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什么花兩三千喝茅臺貴,這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花幾十萬塊錢喝洋酒,這個說法有點兒夸張,但花幾萬塊錢喝洋酒的現(xiàn)象是有的。您好,我是芙蘭一醉的國家級品酒師芙蘭哥,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那么“為什么人們喝白酒要吃點菜,而喝洋酒都喜歡干喝,要加個冰塊?”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供各位酒友參考:1.飲食風俗習慣不同。
為什么有點人花幾十萬喝洋酒卻說兩三千的茅臺酒太貴?
花幾十萬塊錢喝洋酒,這個說法有點兒夸張,但花幾萬塊錢喝洋酒的現(xiàn)象還是有的。但為什么花兩三千喝茅臺貴,這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首先,國際通暢性的烈性酒的標準款,頂級品牌的干邑白蘭地,VSOP的單瓶售價在500元左右,XO在1600元左右,標價上萬元的洋酒,都是產量極少的,譬如人頭馬路易十三當前的售價在2.5萬元左右,在中國這么大的市場,每年在中國的銷量在10萬瓶左右,每瓶700毫升計算,合70噸。
所以,如果要對應茅臺酒的話,茅臺酒的標準款零售標價1499元,但被供不應求的市場推高至兩三千元,而與路易十三相對應的茅臺年份酒,15年茅臺酒標價5000元左右,30年標價1.3萬元左右,50年茅臺標價2萬元左右,相比之下,比路易十三的性價比要高很多。然而消費者仍然去追逐53°飛天標準款,而年份酒沒有相應的市場緊俏度,其中有非理性的一面。
其次,酒類品牌消費的背后,是一種文化認知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在左右消費者的選擇。洋酒被認為是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代表,白酒被作為中國文化喝中國生活方式的代表,當一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可度高于中國文化的時候,對洋酒的偏愛高于中國白酒。有人說這是崇洋媚外,我倒認為不必打上類似政治或非民粹的標簽,畢竟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
當一個人對中國文化的自信高于對西方文化的認知,他會傾向于消費白酒或者黃酒,而對洋酒的興趣就比較一般。這其中有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但更多是生活習慣的問題。第三,品牌營銷的文化輸出,洋酒比白酒做的好,無論從產品品相、價值主張和營銷場景的設定,洋酒都在力主走時尚路線,積極與年輕人做朋友。而白酒在這些方面顯得有些滯后,不會包裝自己,在價值表達上也比較含蓄內斂,不太重視年輕人的感受。
第四,中國有句老話,叫“遠香近臭”,越是離自己近的人或事物,因為他就在你的生活現(xiàn)實中,你越容易發(fā)現(xiàn)他(它)的缺點,然后影響力你對他(它)的優(yōu)點的感知;越是離自己遠的人或事物,往往會更多地存在于你的想象中,不容易發(fā)現(xiàn)他(它)的缺點,然后你就會放大對他(它)的優(yōu)點的想象。白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很熟悉,能信手拈來很多個品牌,還能說出它的產地、香型。
但對洋酒,中國的消費者還是相對陌生,很多人還分不清威士忌和白蘭地的區(qū)別,更不要說能否信口道出幾個熟悉的品牌和熟悉的產品。所以,中國消費者對洋酒的認識其實普遍是陌生的,問題中所說的“喝花幾十萬元喝洋酒”,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嗎?!白酒和洋酒,工藝不同,各有特色,各美其美,本身是沒有優(yōu)劣高下之分的,關鍵是我們要公平對待,不能人云亦云。
為什么人們喝白酒要吃點菜,而喝洋酒都喜歡干喝,還要加個冰塊?
您好,我是芙蘭一醉的國家級品酒師芙蘭哥,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那么“為什么人們喝白酒要吃點菜,而喝洋酒都喜歡干喝,還要加個冰塊?”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供各位酒友參考:1.飲食風俗習慣不同。中國的飲食文化的特點是酒與菜是不能分開的,俗話講“無酒不成席,無菜不喝酒”,即使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如果沒有美酒相伴,這頓飯會黯然失色,少滋少味,興趣全無。
但是,國外在飲食的過程中,雖然有酒相伴,但他們對酒是有要求的,比如餐前喝些香檳開胃,而主要進餐過程中配的是葡萄酒進行佐餐。洋酒一般用于餐后飲用,有助于消化,但大部分都是用來獨飲。2.應用的場景不同。中國白酒主要還是聚飲的場景下應用。但洋酒則是老外用于獨飲、消遣聊天的最愛。比如:閑暇之時,倒上一杯洋酒,配上一支雪茄。
能悠閑自在一下午。3.酒的滋味和風格不同。中國白酒是以酯類為主的蒸餾酒,主要是以原料香、發(fā)酵香、陳香等為主。酒精度數(shù)普遍偏高。而洋酒特別是威士忌和白蘭地,則是以多元醇類物質為主的蒸餾酒,特別注重橡木桶的風格和風味,這與中國白酒是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且洋酒一般的酒度比白酒要低。所以洋酒比較適合單獨滿滿飲用,便于聞香品鑒。
而白酒則適合佐餐飲用,在于食物的搭配中滋味更加豐韻多味。4.冰塊不是洋酒的專利喝洋酒加冰塊,是為了讓冰緩慢的溶解后,水能夠緩慢的稀釋洋酒,這樣能夠更好的聞香和體會洋酒的滋味。其實,往酒里加冰塊不是洋酒的專利,中國白酒也可以,只是這么做的人少,因為不習慣,也沒這個條件而已。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片面的觀點,僅供各位酒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