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黃酒蒸后的作用
可以制作酒熟地.蒸熟地.白蒄制熟地.熟地炭.熟地酒。
2. 酒蒸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將生地黃清洗干凈將洗好的生地黃用黃酒進(jìn)行悶潤悶潤以后的生地黃裝入木籠中,開始第一蒸,48小時第一蒸48小時以后的,可以比較一下,原來的生地黃的黃色菊花心開始變黑,第二蒸24小時以后,顏色繼續(xù)加深第三蒸24小時以后,開始出油啦!
3. 炮制地黃要蒸多長時間
如果是鮮的地黃如果腌的話除了鹽什么都不用放。
最多滴一兩滴鮮油. 腌成的咸菜配米粥很好的 要是熟的就按下面的做 (1) 取凈生地黃,照酒燉法(附錄Ⅱ D)燉至酒吸盡,取出,晾曬至外皮黏液稍干時,切厚片或塊,干燥,即得?! ∶?00kg生地黃,用黃酒30~50kg?! 。?) 取凈生地黃,照蒸法(附錄Ⅱ D)蒸至黑潤,取出,曬至約八成干時,切厚片或塊,干燥,即得。
4. 酒蒸地黃怎么改變藥性的
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快塊根,經(jīng)過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jīng)反復(fù)加工而成。藥性甘、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bǔ)血養(yǎng)陰,填精益髓的功效。臨床應(yīng)用于血虛諸證,肝腎陰虛證。此外,熟地黃炭能夠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虛出血證。禁忌證:本品性質(zhì)粘膩,較生地黃更盛甚,有礙消化,凡是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以免粘膩礙胃。
5. 酒蒸熟地黃有什么功效
古法炮制九蒸九曬熟地黃要求采取籠蒸法。取洗凈生地置缸內(nèi),加黃酒適量拌勻,悶潤至吸收,置籠屜內(nèi)用武火加熱,用容器收集流出的熟地汁,連續(xù)蒸48小時至生地黃中央發(fā)虛為度,取出,曬1天,拌入熟地汁與黃酒,再連續(xù)蒸24小時,取出,再曬1天,如此反復(fù),蒸曬8次,至第九次將黃酒與砂仁粉一起拌入,蒸24小時,以蒸至內(nèi)外漆黑,味甜酸無苦味,取出,曬至八成干,最后采用陶瓷刀切成丁狀,曬干。此法制得的熟地黃稱為九蒸九曬熟地黃(或九制熟地)。
6. 酒蒸熟地黃
用黃酒九蒸九曬制的熟地黃相當(dāng)好吃,不用泡茶的,直接就可以放嘴里當(dāng)零吃吃,不過此品滋膩,我也很少這樣吃。
我是自己制作的。
7. 熟地黃酒蒸制的功效和作用
蒸zhēng
基本釋義:1.液體受熱轉(zhuǎn)化成氣體上升:~發(fā)。水~氣。
2.一種烹飪方法。利用沸水的熱氣使物品變熟、變熱:~饅頭。把冷飯~一下
詳細(xì)釋義:1.(形聲。烝聲。本義:麻稈)
2.同本義
蒸,析麻中干也?!墩f文》。今俗謂之麻骨棓,古燭用之,故凡用麻干葭葦竹木為燭皆曰蒸。
蒸,炬也?!稄V雅》
故云燭用蒸也?!秲x禮》疏
3.細(xì)小的木柴
共祭祀之薪蒸材木?!吨芏Y·委人》。注:“給炊及燎,粗者曰薪,細(xì)者曰蒸?!?/p>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豆茏印さ茏勇殹?。注:“細(xì)薪也?!?/p>
以薪以蒸。——《詩·小雅》
又如:蒸薪(木柴)
4.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 。
如:蒸燭(古指以麻稈、竹木等制成的火炬)
5.中藥炮制法之一 。將藥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劑。如茯苓、厚樸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黃、地黃經(jīng)蒸制后,熟大黃的瀉下減弱,熟地黃便成溫性而滋腎補(bǔ)血
8. 地黃怎么蒸
第一天
生地黃洗凈外表泥沙,曬干備用,放入砂仁、陳皮、黃酒拌勻,再裝罐悶上12小時。目的就是要使輔助材料充分滲透進(jìn)主料地黃內(nèi)部。
2
第二天
上甑加水蒸24小時。
3
第三天
曬干、放晾。
4
第四天
入甑真接蒸八小時。
5
第五天
取出再曬干,放涼。如此反復(fù)八次,也就是蒸一天曬一天,反復(fù)16天,加上最開始一天,現(xiàn)在一共17天。
6
第十八天
黃酒、砂仁、陳皮拌入熟地黃封罐悶蒸,蒸制到外表油潤,斷面烏黑油亮即可。
取出涼曬干。九制熟地黃微甜、微苦有些許粘性;質(zhì)地油潤柔軟細(xì)膩。
9. 地黃蒸制前后作用有什么不同
地黃,又名地精、地髓、陽精、牛奶子等,屬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我國北方,以河南懷地黃最為有名。
中醫(yī)以地黃的根和根狀莖入藥,地黃的葉、莖、花、果亦可入藥。地黃有鮮、干、生、熟之分,剛采收的新鮮者稱“鮮地黃”或“鮮地生”,采收后曬干者稱“干地黃”或“生地”,經(jīng)加工蒸制后的地黃稱為“熟地黃”或“熟地”。它們性味和功能也各不相同,是常用的滋補(bǔ)養(yǎng)生佳品。
地黃在古代就被醫(yī)家所推崇,歷代本草書籍均有記述。我國第一部醫(yī)藥學(xué)典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把地黃列為上品,《本草綱目》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薄睹t(yī)別錄》、《藥品化義》、《藥物產(chǎn)生辯》等醫(yī)藥書上都有地黃治病療疾養(yǎng)生的論述和記載,古今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