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謚號中有惠的皇帝有不少,比如劉邦的太子漢惠帝劉盈、有晉朝的白癡皇帝晉惠帝,有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允炆。宗女爵位和地位的不同體現(xiàn)在俸祿的差別上,在京公主要低于下嫁外藩的。不過,朱棣篡位成功的前提,就是否定朱允炆的統(tǒng)治合法性。
清代的“宗女”指的是什么?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王毅據《大清會典事例·清世祖實錄·卷123》記載,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禮部擬定親王以下公主稱號:固倫公主:皇后所生之女和碩公主:妃嬪所生之女郡主(和碩格格):親王女縣主(多羅格格):世子、郡王女郡君(多羅格格):貝勒女縣君(固山格格):貝子鄉(xiāng)君(格格):入八分鎮(zhèn)國公、輔國公之女宗女:未入八分鎮(zhèn)國公、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以下之女不受封(清代和碩柔嘉公主,出于政治需要,順治年間下嫁于靖南王耿聚忠)此外,對于親王及其以下爵位的別室所居、妾、媵所生之女也都為宗女。
“格格”一詞在滿語中廣義上是指對女子的敬稱,也可用于宗女。由上可知,清代宗女共分為七個等級。而“宗女”身份的獲得與兩個條件息息相關,一個是宗女父親所獲得的爵位,一個是宗女母親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宗女爵位和地位的不同還體現(xiàn)在俸祿的差別上,在京公主要低于下嫁外藩的。詳見下表:清代在京公主以下與下嫁外藩公主俸祿比較表(清朝格格老照片)清代宗女下嫁外藩是一種政治性婚姻,其享有的禮儀規(guī)格及生活待遇代表著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尊嚴,自然不能有寒磣之嫌。
乾隆朝時期下嫁外藩公主的歲銀比之順治朝要有增加。宗女爵位的獲得也基本是在其出嫁之時獲得的,而不是像宗室男性20歲考封。另外,宗女爵位一旦獲得,便基本一生固定,不再因父母爵位升降而變化。參考文獻:1. 《大清會典事例·清世祖實錄·卷123》2. 趙德馨. 中國經濟通史(第八卷)[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3. 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二《宗人府·封爵·封爵等級》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zhàn)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zhàn)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
朱允炆為何被尊為“惠帝”,“惠”字有什么含義?為何是“帝”不是“宗”?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由于朱標病逝于朱元璋之前,1398年6月30日,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為明朝第二個皇帝,并改元建文。1402年7月,燕王朱棣率軍攻入南京,隨后皇宮失火,朱允炆至此失去蹤影,關于他的生死成為明初第一大疑案。南京失守不久,駙馬都尉梅殷提議為朱允炆發(fā)喪,并追謚號為孝愍皇帝,廟號神宗。
不過,朱棣篡位成功的前提,就是否定朱允炆的統(tǒng)治合法性。因此,朱棣繼位稱帝后,朱允炆的謚號就不再被承認。所以,在明成祖時期的官方歷史中,朱允炆的建文年號不再存在,反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統(tǒng)治時期被延長了4年,即從洪武32年延長到洪武35年。1644年7月,朱由崧在南京繼位,為了恢復人心,南明朝廷才定朱允炆的廟號為”惠宗”。
因為,神宗已經成為萬歷皇帝的廟號,只好改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乾隆元年,又為朱允炆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這就是“惠宗”、“惠帝”的由來。關于“惠”有何意義,牽涉到謚號的知識。在中國,謚號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一般來講,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去世之后,官方會根據其生前所作所為,給予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謚號。
歷史上謚號中有惠的皇帝有不少,比如劉邦的太子漢惠帝劉盈、還有晉朝的白癡皇帝晉惠帝,還有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允炆。這個“惠”字,從褒義上看,都有仁慈、柔順的意味,但實際上,換個說法就是窩囊,比如劉盈,一輩子被母親呂雉所控制,白癡皇帝司馬衷更是如此。至于朱允炆,身為皇帝,因為仁慈,最后反被篡位的叔叔所擊敗,就連生死都成謎團,所以被追謚號為“惠帝”,不能不說是比較中允的概括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