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有些人以吃西餐喝紅酒為榮,曬各種紅酒西餐的圖,貌似只要和西方扯上就能提高檔次,覺得中餐不上檔次,不夠格調(diào)。這個題目問的是有些有錢人為什么喜歡吃日料、西餐,喜歡喝紅酒、威士忌?這一口我亦所欲也,真的算不上是有錢人。
西餐吃飯的時候非要用紅酒嗎?
沒有非要不可的地步。而是這樣吃會在口感上更好。西餐主菜一般會是牛羊肉,不是煎就是烤,很是油膩。配上紅葡萄酒有如下幾種好處:1、解油膩其實這個是一個物理原因:牛肉比較肥膩它的蛋白質(zhì)分子帶正電荷與負電荷的紅葡萄酒酒單寧正好中和,這樣解油膩,且讓紅酒的單寧又不那么難受。當然我們不用去這么技術性地了解這個原理。
從口感上來說,當紅酒與牛肉碰在口中相遇了,葡萄酒中的單寧會在舌頭和口腔中起到干澀的作用可以起到去膩的作用,同時,它還能促使牛肉散發(fā)出其他更加怡人的風味來。另外,肉的咸味,又能激發(fā)葡萄酒的果香來。兩者相互影響,讓飲食者得到好的享受。2、吞咽就像德國人喜歡在吃飯時喝啤酒,因為德國餐實在是太實在了。你不得不用啤酒往下沖,才能吃下去。
下圖就是一頓德國餐,你干咽試試?那么西餐的牛排面包配上些紅葡萄酒,對于吞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3、飲食健康1990年,美國《健康》雜志的記者愛德華·多尼克(Edward Dolnick)指出:由于法國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常喝紅酒,使他們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遠低于美國人。法國悖論指的是:法國人酷愛美食,平時飲食中攝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得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卻比英語國家的人要低得多。
為什么一些人認為紅酒、西餐是高大上的?
一說起西餐,人們馬上聯(lián)想到的就是滋滋作響的牛排,濃郁甘醇的紅酒,清新爽口的沙拉,精致簡約的盤式設計,凸顯藝術品質(zhì)造型的各種西餐美食……西餐:是相對于東亞而言的歐洲白人世界文化圈,準確稱呼應為歐洲美食,或歐式餐飲。正規(guī)西餐而言應包括了餐湯、前菜、主菜、餐后甜品及飲品。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肴。
現(xiàn)在有些人以吃西餐喝紅酒為榮,曬各種紅酒西餐的圖,貌似只要和西方扯上就能提高檔次,覺得中餐不上檔次,不夠格調(diào)。喝個星巴克吃個哈根達斯也都要發(fā)個圖曬曬,顯的自己多么高大上。在國內(nèi)賣的死貴的星巴克,在國外不過就是個爛大街的大路貨,連歐洲的意大利打心里瞧不起星巴克這種快餐。個人覺得這種現(xiàn)象追究到根本就是崇洋媚外的一種體現(xiàn)形式。
近代史因為我們的落后,在我們與歐美的科學方面巨大差距面前,進而造成對西方世界的物質(zhì)文化的艷羨。覺得西方一切都是好的,都是領先的。才造成了一些人有模有樣的學著西方的生活方法來獲得高人一等的感覺,這恰恰是也是一種民族自卑感。在我看來這僅僅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如國人就著花生米喝點白酒,吃烤串的時候喜歡喝點啤酒。
公司領導吃飯的時候為什么都喜歡喝白酒?
不一定吧?現(xiàn)在很多領導都喜歡喝紅酒了!當然,喜歡喝白酒的領導也不少,歸根結底是由年齡和從事的行業(yè)決定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有個片段,20歲的美女在陪祁同偉等領導吃飯,即興表演時,唱的是京劇《沙家浜》!嬌滴滴的美女,為什么不唱她們最擅長的流行歌曲,或者演奏西方小提琴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她們陪的這些客人都接近50歲,音樂只懂樣板戲呀!能混到高層領導的,年紀基本都40歲往上,甚至50多歲了!20多年前,這些人學喝酒時,紅酒還不盛行;那時幾乎任何商業(yè)活動都需要和公家打點關系,公家人都喜歡喝白酒,所以當時任何社交活動都離不開白酒,慢慢就習慣成自然了。
而且,越是高級別領導,越講究地位匹配。什么叫地位匹配?就是喝酒要符合身份!我們挨個來說:1、紅酒紅酒是西方酒!好的紅酒基本全外國的,屬于舶來品,甚至可以說代表著西方文化。而越是高級別的領導,尤其是和公家相關的,就越注重中華傳統(tǒng),不信你看看他們的辦公室,哪個不是純純的中式風格!不過,隨著健康運動的興起和商業(yè)全球化,現(xiàn)在飲紅酒的領導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外企、新興企業(yè)、有西方背景的領導之間,或有外賓在時,基本全紅酒了!2、黃酒黃酒是文化酒!黃酒不是正酒,也就是說不適合在極其正式的場合喝。
黃酒特別適合在昏黃的午后,在閑散的山水間,用大碗,慢慢的啜飲。如果再有三五好友,放浪形骸,縱酒賦詩,曲水流觴,方才配得上黃酒的底蘊!3、啤酒啤酒是百姓酒!啤酒雖然也是舶來品,但在西方,啤酒不算酒,算飲料,文化代表性比比較弱!而且啤酒消費低,酒精度也低,誰都能喝點,所以迅速的飛入尋常百姓家。咱老百姓約兩三好友,光膀子擼串,或者酒吧KTV瞎吼,助興的就是啤酒!4、白酒白酒是國人酒!白酒的發(fā)源地就在中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
中國的很多傳統(tǒng)酒席禮儀,比如山東的桌位座次等等,全部都是按照白酒設計的。而且白酒價格區(qū)間大,從最低端到最高端,全有!高端白酒產(chǎn)量很低,口味醇正,特別適合高級別領導!看看新聞就知道了,最高級別的領導,住的地方是純中式建筑,辦公室布置是純中式風格,飲的酒也是白酒里最高端的茅臺。這個傳統(tǒng)已經(jīng)延續(xù)很久了!企業(yè)里的領導,尤其是高級領導,多多少少都要進行一些交往。
為什么有人說喝紅酒要配紅肉,喝白葡萄酒要配白肉?
2015年的時候,我剛接觸葡萄酒,那時候,就聽一些“講究人”說紅酒有個搭配法則,就是“紅肉配紅酒,白肉配干白”。我總認為這是瞎講究,并發(fā)自內(nèi)心的告訴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可以紅酒配臭豆腐,也可以配麻辣燙,也可以一口煎餅果子一口紅酒,隨心所欲,不做作,活出真我來!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抵觸情緒,是因為之前我是咖啡師,在咖啡廳里遇見過很多“講究人”說“單品咖啡不能加糖加奶,那不正宗”“濃縮咖啡只有在意大利才好喝”,也遇見過“裝”的人說“您好,來杯拿鐵,不加奶……”“我只喝公豆萃取的咖啡”等奇葩客戶。
于是乎,便慢慢的將那些“講究人”歸類到了“裝”的行列,也因此對一些搭配法則熟視無睹。很快,2015年秋季螃蟹下來了,特地買了一些,并選了一款紅酒。蟹膏似凝脂般醇厚,入口那才叫香,于是端起酒杯,大喝了一口,“唉呀媽呀”我喝完就后悔了,因為剛剛美味的蟹肉,遇到紅酒,那才叫個“腥”,腥到我都懷疑這個人生了。
為什么有的有錢人喜歡吃西餐、日料,喝紅酒、威士忌?
這個題目問的是有些有錢人為什么喜歡吃日料、西餐,喜歡喝紅酒、威 士忌?這一口我亦所欲也,但是真的算不上是有錢人。這些飲食在我們這些“五零”后來說是“要想愛它不容易”,好在有了改革開放40年的預熱和薰陶。我們的上一輩人他們其實都是在這些洋玩意兒重返大陸的拓荒者。1980年,我們的城市破天荒的來了一條環(huán)游世界的豪華郵輪一一伊麗莎白二世號,游客們在岸上要參觀一系列的窗口單位,晚上船方舉辦了答謝冷餐會,從市長到各部門主官都應邀參加了。
一位我們系統(tǒng)的老總(入城老干部,剛從某區(qū)委書記任上換崗)對我說了昨天晚上那些令人難以下咽的生冷食物,想起生魚就想吐,那些酒也沒有勁兒(此公每天回家都要半斤白酒,半夜醒來要喝不然無法再次入睡,群眾運動留下的病根。)他最喜歡的是船上贈送的香煙盒大小的收音機,還從口袋里掏出來炫耀了一下。將近40年了,這是當初的權貴們對洋餐、洋酒的真實評價,我們這些“奔七”的人對它們也肯定是不咋的!我們的下一代當年因為有考試成績好了就去吃肯德基麥當勞的誘惑,所以他們對西式快餐并不反感,當然他們并非都是有錢人。
飲食習慣的形成主要是在18歲以前。過了這個“窗口”期,則很難再去重新接受一種新的口味了。 西餐講究的是就餐的環(huán)境和禮儀,因為是分餐,所以西餐更衛(wèi)生,更少感染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機率,這種就餐方式值得推廣。至于日餐它的精致、圖1??2??3?? 食材的新鮮、清淡是其他餐系無法比擬的,平日里帶著小孩子吃日料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那么多的花樣總有一款適合他們的。
圖4??是法餐焗蝸牛,圖5??是玉米片與水果的一個混搭的主盤,類似于我們的菠蘿飯。圖6??是一款蝦肉沙拉,紅色的調(diào)味醬是老美風格的“千島醬”,一百多年前老美鐵路大亨的家廚發(fā)明的一種調(diào)味醬,因為是在圣勞倫斯河上的千島旅游區(qū)的別墅里面誕生的所以叫做“千島醬”。圖7??是布丁,屬于餐后的甜點。老外的西餐館都是可以“泡”的,一頓飯吃上兩三個小時很正常的,吃頓法餐沒有三、四個小時根本就別去了。
上海的紅房子我去年慕名去吃過飯,點了羅宋湯(已經(jīng)成了西紅柿牛腩湯)炸豬排,這是上海特色的了??靖蝌郏ㄟ@是那個四人幫中間的王某偶爾去嘗試的法國菜)焗蝸牛,白水煮蝸牛,除了夾子和叉子“世界第一”以外,精氣神兒全無了。在歐美吃蝸牛是沒有這套行頭的。中午基本滿座,七十多歲的老上海占了多半,他們吃的很省,悄悄地說著話……其實就是一種情懷了,真的不一定很有錢啊!吃西餐、點蠟燭當然少不了紅酒了……這個場合如果來上一瓶“二鍋頭”是不是有點兒不搭了?年輕人如果有條件可以嘗試一下西餐或者日餐,領略一下異域的飲食文化,所以先不忙打上有錢人的標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