酒的口感,使白酒的口感更加厚重。而瓶裝的酒精勾兌酒則沒有苦味,因為他們都會在里邊添加食品添加劑,香精甜蜜素等等?,F(xiàn)在有很多純糧酒,比如綠勃西鳳,洋河等等,還有江小白,其實這些酒都是固態(tài)法的,但是為了去除白酒中的苦味,他們會進行香精的添加,對香精敏感的人和像我這樣只喝純糧小燒的人,是喝不了瓶裝酒的,因為香精那個味道實在是難以接受,寧愿喝一些微苦的純糧原漿酒。
這么多香型的白酒,我想問下哪個香型的白酒不辣啊……感覺都好辣?
白酒的香型很多,香型分為七種:馥郁香型 [1] 、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鳳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國家又頒布了“兼香型”)前四種香型比較成熟,趨于標準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種香型外,還有不少具有自己特點的好酒,其香氣,口味、工藝不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藝、風味。
然后適當表達其香型的名稱,如平壩窖酒、[2]董酒、西鳳酒、白云邊、白沙樂等。這些酒被劃分為不到四個香型,所以不得不暫時劃分為其他香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分類并沒有定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釀酒工業(yè)的發(fā)展,白酒的香型將會更加豐富多彩。但白酒辣不辣,要看飲酒者的經(jīng)驗。不能喝的,什么口味都會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