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狀元畢業(yè)賣豬肉,關(guān)鍵詞

狀元是個奇妙的群體,中國人都知道,但要細說誰誰是狀元,大家就有些上頭了,所以我們先點幾位狀元給大家開開思路,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名字。中狀元的大多已娶妻生子,公主不可能娶回家做小妾吧?第三個原因是歷史上很多皇帝壓根沒有生育能力,比如宋仁宗,宋高宗,宋理宗,明武宗,同治,光緒等等,他們都沒有后代,到哪里去娶公主呢?當然高中狀元之后跨馬游街是有的,這正是宣揚皇恩的好時機!高中狀元立馬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就不靠譜了,即便你是狀元,也得從基層一步步打拼,狀元的前途如何得憑狀元們自身的真本事和機緣,而且各朝各代狀元被授予的官職也各有特點,不一而足。

古代的科舉狀元是幾品官?

狀元,就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試(唐是省試,宋后殿試)中,取得的進士第一名,也稱鼎元、殿元。狀元,不是官職,是考試成績的榮譽。有文科狀元、武科狀元之分。文狀元考試成績無論怎么牛,一般不能馬上去地方擔任實職,需一步步歷練。一開始,狀元普遍進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書機構(gòu),各朝作用大同小異。翰林院修撰,從六品,職責是掌修國史、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講經(jīng)史,以及起草典禮文稿。

任職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狀元的光環(huán),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歡,以及運氣等因素,可以做到尚書、或進入內(nèi)閣。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是正七品,就是口頭常說的"芝麻官";其余進士考試合格者,進翰林院,稱庶吉士。狀元、進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試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職。

考中狀元之后可以當個多大的官?

平陽狐貍,回答問題。1300 年的中國科舉制,共產(chǎn)生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舉人,十余萬名進士,以及從唐武德四年的第一位狀元孫伏伽至清光緒三十年的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等文武狀元 700 多人。巧的是,孫伏伽和劉春霖都是河北人,狀元郎從河北開始,又從河北結(jié)束。狀元是個奇妙的群體,中國人都知道,但要細說誰誰是狀元,大家就有些上頭了,所以我們先點幾位狀元給大家開開思路,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名字。

比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狂賀之章,“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詩佛王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三國演義》文頭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大才子楊慎,和顏真卿并提的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心學(xué)大家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詩歌背了這么多年,三國看了這么多遍,沒想到他們居然是狀元出身,失敬失敬!在影視作品和文學(xué)作品中,高中狀元后娶公主做駙馬,跨馬游街,衣錦還鄉(xiāng),榮華富貴唾手可得的場景,在歷史上會出現(xiàn)嗎?可以說既有也沒有。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狀元娶公主這事兒不靠譜,歷史上娶公主的狀元寥寥無幾,原因其實并不復(fù)雜。一方面絕大多數(shù)狀元都是寒門子弟,十年苦讀方才金榜題名,狀元可以改變你的未來,但無法改變你的出身,和皇家攀親戚多少差點意思。二是古代科舉是一件難于登天的事情,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道又云“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 五十歲中進士都可以被夸成年少有為,更何況是狀元?加之古人成家立業(yè)又早。

中狀元的大多已娶妻生子,公主不可能娶回家做小妾吧?第三個原因是歷史上很多皇帝壓根沒有生育能力,比如宋仁宗,宋高宗,宋理宗,明武宗,同治,光緒等等,他們都沒有后代,到哪里去娶公主呢?當然高中狀元之后跨馬游街是有的,這正是宣揚皇恩的好時機!但是高中狀元立馬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就不靠譜了,即便你是狀元,也得從基層一步步打拼,狀元的前途如何得憑狀元們自身的真本事和機緣,而且各朝各代狀元被授予的官職也各有特點,不一而足。

比如,唐朝狀元大多會被授予一些亂七八糟的低級朝官,宋朝狀元會被安排到地方州郡做副職或節(jié)度使的幕僚,明清的狀元基本上被通通扔進了翰林院,都得一步一步來,當然這也是各朝各代大多數(shù)進士們的仕途起點。賀知章 36 歲中狀元,被朝廷授予四門博士和太常博士,看起來高大上,其實不咋地,都是七品官,和縣太爺一個級別。

前者負責教授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家的子弟及有才能的庶人子弟,相當于貴族學(xué)校的老師,后者負責管理國家的祭祀事宜。王維中狀元后被授予八品的太樂丞,負責教習宮女唱歌跳舞。柳公權(quán)中狀元后被授予九品的秘書監(jiān)校書郎,起點都很低。我們反過來看,這些大才子的仕途起點雖然都不咋地,但我們也得佩服統(tǒng)治者的“慧眼識珠”,賀知章學(xué)富五車,博文強識,去給貴族子弟當老師,查查典籍管管祭祀最好不過。

王維詩畫雙絕又懂音律,宮女兒唱歌跳舞再合適不過了。柳公權(quán)你不是大書法家嗎?給你個寫字兒的校書郎,你看怎么樣?歷朝狀元中,唐朝對狀元最不重視,這主要是因為科舉制在唐朝處于發(fā)展完善的階段,科舉制的程序還未成型并不嚴謹,甚至有些兒戲。比如唐朝有一個叫尹樞的老先生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看這老先生年紀一大把,德高望重,便讓他來一起批閱試卷排排座次。

尹老先生當仁不讓接受了這個差事,并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陌炎约号诺搅说谝幻?,上演了一出“自己點自己”的好戲。(宋太祖趙匡胤)宋朝的科舉制上升了一個大臺階,并且逐漸形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官社會形態(tài),朝廷對讀書人的重視也逐漸提高。所以宋朝的狀元基本上就不會擔任什么教人唱歌跳舞的鬼官職,而是被派到地方歷練,比如文天祥,張孝祥就都曾擔任過節(jié)度使判官,一些狀元還擔任州郡通判,作為州郡長官和節(jié)度使的副手,培養(yǎng)他們的治國理政能力。

明清是科舉制的鼎盛時期,狀元們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翰林院是他們的第一去處,比如明朝的胡廣,楊慎,清朝的翁同龢等人都是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開始干起。雖然翰林院是個文化系統(tǒng),但是離皇帝近,經(jīng)常在皇帝身邊打轉(zhuǎn),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出將入相的可能性也就更高,這也是封建統(tǒng)治者籠絡(luò)天下士大夫的手段。(王維 王右丞)前文說過,古人并不傻,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道理他們是懂得的,雖說歷朝歷代狀元的仕途起點有高有低,但只要有真才實學(xué),那么出人頭地也指日可待的。

比如賀知章從七品的太常博士做到了太常少卿,禮部侍郎,王維從八品的太樂丞做到了尚書右丞,柳公權(quán)從九品的秘書監(jiān)校書郎做到了太子少師。有唐一代有名姓可考的 100 多位狀元中,5 位做了宰相, 8 位做到了尚書。另外,文天祥從節(jié)度使判官開始進入仕途,雖多有沉浮,但最終做到了樞密使及右丞相。翁同龢從翰林院干起,作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最后做到了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wù)大臣,以及正一品殿閣大學(xué)士,可謂是位極人臣!這里我們說說清朝的官制,清朝正一平的文武官職寥寥無幾,文職正一品僅太師,太傅,太保及殿閣大學(xué)士,武職僅有負責皇帝安保的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和負責皇帝儀仗的掌鑾儀衛(wèi)事大臣。

秦檜和文天祥都是南宋狀元丞相,什么原因?qū)е滤麄z差別那么大?

我感覺,秦檜之所以留有千古罵名,就是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試想一下,一個區(qū)區(qū)宰相,哪敢殺害抗金名將岳飛?他就是替皇帝頂缸而已。岳飛如果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趙構(gòu)的皇帝夢就要破滅。秦檜深明圣意,所以才敢殺岳飛。文天祥身為大宋宰相,在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力主抗元,屢敗屢戰(zhàn),最終殉國。兩個人的機遇不同 ,選擇各異,結(jié)局迥然。

歷史上科舉考試,狀元,探花,榜眼分別會有什么樣職位和工資待遇呢?

古代的科舉制興起于隋朝,發(fā)展于唐代,興盛于宋朝,到了明清兩代巳經(jīng)成了寒門子弟改換門庭,步入上層社會階層的必經(jīng)之路。而科舉考試后的前三名,就會由當時的皇帝親筆欽點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成為這次科舉考試最耀眼的古代明星。而狀元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古代科舉考試第一名稱元,魁首之意。鄉(xiāng)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殿試第一名就叫狀元,因為殿試前,士子們皆要向禮部投遞報名狀獲得考試資格之故。

第二名榜眼的稱呼,在唐朝時是沒有的,唐朝只有探花郎稱第二名。榜眼代表第二名是從宋朝開始的,真正把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一甲前三名稱呼形成定制的是在明朝。稱呼很形象的把名次含義透露出,眼為雙目是二,所以稱榜眼第二名。探花之意即摘花朵,你必須用三根手指摘啊,三指即第三名也。這樣約定成俗,明清兩朝后你一說名稱,人家就知道你一甲前三考到了第幾名。

那么考中狀元,榜眼,探花,到底可以授于你什么官職呢?這個各朝代都不同,一般宋朝后所授官職較高,宋朝狀元會授于正八品官職,明清兩代的狀元又更吃香,一般會授于正七品官職,以此類推,榜眼,探花的官職比起狀元又會稍低,從八品至正九品不等。說到了官職,我們就再八卦一下,作為一甲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授于的官職工資待遇到底有多少?比起現(xiàn)代是高是低呢?狀元授官正八品的話,他的工資年收入折合人民幣是24萬元。

推薦閱讀

北大狀元畢業(yè)賣豬肉,關(guān)鍵詞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