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部曲(紀實中國三部曲)

1. 紀實中國三部曲

1. 紀實中國三部曲

這三部曲主旋律電影一般指的是建國大業(yè),建黨大業(yè),建軍大業(yè)。我覺得三部都挺好看的,建國大業(yè)如史詩般凝重,建黨大業(yè)紀實風格較濃,建軍大業(yè)情節(jié)跌宕熱血沸騰。年紀大些的可能喜歡看建國大業(yè)和建黨大業(yè),青少年可能更喜歡看建軍大業(yè)。

2. 紀實中國三部曲是哪三部

2. 紀實中國三部曲是哪三部

《尋路中國》一書有幾條不同的線索。它首先敘述了我由東海之濱沿著長城一路向西,橫跨中國北方的萬里行程;另一條線索集中講述了一個因中國汽車業(yè)的高速發(fā)展而發(fā)生巨變的鄉(xiāng)村,在這里,我特寫了一個農民家庭由農而商的變化經歷;最后,則是中國東南部一個工業(yè)小鎮(zhèn)的城市生活場景。書中所描述的這種由農而工而商、鄉(xiāng)村變身城市的發(fā)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來中國所發(fā)生的最重要的變化。

《尋路中國》是我的中國紀實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討經濟,追蹤發(fā)展的源頭,探究個人對變革的應對。如前兩本書那樣,它研究中國的核心議題,但并不通過解讀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來實現這個目的,也不做宏觀的大而無當的分析。它相信通過敘述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來展現中國變革的實質。我經常在一地連續(xù)呆上數月、甚至數年,跟蹤變化。我不會僅僅聽主人公自己講述,我會睜大眼睛,看著他們的故事在我面前一點點展開。

這三本書橫跨了我的中國十年,從1996至2007。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處于世紀之交的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關鍵的時期之一。正是在這十年中,中國經濟實現了騰飛,中國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開始增大。更重要的是,這是鄧小平去世后的第一個十年。在這十年中,中國歷史的面貌開始變化,大規(guī)模的政治事件與強力領袖開始從中退卻。相反,中國巨變的推動者變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農民、邊學邊干的企業(yè)家,他們的能量與決心是過去這十年中的決定因素。從《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尋路中國》,我所講述的都是他們的故事。

3. 紀實中國三部曲在線閱讀

《留守系列三部曲》是王素芹先生編著的文學紀實文集。本書主要包括三個系列:《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是當今社會的特殊群體,也是弱勢群體。這一群體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

該書集于2014年1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4. 紀錄片《中國》3

《佳節(jié)》是國家地理聯(lián)合制作的大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紀錄片。片中講述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故事。

《如果國寶會說話》共100集,分為四季播出。為了拍攝該紀錄片,攝制組爬山涉水,跑遍了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余處考古遺址才把紀錄片制作完成。

《我在故宮修文物》可謂是一部紀錄片中的網紅片。你或許沒有看過,但一定聽說過。這是故宮90周年的獻禮紀錄片,3集的劇情設置也是圍繞著故宮工匠們?yōu)榱藴蕚浯髴c而修文物的故事。

5. 紀錄片《中國》第三集主要內容

南梁的文化發(fā)展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巔峰,“四聲八病說”為唐詩開辟了道路,大批詩人、文學家和著作的涌現,塑造了中國人的文藝觀,光耀千秋。佛教也在時間的沉淀下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自此建立了一種吸收外來文化的模式:任何文化的傳入,都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據悉,《中國》第十集《關隴》將于22日播出,講述北方蒼穹下,影響中國未來格局新力量的醞釀勃發(fā)。

6. 紀錄片中國改革之路

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在中國和西方引起的反響。該紀錄片是解讀中國工作室2018年策劃制作的紀錄片之一。

7. 中國紀錄片三部曲

吳文光是大陸紀錄片中教父級的人物,他的作品《流浪北京》是國內第一部紀錄片,從此開啟了國內獨立紀錄片的新運動,對獨立紀錄片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2. 徐童

  他最出名的就是游民三部曲系列《麥收》《算命》《老唐頭》,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早期時居住在北京城鄉(xiāng)結合部做自由職業(yè)者時,體會到了各種各樣的生活,于是決定拍一部專門講述這些居住在城鄉(xiāng)交接地段的社會底層生活的紀錄片。三部曲中《算命》最為出名,講述的是腿腳不便靠算命為生的厲百程與他花一百塊買來的失智老伴的人生故事。這部電影在北京獨立電影論壇首營后引起了巨大反響,豆瓣評分一直穩(wěn)定在9.0。

3. 蔣樾

  他的代表作品是于1995年完成制作的《彼岸》,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一群未考上大學的孩子到北京想做明星,到北京追求卻夢碎的故事。片中理想與現實的前后反差的荒誕讓人深思。

4. 段錦川

  段錦川是少有的喜歡和別人一起合作的導演,他的代表作有《廣場》、《八廊南街十六號》、《暴風驟雨》,其中《暴風驟雨》就是和蔣樾合拍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5. 賈樟柯

  賈樟柯是作為一名電影導演而被大家熟知,其實他拍過的幾部記錄片如《東》《公場場所》《無用》也同樣具有觀賞價值,其中《無用》曾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紀錄片獎

8. 中國紀實三部曲何偉

游記的書籍有以下:

1、《林達全集》

居美——《“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旅法國——《帶一本書去巴黎》,游西班牙——《西班牙旅行筆記》。林達的文字樸實、優(yōu)美、有洞見,從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著手,擅長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書寫歷史、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讀來引人入勝,極有代入感。通過這些故事,作者表達自己鮮明的歷史觀,那就是人性。

2、《中國三部曲》

《尋路中國》《江城》《甲骨文》,這三本何偉(美國作者Peter Hessler)的書寫了一個不同的中國,敏銳的觀察、深入的調查與長時間的當地生活,讓他筆下的中國竟然變得我們這些中國人都不熟悉不了解,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似的。

3、《在路上》

這部杰克·凱魯亞克的小說被背包客奉為經典,是說一群年輕人開車橫跨美國大陸的旅行。 印象深的是他們渾渾噩噩、精神空虛、放蕩不羈,一路狂歡嬉笑,是對美國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這“垮掉”的一代記錄與寫照。

4、《穿越百年中東》

從奧斯曼土耳其在一戰(zhàn)后被瓜分到各種宗教極端組織(如哈馬斯、ISIS)的前世今生,從黎巴嫩談到以色列,邏輯清晰、順暢,文筆也好。類似的書還有一本《大中東行紀》,作者張信剛游歷中東十幾個國家,拿來作為了解中東的入門書還不錯。

5、《東西莫辨逛歐洲》

比爾·布萊森曾于七十年代初橫越歐洲,二十多年之后,他決定再一次經歷他青春歲月中所走過的旅途——于是他背起行囊,帶上舊地圖和旅行指南,從奧斯陸出發(fā)到達歐陸最北端的城市哈默菲斯特,再一路經過法國、比利時、德國、荷蘭、丹麥、瑞典、意大利、瑞士、奧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最后抵達伊斯坦布爾。這段旅程成就了本書,也成為了比爾·布萊森的扛鼎之作。

9. 紀錄片《中國》第三集簡介

紀錄片中國的第一輯春秋主要介紹了中國的春秋時代有哪些國家,哪些偉大的人,春秋對中國歷史所起的重要作用。

10. 紀錄片中國3

編輯中國紀錄片3完整版可以通過網絡播放器搜索,點擊下載保存即可

11. 紀實中國三部曲 尋路中國

美國記者彼得·海斯勒(英文名: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偉)的“中國紀實三部曲”《江城》《尋路中國》《甲骨文》展開。

“中國紀實三部曲”中,海斯勒以田野調查、體驗式觀察、深度訪談的手段,記錄和描繪了1996年至2007年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督恰芬唤浲瞥黾传@得“奇里雅瑪環(huán)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榮獲《時代周刊》年度最佳亞洲圖書獎,《尋路中國》獲奇里雅瑪環(huán)太平洋圖書獎。海斯勒本人亦被《華爾街日報》贊為關注現代中國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