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低封為侯爵,方便世襲。
明朝共有幾種“爵位”? 這些爵位可以享受什么待遇?
中國歷史上,封官賜爵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通過這種做法,帝王可以凝聚人心。不過,在過去,爵位跟官職有很大不同。官職更多是代表實權,爵位則是地位和待遇。而且,在規(guī)制中,爵位往往屬于超品級,也就是高于一般官制規(guī)定的級別。明朝也是如此。在沒有正式建國以前,朱元璋就開始給眾人分封爵位。當時那種情況下,適當分封爵位,可以幫助朱元璋帶領團隊繼續(xù)闖過難關。
而明朝后來推行的這套封爵制度,雖然經(jīng)過各種調(diào)整,但也是以這里為開始,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規(guī)例。在這套規(guī)例內(nèi),能夠有機會被分封爵位的,名額極其有限。確切的說,只有擁有宗室、功臣、外戚三種身份的人,可以獲得分封爵位的機會。在這三種不同類型的爵位中,待遇最高的,其實還是宗室,也就是皇族。宗室待遇高,最早也是從朱元璋時期確立下來的。
朱元璋當皇帝以前,經(jīng)過過一段非常凄慘的生活。他的父母兄弟早亡,可以依靠的親人不多。很大程度上,這導致了朱元璋后來對宗室的厚待。當然,另一點也是因為,在朱元璋心目中,宗室地位的提高,有助于鞏固朱姓江山的天下。為此,朱元璋還留下了很多家法規(guī)定,如《昭鑒錄》、《永鑒錄》、《皇明祖訓》等明文條例,告訴后世皇帝,要善待宗室。
明朝的時候,宗室爵位被分為八等。除了被立為皇儲的皇子外,其余皇子,一律分封親王。親王嫡長子,又可以承襲爵位。其余庶子,則被封為郡王。等到郡王以后,除了嫡長子繼續(xù)承襲爵位以外。其余幾個兒子的后代,爵位都會依次降低。降低順序以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為次序,代代遞減。在具體待遇上,明朝對宗室的待遇極高。
以親王為例。朱元璋時期,親王除了可以獲得封地外,還能夠掌握兵權。雖然不過問地方政事,卻可以指揮封地附近軍隊。這個就非常厲害了。雖然朱元璋以后,藩王權力被削減,不再掌握兵權。但是他們依然掌握封地。在封地內(nèi),親王地位極高。他們可以修建豪華的王府。王府內(nèi)有專門的官吏、護衛(wèi)和宮人,數(shù)量極多。而且,他們還可以當?shù)孛癖姀氖赂鞣N勞役。
各級官員,如果到親王封地后,也必須親自去拜見。除了親王外,其余宗室待遇也不算差。這些宗室爵位待遇極好。明朝規(guī)例,不讓宗室從事士兵、農(nóng)、工、商的行業(yè)。他們不受律法約束,只受王府管轄。即便犯了罪,也只是削爵稱為庶民。但是,這些人依然可以得到朝廷發(fā)放的口糧。有了爵位,便會想辦法凸顯爵位的不同。利用服飾做文章,就是其中一種辦法。
明朝時,服飾紋飾中,地位最高的,應當是龍紋。這種紋飾,除了皇帝以外,親王、郡王、世子都可以使用。當然,他們使用的龍紋,在形態(tài)上,跟天子有所不同。在宗室以下,便是功臣待遇較好。因為功臣在獲得爵位后,基本都可以獲得重要職位。不過,明朝的時候,對功臣的分封,其實并不算優(yōu)待。尤其是文臣。明朝以武力奠定基業(yè),建國初期,極為崇尚武力。
朱元璋把功臣爵位定為五等,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只有軍功夠大,才可以封為公、侯的爵位。在分封時,武將因為有襲替制度的存在。所以,最低封為侯爵,方便世襲。文官因為軍功的存在,想要獲得高級爵位,極為困難。公、侯的爵位,只有少數(shù)人有機會獲得。子爵、男爵則是長期空置,后來被逐漸廢除。所以,明朝功臣爵位就形成公、侯、伯三種爵位并存的情況。
不過,到明朝中后期,因為伯爵規(guī)格的提高,武將大多只封伯爵。而文官的爵位,也基本到伯爵為止。除了宗室、功臣以外,外戚也可以獲得封爵。外戚就是帝王母親或妻子的娘家。明朝時,皇后嬪妃大多選自平民良家。所以,當時的外戚,地位大多不高,沒有什么爵位。而皇帝常會以封爵的方式,提高外戚的地位,以示恩寵。至于分封爵位的高低,以及是否授予外戚實權,全憑皇帝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