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酒水不說水酒,酒與水有怎樣的關系

為什么男人愛喝酒,其實和女人為什么愛打扮是一個道理。第二問,為什么男人要喝酒?別的不說,就說李白,若沒了酒,真不知他的“靈感”從哪兒來,會不會有這么多詩歌會流傳下來?《水滸傳》有沒有可能誕生?或者少了些豪氣?鴻門宴里沒有下酒菜?中華酒文化博大精深的歷史也得“打點折扣”?……當然,也不排除會減少許多荒唐的故事。

為什么說中國人的氣質更適合喝白酒?

喝白酒應該是一個地域的文化影響的吧,這個和氣質問題應該連不上,喝白酒應該表現(xiàn)什么氣質呢?豪爽,講義氣?外國人喝白酒就沒有這些氣質?外國人喜歡喝紅酒什么氣質呢?浪漫?品味高?中國人也一樣浪漫,有品味,所以中國人喝白酒應該是飲食文化習慣的原因,和氣質的直接影響不大,不是說誰的氣質怎么樣就適合喝那種酒,一個國家地域的文化習慣才是影響最大的,喝酒有酒文化,喝茶有茶道。

中國古代的有些酒為什么被稱作“水酒”?

所謂的水酒,其實就是用粟、麥、稻米等加酒曲糖化而成的一種帶甜味的酒。水酒,在少數(shù)民族中特別盛行,比如壯族的甜酒,高山族的姑待酒,瑤族的糖酒,藏族的青稞酒等等,都是在水酒的范疇內。它們的共同點是略帶甜味,喝著爽口宜人,但是濃度卻很低,酒精含量一般都在10°以下。與發(fā)酵后蒸餾的辣白酒不同,水酒的制作非常簡單,以清水浸泡煮熟粟、玉米、稻米等,然后控出,晾涼,加入甜酒曲,淋上涼水,放在溫暖干燥處,一兩天就做成了。

為什么說痛風不能飲啤酒,那白酒可以喝嗎?

痛風與酒的關系,我講過太多;“痛風得戒酒”在痛風病友圈也算是最基本的常識了。為何在這個問題下,點贊最多、支持最多答案的作者卻是一個只看過幾本保健雜志的非痛風、非專業(yè)醫(yī)療人士?并且還大肆鼓吹“痛風可以喝酒!白酒、啤酒、米酒隨便喝!”喬醫(yī)生看到這種人就來氣,病不在自己身上話就可以亂講?看我如何懟他。剖析其講述的故事,難以自圓其說該答主(了緣520)開門見山先表達觀點——痛風患者,白酒、家釀米酒都可以喝。

接著就聽他講述,身邊一群酒肉朋友,7個有痛風,三十多歲的有、六十多歲的也有,大多尿酸水平五六百、甚至還有高達兩千的。???所以呢,這不恰恰證明喝酒人群痛風更高發(fā)?繼續(xù)看,他又提到,有一次某位正處于痛風急性發(fā)作期的朋友堅持要喝酒,誰知酒后幾天痛風反而消退了!意思是酒精加速了痛風自愈?事實肯定并非如此!痛風有個特點,急性發(fā)作后就算不治療,通常3-7天也會自行消退。

如果當事人不喝酒,可能第二天就緩解、消失了,不會再拖幾天。緊接著,他又舉了個例子,講的是一位年輕時的“酒大王”,后來得了皮膚癌,治療時把煙酒辛辣油膩全戒了,結果還是沒活過四年……???所以,這個得了癌癥最后人沒了和前面痛風急性發(fā)作了都還要喝酒,有什么聯(lián)系嗎?最后,我終于看懂了!他想說的是,管它有沒有關系,“人生得意須盡歡”,該吃吃該喝喝,抓緊享受。

我也不想評論太多,一句話送給這位大兄弟——你抽煙喝酒時有多開心,呼天搶地想出院時就有多傷心~所有痛風、高尿酸血癥患者須限制酒精攝入,啤酒尤甚許多患者朋友問道:“喬醫(yī)生,我查過啤酒的嘌呤含量并不高,大約80mg/100mg,都沒有豬肉(132.6mg/100g)、牛肉(83.7mg/100g)的嘌呤含量高,肉都可以限制著少吃一點,干嘛啤酒就不讓喝呢?況且不是讓多喝水嗎?啤酒里大部分也是水,不挺好的?”禁啤酒的原因有這方面原因:1. 啤酒中含有的嘌呤雖然不算高,但卻是各種酒中嘌呤含量最高的。

其富含鳥嘌呤核苷酸(最易吸收),能夠很容易升高血尿酸;2. 和肉類相比,肉日常攝入量不會太多;但喝起啤酒來,三五瓶恐怕少不了吧?并且還會在喝酒時,不知不覺吃掉更多的高嘌呤、高蛋白、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不僅嘌呤攝入量飆升,影響嘌呤排泄的物質(糖、油脂)也攝入過多;3. 酒精總攝入量與血尿酸升高呈正相關,過量的酒精可造成體內乳酸和酮體堆積,而乳酸為尿酸排泄的強烈抑制物,抑制尿酸排泄。

啤酒升高血尿酸主要就是受這三方面影響,而白酒就主要是以第3點為主。其實,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發(fā)布的最新的權威診療指南——《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建議——所有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體重,規(guī)律運動;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飲食的攝入;鼓勵奶制品和新鮮蔬菜的攝入及適量飲水;不推薦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攝入……劃重點,對于高嘌呤食物、果糖以及酒精,觀點已經從過去的【禁止】變?yōu)楝F(xiàn)在的【限制】!痛風緩解期允許碰酒,但品類與量須慎重結合臨床經驗,絕大多數(shù)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都是自控力、依從性非常差的,能讓他們按時復診、查尿酸都非常不容易。

如果在一開始初診時,就提出最苛刻的標準,他們逆反情緒會非常強烈,反而治療配合度會比較差。所以,初診時我會告知患者:可以不完全禁酒,但必須要先配合我完成達標治療。想要喝酒,那條件自然也是有的:痛風急性發(fā)作期不能喝;尿酸沒有穩(wěn)定降到目標值(痛風360umol/L,痛風石300umol/L)以下不能喝;啤酒盡量不碰!如果要喝,推薦紅酒。

適量的紅酒可使血尿酸輕度下降,且紅酒富含抗氧化劑、血管擴張劑及抗凝刺激物等,可減輕酒精對尿酸的影響。關于飲酒量,喬老師建議是:白酒:一周累計不超過2兩,每次不超過1兩(約1/2杯);啤酒:每日不超過兩杯,且須計算從啤酒中攝入的嘌呤含量,保證每日嘌呤攝入總量不超標。紅酒:每日不超過1兩,一周不超過4次飲用。

限制飲酒只是痛風非藥物治療方式之一,這些方面做好也格外重要非藥物治療是痛風治療的基礎,多數(shù)治療方式尤其是健康的飲食方式和合并癥的治療需要伴隨患者一生。單純飲食及生活方式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或)預防急性痛風關節(jié)炎發(fā)作的作用,并且是其他痛風治療策略的基礎。1. 低嘌呤飲食痛風患者的飲食應鼓勵低嘌呤食物,限制中等嘌呤含量食物,避免高嘌呤食物(下附常見各類食材嘌呤含量,建議收藏)。

低嘌呤飲食可帶來五大好處:可使血尿酸下降1~2mg/dl;減少痛風急性發(fā)作;縮短發(fā)作期時間;減少尿酸鹽沉積形成結石;減少降尿酸藥的應用。2. 多食蔬菜和水果蔬菜與水果富含鉀、鈣、鎂離子和維生素。代謝后產生的鉀、鈣、鎂離子可微調人體內環(huán)境pH值偏“堿性”,有利于尿酸鹽結晶的溶解和排除。而最新的研究還顯示補充足量的維生素C可以減少痛風發(fā)作的次數(shù)。

3. 保持2500ml飲水量多飲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有助于尿酸的排泄,建議多飲堿性礦泉水,而并非礦物質水和純凈水??Х?、可可和茶葉可不嚴格限制,果糖飲料須嚴格控制。4. 堅持適量鍛煉,控制體重堅持體育鍛煉不僅有利于控制體重,還有利于尿酸的排泄。鼓勵進行適當?shù)挠醒踹\動,使運動時心率達110~120次/分及少量出汗為宜,每日早晚各30分鐘,每周3~5次,以打球、跳舞、游泳和健身運動為好。

避免劇烈運動和無氧運動,這可使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分解,向血液里大量釋放肌苷和次黃嘌呤,使血尿酸增高。為控制體重不可饑餓減肥,因饑餓時,脂肪將作為能源而分解,使血酮體增加、有機酸增加,抑制尿酸的排泄。5. 避免其它誘發(fā)因素除了飲食方面的誘發(fā)因素,誘發(fā)發(fā)作最多的因素依次包括疲勞過度、受涼感冒、關節(jié)外傷、劇烈運動,還有利尿劑等多類藥物,應當注意避免。

6. 相關合并癥需要一同關注、治療痛風多見于中老年肥胖男性,這些患者又常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耐量異常以及肥胖(統(tǒng)稱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以及腎功能不全等。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以及腎功能不全均是痛風發(fā)作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只有將這些危險因素控制理想,才有可能很好地治療痛風本身。

一些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尿路梗阻的患者,由于尿酸排泄的障礙,導致了痛風發(fā)作,所以治療原發(fā)病也很重要??偨Y導致痛風發(fā)作的直接前提條件就是尿酸超標,將尿酸降下去了,也就不會痛風了。而尿酸升高的原因較多,除了自身代謝水平的原因,其它可控的因素也有很多。要想快速、有效地幫助降下去尿酸,往往需要全方面出擊才能達到理想效果,需要做好的可不只減少、限制酒精的攝入。

在與痛風的博弈中,往往是患者本人的意志力比醫(yī)生的醫(yī)術更具有“戰(zhàn)略意義”。這份意志力不僅是指能堅持我上面所說的方方面面,還包括不聽信于各種偏方、神藥和讒言。希望各位痛風的朋友,能夠堅定信念,在這場長久的斗爭中取得勝利!我是風濕免疫科喬方醫(yī)生,原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全科醫(yī)生。整理發(fā)布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如果您有不同的觀點,也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也可以轉給您身邊需要的朋友;謝謝!。

酒難喝,但為什么人們描寫酒的用語都很美好?

謝謝邀請。酒難喝,可寫酒的詩句都那么美,你問這是為什么?首先,酒難喝嗎?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愛喝酒的人,見了酒就流口水。對他們來說,酒,就是“瓊漿玉液”。一杯下去,回腸蕩氣,周身爽麻,是一種美極了的感覺。當然,對許多人來講,酒味辛辣刺激,不好喝。但如果三杯下肚,幾份醉意上來,也是一種迷迷糊糊,飄飄欲仙的境界。

對痛苦和壓抑的人來說,猶如精神鴉片,自我陶醉,也算半晌的發(fā)泄和消解吧。這個時候,你要是再勸他幾杯,給他一支毛筆,他一定會詩興大發(fā),龍飛鳳舞,快哉而歌曰: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你最喜歡哪一款白酒,為什么?

謝邀,無論是喝酒還是品酒,對清香型酒還是有好感的,特別是對山西杏花村汾酒情有獨鐘。汾酒具有悠久的歷史,更具有歷史文化特色,每當見到汾酒,情不自禁的想到借間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汾酒工藝獨特,用小麥,大麥,豌豆為制曲原料,制成低溫大曲做糖化發(fā)酵劑,用高粱為原料,地缸發(fā)酵,清蒸混入的傳統(tǒng)工藝,工藝衛(wèi)生要求嚴格。

“小二,上一壇好酒”,古人所說的水酒大概有少度數(shù)?

酒文化在中國出現(xiàn)在奴隸社會時期就已經有,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時候酒已經出現(xiàn),古人那個時候掌握了釀酒技術,不過都是發(fā)酵的濁酒,度數(shù)非常低,基本上比現(xiàn)在的啤酒估計都還要低一些,那個時候的釀酒技術只是初級的萌芽階段,還遠算不上成熟。到了商周時期,也就是商貸晚期周代早期,三千多年前,古人掌握了新的釀酒技術,這種技術叫做曲酒技術,隨后就是大量普及,這種釀酒技術的度數(shù)可以超過十多度,屬于高過啤酒的度數(shù)了,這種釀酒技術持續(xù)近兩千年,直到北宋時期,釀酒技術又有所改變。

北宋時期中國的釀酒技術提高,懂得使用了蒸餾釀酒技術,這個時候的酒的度數(shù)就已經比較高了,一般都是經過蒸餾一次可以達到二十度以上,經過二次蒸餾度數(shù)可以達到四五十度左右,真正的高度酒在北宋時期開始,元朝時期達到巔峰。到了明朝事時期,中國酒水又恢復到了曲酒釀造上面,度數(shù)再一次降低,但是到了清軍入關以后,由于北邊的人要面對寒冷的天氣,普通低度數(shù)的酒已經起不到驅寒的作用,所以清軍喝的酒都是蒸餾酒,度數(shù)是比較高的 民間也開始一直使用這種方法,一直到近現(xiàn)代都沒有改變。

現(xiàn)在民間的釀酒技術都還是蒸餾酒,基本上就是谷物發(fā)酵后通過蒸餾得到的酒,這種酒度數(shù)一般都是二三十度左右,屬于一次蒸餾酒,但是酒頭的度數(shù)是比較高的,可以超過四十多度,現(xiàn)在的釀酒技術發(fā)達 已經有不少脫離了蒸餾技術,所以度數(shù)可以做得很高。古代的酒度數(shù)高低,要看時期的,北宋后期到元朝晚期之間,酒的度數(shù)一般都是二十多度,在北宋之前的時間,酒的度數(shù)在十度左右,十多度的酒的確讓很多人能喝很多,就像現(xiàn)在的一些人,喝酒很多都不醉,主要是身體情況不一樣的原因,古代當然也會存在這種很能喝的人。

不過古代并沒有電視里面那樣,動不動就是一壇酒,動不動就是幾個好酒好菜,這些都是電視劇加工成分, 現(xiàn)實中的古代,古人喝酒都是小壺裝,下酒菜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普通的蔬菜,肉類并不是隨便大吃大喝的,所以說電視劇里面的情節(jié)古代很少出現(xiàn),因為農業(yè)不發(fā)達,糧食是戰(zhàn)略物資,都不夠吃的,哪里會有太多多余的糧食用來大量釀酒呢,其實古代說不定酒里面兌水嚴重呢!。

為什么酒不好喝,男人還要喝?你是因為什么開始喝酒的?

題主你好!看來你是比較討厭酒的人,于是便下了酒不好喝這個結論。所以如果遭到“酒鬼”們的“非議”可能是難免的事了。我問你個問題:“菜刀,是個好東西嗎?”——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刀,不管是切菜,切肉,都離不開菜刀對吧?但它若被正在打架的人拿著,那便是非??膳碌臇|西了,就有可能變成了“兇器”。因此,你就能說菜刀是個壞東西嗎?…其實,酒和刀只是一個道具,關鍵看是被什么人掌握的問題,它本身的屬性并沒有標簽。

你不喜歡酒,沒什么錯,但把酒不好喝作為“立論”卻是不大合理的。第二問,為什么男人要喝酒?別的不說,就說李白,若沒了酒,真不知他的“靈感”從哪兒來,會不會有這么多詩歌會流傳下來?《水滸傳》還有沒有可能誕生?或者少了些豪氣?鴻門宴里沒有下酒菜?中華酒文化博大精深的歷史也得“打點折扣”?……當然,也不排除會減少許多荒唐的故事。

現(xiàn)在或者就沒有“酒駕”這么一說了。為什么男人愛喝酒,其實和女人為什么愛打扮是一個道理。女為知己者容,男與知己者喝;女人逛逛商場,即使不買東西也心情舒暢,男人小飲幾盅和哥們隨便聊聊就覺得輕松自在。尤其在當下,男人工作,生活壓力山大,混的好的應酬多,混的差的煩惱多,總之都挺累的,雖則女的也不容易,但發(fā)泄渠道各不相同,和老婆吵了架,喝上幾盅,被哥們罵上一頓,回去就給你回話了也未可知,關鍵是會不會把握自己的問題。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和哪個層次的人喝?如果總是和幾個“社會閑雜人等”在一起喝,那就會帶來致命的危害。另外,小酒怡情,大喝傷身,凡事都有個度,絕不要“粘酒”,動輒就醉了,或酒后無德,那就真是“貧閑富不愛”了。至于什么時候開始喝酒,我看倒沒多大關系,我參加工作幾年后,20左右就開始喝酒了,一波酒友喝了40多年了,現(xiàn)在還隔三岔五小喝幾盅,但不主張過分勸酒,感覺不好就少喝點,“耍賴”也是常有的事。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古人動不動喝幾壇酒還不醉,這樣的情況多見于史書記載和文學作品,說明可信度還是比較高得。實際上,這點不值得奇怪,且不說元代之前,酒的酒精含量普遍較低,就在今天,好酒量的人也不算稀奇。比如之前我喝酒的時候,多的時候喝過大概有七八斤啤酒加半斤二鍋頭,當然中間少不了幾次廁所。而我見過能喝的反而是一個女孩,可以說天賦異稟,有次喝酒喝了那種青啤十多瓶,這個量算不了什么,奇的是人家喝的氣定神閑,廁所都不用上,只能說個人代謝功能異于常人。

而能喝的人有次在一個節(jié)目上介紹一個酒神,是魯豫主持的一個節(jié)目,那人可以一頓喝七斤白酒,這可是貨真價實的白酒,平均度數(shù)怎么也要四十度以上,古人喝酒小壇子也就兩三斤的量,加起來也可以算是幾壇子了。像名人里面,能喝酒的也屢見不鮮,比如最喜歡寫酒的古龍大俠,他的作品里幾乎每個大俠都愛酒,更有諸多酒量驚人的奇人異士。

古龍大俠自身那個酒量也是駭人聽聞,當年古龍大俠多數(shù)作品都拍成電影,他自己也是個編劇,他的酒量武行的壯漢見了都怕,據(jù)洪金寶回憶說古龍喝威士忌都是一杯一杯的灌,就算他們有功夫在身也不是古龍的對手。也許正因為古龍喝酒太甚,所以英年早逝,讓人可惜。再一個能喝酒的比如俄羅斯人,他們的酒量是普遍較高,高度難喝的伏特加,他們可以面不改色的喝下一大瓶,而且是空口喝,什么下酒菜什么的是不需要的。

說了現(xiàn)代喝酒的眾生相,其實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就算在今天這個人的體質,加上現(xiàn)在普遍較高的白酒度數(shù),一次喝個幾壇子酒都不算回事,何況是在一貫喜歡夸張的歷史記載和文學作品里呢,這事不值得稱奇。在元明清時代已經有了蒸餾酒,但是民間普遍流行的還是一般家庭式作坊釀造的釀造酒,比如大名鼎鼎的二鍋頭成形于清中期,已經接近于近現(xiàn)代了。

了解一下古代白酒的普遍度數(shù),就會明白喝幾壇子酒根本不是事兒。我們古人善于發(fā)展技術,不注重理論研究,所以沒有確切記錄酒精含量的記載,對于酒的描述多是老陳醇香等不牽涉量化的詞,根據(jù)古人釀酒方式的記載和相關遺址的挖掘,可以推演出古代人相當一部分釀酒跟今天家庭釀米酒的基本方式和理論是完全一致的。我們今天釀酒度數(shù)最低的可以算是酒釀了,算是一種米水混合物,超市里冷藏區(qū)經常有賣,有些小孩子也喜歡買來吃,過濾掉大米,可以算是一種酒了。

有些地方再深度發(fā)酵過濾一下,可以做成度數(shù)更高的酒,我某次在一個人家吃過一次家庭釀的米酒,已經進行了深度過濾,清亮剔透,甘甜中隱隱有絲絲辣口,論度數(shù)比不上黃酒,甚是甘醇,我懷疑《水滸傳》里武松景陽岡喝的透瓶香就與此類似。度數(shù)再高一些的就是花雕女兒紅這樣黃酒了,按照今天觀點來看,一般十四度左右。再高一點的就是類似清酒這樣的酒了,今天的度量來看也不會超過二十度。

這幾種酒涵蓋了大部分都古代釀酒,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低度,酒的酒精度數(shù)一旦下降,其猛烈程度也會成倍下降。就好像今天有人可以喝十多瓶啤酒若無其事,但是二兩高度白酒就會歇菜。史書里記載的事情,肯定是要有代表性的,喝酒的人多了去了,不可能喝次酒就給記錄下來,只有那些天賦異稟有海量的人,才有記載他喝酒的必要。至于文學作品里,一個人如果嗜酒如命又一喝就醉,這樣的人設簡直就是個廢物啊,根本沒必要浪費筆墨。

以前喝白酒二三兩,最近喝一斤白酒沒有感覺,是怎么回事?

感謝邀請。最開始我們誰也不會喝酒,而且也沒覺得這酒有啥好味兒能吸引這么多酗酒的人,但是工作應酬、借酒消愁、哥們兒聚餐、朋友結婚,這些場所個個都要人沾酒,長久下來,即使自己不愛喝酒,喝不了幾口酒都會被“訓練”得能喝個幾杯子,那些喜歡喝酒后微醺感覺的人更是從幾兩的酒量變成幾斤的酒量。這說明什么呢?酒量是真的可以被訓練出來的。

從剛開始喝不了酒到后面的酒大漢,其實我們的酒量可以逐漸提高,只要經常喝酒,我們對酒精的適應能力就有所上升,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所謂的“適應能力”并不是指我們體內處理酒精的能力提高,也不是指我們原本沒有的“乙醛脫氫酶”合成效率提高,更不是肝功能提高,而是“大腦對酒精的耐受能力”得到了提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還得慢慢來說。

酒精也叫作“乙醇”,當酒精進入人體后,需要有幾個代謝過程,先會讓乙醇脫氫后生成乙醛,這個乙醛不是好東西,它有毒害作用,必須在短時間內再一次脫氫生成無毒的乙酸這才松和。但是剛好有很多朋友的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或者乙醛脫氫酶的合成效率較低,所以,大量的乙醛會在體內囤積,對身體造成威脅,這時候身體就要報警了,這個警報就是:臉變紅,身體變紅。

所以那些喝幾口酒就臉紅撲撲的朋友可千萬就別再勸他們更盡一杯酒了,不是他們不愿意喝,而是他們多喝的話身體是會遭殃的,而他們喝了酒之后是真的很難受。這和人體的DNA表達有關,中國人大部分都缺乏某樣基因,導致我們大部分人的乙醛脫氫酶都不豐富,但歐美人的乙醛脫氫酶普遍豐富,所以國人大多酒量不及歐美。乙醛可能會侵入大腦,刺激神經,酒精是唯一除了葡萄糖和酮體意外能夠穿越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的物質,所以喝多幾口我們就會覺得頭暈目眩。

缺乏乙醛脫氫酶的朋友也會覺得更暈,渾身也難受。不過大腦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如果長期喝酒,大腦對酒精的刺激反應減弱,逐漸適應了酒精刺激,所以不會那么容易喝暈,乙醛給身體帶來的不適感也會減輕,它會釋放更多多巴胺或內咖肽麻痹我們,讓我們沒那么難受,對酒精提高耐受能力。不過先別高興的太早,大腦是被麻痹了,但其實我們體內的脫氫酶并沒有更高效地處理乙醛,酒精也并沒有停止大量進入我們的大腦,酒精對身體的影響依然存在。

有人說古時候白酒的酒精度相當于現(xiàn)在的啤酒的酒精度,你認為對嗎?

有人說古時候白酒的酒精度數(shù)相當于現(xiàn)在的啤酒的酒精度數(shù),你認為對嗎?謝謝邀請!題目中的“古時候”究竟“古”到什么時候?“古”過元朝,白酒都沒有。杜康發(fā)明的酒,肯定水酒,度數(shù)也不高,也還沒成型;屈原喝的酒,也肯定是水酒,度數(shù)也不高;漢武帝“甘美之”的酒,傳說是茅臺的源頭,可也應是水酒,不過來自茅臺鎮(zhèn);李白喝的酒,雖然自稱酒中仙,可也應是濁酒一杯,不是白酒;武松喝的酒,醉打蔣門神時,過一個酒肆喝一碗,喝了十多碗,肯定也非白酒。

元朝開始,才學會用蒸餾的方法制作白酒。白酒剛開始,只可能比水酒的度數(shù)略高一點,因為人們喝酒的習慣,才剛從水酒中轉過來,還不習慣喝高度酒,那時候白酒的酒精度數(shù)最多也就在20°多左右吧。慢慢的白酒酒精度數(shù)逐漸提高,人們喝酒的習慣也逐漸轉向高度白酒,到清代應該有50多度的白酒出現(xiàn)了。茅臺酒當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時,酒精度數(shù)該有50多度吧。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