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陵崔氏
秦漢時,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陜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
到了漢朝,崔業(yè)襲爵,居于清河。崔業(yè)的弟弟崔仲牟,則另居于博陵安平,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此即為博陵崔氏之始?! |漢以后,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俱為山東望族,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李鄭王」?! ∧媳背瘯r,博陵崔氏為第一等的高門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國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兩家,即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2. 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史料里詳細記載了王維的妻子姓劉,不是博陵崔氏。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
3. 博陵崔氏宰相
崔姓發(fā)源于山東境內(nèi)。季子后人一直仕齊國卿大夫。秦漢時,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陜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長子崔伯基為西漢東萊侯,居清河?xùn)|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一說今山東武城縣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屬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謂門庭顯赫,人丁興旺,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望。另東漢末年,軍閥爭戰(zhàn),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鮮,后發(fā)展為朝鮮大戶。魏晉南北朝時,崔姓依舊以門第高貴、族大人眾而著。史載,西晉時,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份d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孫)有七子,長子崔雙為東祖,次子崔邯為西祖,三子崔寓為南祖,亦號中祖。崔寓四世孫崔林,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崔悅,前趙司徒、左長安、關(guān)內(nèi)侯,有三子:渾、潛、湛。崔湛之孫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滎陽(今屬河南),號鄭州崔氏?!碧拼扌展偈嗽紫嗾叨噙_二十七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該書《校勘記》又增補四人),由此可見唐代崔姓地位顯赫之一斑。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就是百家姓中的崔姓,相傳早在中國遠古時期就出現(xiàn)的姓氏,而在那時候文化還沒有開始發(fā)展,但是出于人們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形成的圖騰文化,應(yīng)用到姓氏,變成了最初的姓氏圖騰文化。
崔氏圖騰的圖案是一個圓圈,中間是一座三個山頭的大山,下面是一只短尾鳥。
4.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哪個厲害一點
崔姓出自于西周時期的齊國,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曾經(jīng)長期是山東望族和中國著姓。根據(jù)多種古籍的記載,崔氏出自姜姓。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開國君主是呂尚。
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于呂(今河南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yīng)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后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5. 唐朝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是被唐朝的崔胤一次滅掉九族。
博陵崔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漢時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縣(今河北省安平縣),逐漸發(fā)展壯大,因安平縣后屬博陵郡,后世遂稱“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來)。
6. 博陵崔氏家譜字輩完整版
我?guī)湍阃陆? 30字 ,基肇榮維久,恩延世克昌。
書傳興裕遠,尊祖耀增光。
崇文家國盛,孝敬顯宗堂。
詩禮承紹緒,仁德恒禎祥。
忠厚喜益壽,乾坤平安康。
7.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有什么關(guān)系
秦漢時,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陜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到了漢朝,崔業(yè)襲爵,居于清河。崔業(yè)的弟弟崔仲牟,則另居于博陵安平,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此即為博陵崔氏之始。 東漢以后,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俱為山東望族,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李鄭王」。 南北朝時,博陵崔氏為第一等的高門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國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兩家,即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
8. 王維妻子博陵崔氏
王維的《雜詩·其一》: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9. 博陵崔氏有哪些名人
近代黃氏名人有:黃飛鴻、黃興、黃炎培、黃繼光、黃公略等。
1、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云,號飛鴻,幼名飛熊。1856年7月9日生于佛山市南海縣,原籍南??h西樵嶺西祿舟村。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shù)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yī)。黃飛鴻縱橫武壇數(shù)十年,對洪拳的普及和振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門下弟子中不乏出類拔萃的武術(shù)家。
2、黃興曾用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xiāng)(今長沙縣黃興鎮(zhèn)涼塘)人。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qū)和領(lǐng)袖,以字克強聞名當(dāng)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并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病故于上海。
3、黃炎培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畢業(yè)于南洋公學(xué)(今上海交通大學(xué),西安交通大學(xué)前身)。是第一任輕工業(yè)部部長。代表作品:《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新大陸之教育》《東南洋之新教育》等。人稱琺瑯博士(早年欲以抵制舶來品的搪瓷器皿,曾在中華職業(yè)學(xué)校設(shè)置琺瑯科,附設(shè)琺瑯工場,提出“勞工神圣,雙手萬能”口號,以致遭到少數(shù)人的譏刺為“琺瑯博士”)。
4、黃繼光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qū)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愿軍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5、黃公略湖南省湘鄉(xiāng)人,是紅軍將領(lǐng)、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導(dǎo)人之一。曾在黃埔軍官學(xué)校學(xué)習(xí),畢業(yè)后參加北伐戰(zhàn)爭。同年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xué)習(x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2009年,黃公略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與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稱為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的“三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