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光武帝
? ? ? ?光武帝劉秀是漢景帝的七世孫。而漢元帝是漢景帝的六世孫。
? ? ? ?跟劉秀父親是一輩的。劉秀父親這一輩就漢元帝一個當了皇帝。
? ? ? ?不認他還能認誰?再說,認漢宣帝這么一個爺爺也不丟臉。
? ? ? ?漢成帝以上都是比他大輩分的皇帝。
? ? ? ?漢成帝是同輩,漢哀帝之后就都是劉秀的晚輩了(雖然年紀比劉秀大)
2. 漢光武帝陵
漢光武帝陵位于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白鶴鄉(xiāng),是東漢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劉秀的陵墓,分陵園、光武祠兩大部分,總占地面積6。 6萬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園正中,高20米,周長500米。園內還有刻于宋、元、明、清時期的我國僅有的特殊喬木樹種。漢光武帝陵又稱“原陵”、“劉秀墳”,位于洛陽老城東北22。
5公 里處的黃河南岸平原上,南依邙山,北瀕黃河。劉秀(前6?后57 年),字文叔,南陽人,劉邦九世孫。西漢后期,王莽篡權,劉秀乘農(nóng)民起義之機起兵,大敗莽軍,奪取農(nóng)民戰(zhàn)爭成果建立了東漢王朝,他 便是漢光武帝,在帝位32年,死后葬于此。整座墓園松柏蒼翠,大都可合抱,松柏林中紅墻輝映,顯得莊嚴 肅穆。
陵園中劉秀陵墓高高立于正中,周長500米,高20米,占地面 積約1。 3萬平方米。陵墓前有拜殿一座,前通道兩旁有28株巨柏, 傳說是賦予劉秀的云臺28將,如鄧禹、吳漢、馬武等人。墓前還有許 多歌頌劉秀豐功偉績的碑刻或碑碣,大都是明清兩代作品,而最早的 為北宋開寶六年(973年)的《大宋新修后漢光武皇帝廟碑》,碑文為 楷書。
3. 漢光武帝的政策
漢光武帝劉秀有11個兒子。
東海恭王劉疆,母郭皇后。
沛獻王劉輔,母郭皇后。
濟南安王劉康,母郭皇后。
阜陵質王劉延,母郭皇后。
中山簡王劉焉,母郭皇后。
楚厲王劉英,母許美人。
漢明帝劉莊,初名劉陽,母光烈皇后。
東平憲王劉蒼,母光烈皇后。
廣陵思王劉荊,母光烈皇后。
臨淮懷公劉衡,母光烈皇后。
瑯邪孝王劉京,母光烈皇后。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漢室宗親的劉秀在家鄉(xiāng)乘勢起兵。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jīng)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劉秀先后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jù)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zhàn)與割據(jù)局面。
4. 漢光武帝電視劇
現(xiàn)在關于漢光武帝劉秀的電視劇那么少是因為沒有好的劇本吧,漢光武帝劉秀的電視劇只有《秀麗江山之長歌行》,講述了西漢覆滅、王莽篡漢之后,陰麗華在錯綜復雜的歷史格局中,與愛人劉秀并肩作戰(zhàn),歷盡艱辛共同完成東漢伊始創(chuàng)世偉業(yè)的傳奇故事。
關于漢光武帝劉秀的電視劇有:
1.《漢光武大帝》(2000)是由河南南陽電視制作中心攝制、王進總導演,張光北等主演的電視劇。表現(xiàn)了劉秀騎牛從軍到最終稱帝的一段歷史,通過兩漢更替的風云變幻,著力刻畫劉秀和其創(chuàng)業(yè)群體的智慧、才情。揭示王莽篡權、失道寡助、最終走向滅亡的必然性。
2.《光武大帝》是2002年出品的電視劇,由趙勇執(zhí)導,寇振海、杜志國主演。該劇講述了光武大帝的人生故事。
3.《秀麗江山之長歌行》改編自李歆所著網(wǎng)絡小說《秀麗江山》,該劇講述的是西漢覆滅,王莽篡漢之后,陰麗華在錯綜復雜的歷史局中與心愛之人劉秀并肩作戰(zhàn),歷盡艱辛共同完成東漢伊始創(chuàng)世偉業(yè)的傳奇故事。
擴展資料: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
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yōu)待功臣;
經(jīng)濟上解放生產(chǎn)力,采取休養(yǎng)生息,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
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5. 漢光武帝的簡介
關于漢光武帝劉秀的電視劇有:
1.《漢光武大帝》(2000)是由河南南陽電視制作中心攝制、王進總導演,張光北等主演的電視劇。表現(xiàn)了劉秀騎牛從軍到最終稱帝的一段歷史,通過兩漢更替的風云變幻,著力刻畫劉秀和其創(chuàng)業(yè)群體的智慧、才情。揭示王莽篡權、失道寡助、最終走向滅亡的必然性。
2.《光武大帝》是2002年出品的電視劇,由趙勇執(zhí)導,寇振海、杜志國主演。該劇講述了光武大帝的人生故事。
3.《秀麗江山之長歌行》改編自李歆所著網(wǎng)絡小說《秀麗江山》,該劇講述的是西漢覆滅,王莽篡漢之后,陰麗華在錯綜復雜的歷史局中與心愛之人劉秀并肩作戰(zhàn),歷盡艱辛共同完成東漢伊始創(chuàng)世偉業(yè)的傳奇故事。
擴展資料: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
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yōu)待功臣;
經(jīng)濟上解放生產(chǎn)力,采取休養(yǎng)生息,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
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6. 漢光武帝是誰
漢光武帝陵五一是免費的。
7. 漢光武帝劉秀電視劇在線觀看
劇情介紹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進行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導致國家陷入混亂,百姓流離失所?;首搴笠釀⑿愫透绺鐒⒖t趁勢而起,他們聯(lián)合各路起義軍,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逐步成為反莽義軍的中堅力量,但由此也引起義軍內部的猜忌和恐慌。部分義軍首領擁立軟弱無能的劉玄為帝,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劉縯。面對國仇家恨,劉秀憑借深藏不露的忍耐力,成功麻痹對手的警覺,得到獨立發(fā)展的機會。在艱難的獨立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劉秀憑借大智大勇的斗爭策略和堅韌不拔的戰(zhàn)斗精神,最終建立起東漢王朝。劉秀針對社會現(xiàn)實,積極改革,輕徭薄賦,與民生息,最終開創(chuàng)“光武中興”的盛世,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
8. 漢光武帝和嚴子陵的故事
嚴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低塘街道)人 ,原姓莊,因避東漢明帝劉莊諱而改姓嚴。東漢著名隱士、黃老道家學者、文學家、思想家,世稱“嚴子”。少有高名,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學,亦為好友。其后他積極幫助劉秀起兵。事成后歸隱著述,設館授徒。
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歸》十四卷,為漢代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之一。
公元25年,劉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歲,葬于富春山。后世人稱富春山為“嚴陵山”,又稱其富春江垂釣處為“嚴陵瀨”,其垂釣蹲坐之石為“嚴子陵釣臺”。后來范仲淹重修桐廬富春江畔嚴先生祠堂,并撰寫《嚴先生祠堂記》,內有“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贊語,遂使嚴光以高風亮節(jié)聞名于天下
9. 漢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jīng)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劉秀先后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jù)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zhàn)與割據(jù)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yōu)待功臣;經(jīng)濟上解放生產(chǎn)力,采取休養(yǎng)生息,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劉秀死后,其子劉莊繼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于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后人多稱呼為光武帝。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有作為的開明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他勤于國政,改革開拓,終于使東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fā)展。
劉秀的故事
一、早年經(jīng)歷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元始三年(3年),父親劉欽在南頓縣(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zhèn))縣令任上去世,年僅9歲的劉秀與兄妹便成了孤兒,生活無依,被遠在南陽郡蔡陽縣的叔父劉良所撫養(yǎng),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于劉秀勤于農(nóng)事,而其兄劉縯好俠養(yǎng)士,經(jīng)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新朝天鳳年間(14年-19年),劉秀到長安,學習《尚書》,略通大義。
二、宛城起兵
初始元年(8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代漢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西漢在歷經(jīng)214年的統(tǒng)治后終于滅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
終于,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shù)十股大小農(nóng)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地皇三年(22年)十月,劉秀與李通從弟李軼等人從宛城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yè),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劉秀于是帶領賓客從宛城來到舂陵,時值大哥劉演會眾起兵。
三、昆陽之戰(zhàn)
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起兵,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后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更始元年(23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禹縣西北)撤回昆陽。
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后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fā)起進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
此時王莽軍久戰(zhàn)疲憊,銳氣大減。劉秀于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余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余精銳為前鋒,反復猛沖,斬殺王莽軍千余人,漢軍士氣大振。
隨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敵軍的側后,偷渡昆水(今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fā)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zhàn),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zhàn)死,諸將未敢出援。
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尸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于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混戰(zhàn)之中,新朝覆滅。
四、登基稱帝
更始元年(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zhèn)慰河北州郡。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xié)助下,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的聯(lián)盟,劉秀親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jiān)視劉秀的動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謝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
10. 漢光武帝和漢武帝是一個人嗎
一個是人,一輛是車。
劉徹(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他十六歲即位,政治上,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經(jīng)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抑制商賈。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但他崇信方術,兼以窮兵黷武,晚年爆發(fā)巫蠱之禍。公元前87年駕崩,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漢EV是比亞迪旗下中大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