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三分就是半個盛唐,什么是大德酒

答:素酒是什么酒?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必須注意,在《水滸傳》里,酒也是有葷素之分的。強調(diào)指道德是第一位的,才干是第二位的。不信?請看杜甫《飲中八仙歌》,詩里寫汝陽王李琎要喝足酒三斗才上朝拜見天子;左丞相李適之豪飲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布衣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唐代的大斗為6000毫升、小斗為2000毫升,但酒具畢竟不是量具,這里以小斗論,即焦遂的酒量已達(dá)到了10公斤,請問,這能是蒸餾酒嗎?而這“飲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詩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樣的酒,可知,蒸餾酒并非社會主流。

請問這是什么字?

放大了看,從右到左,這是“德勝”(德勝)二字。(“德”字很容易被誤讀為“淡”字)“德勝”二字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鑒》。原句:"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白話文就是說:德才兼?zhèn)涞氖鞘ト?,無才無德的是愚人。道德勝過才干,就是君子;才干 勝過道德,就是小人。強調(diào)指道德是第一位的,才干是第二位的。

為辨認(rèn)準(zhǔn)確,我們再來確認(rèn)一下這二字行草書的寫法:1、德字寫法先看一下書法家敬世江草書“德”字,如下圖:再看一下“朱德”的題字落款“德”字,如下圖,跟題中“德”字幾乎一模一樣,確認(rèn)無誤2、勝(勝)字寫法先看東晉王獻(xiàn)之寫法:基本一致,確認(rèn)無誤再看宋代大書法家蘇軾寫法:基本一致,確認(rèn)無誤經(jīng)對比核實,題中圖片為“德勝”(德勝)二字無疑。

"醍醐灌頂"中"醍醐"是什么意思?

想知道醍醐灌頂中的“醍醐”是什么意思,有書君想先帶大家給這兩個字排排輩分。01 醍醐中祖宗輩——醍按最保守的估計,“醍”字的出現(xiàn),約在公元前400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意為“第二等級清酒”,引申為好酒,且一直沿用至今?!吨芏Y·天官·酒正》篇記載了古時釀酒業(yè),對酒澄清的程度分為五個等級的細(xì)節(jié):“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醍齊、五曰沈齊。

”唐代白居易 《將歸一絕》中“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待我歸。”的醍醐二字,就代指美酒。02 醍醐中的祖父輩——醍醐一詞的誕生大概過了800年,在公元540年,醍醐一詞出現(xiàn)。其代表的含義是發(fā)酵乳脂,最早出現(xiàn)在《魏書》的記載中,很可能是一個音譯的外來詞語。有書君認(rèn)為其含義的本質(zhì)可能更接近于現(xiàn)代的頂級奶酪。

03 醍醐中的父叔輩——醍醐佛性含義的確立唐代高僧唐三藏,西去取經(jīng)17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后奉旨譯經(jīng)19年,于公元664年圓寂。譯文中醍醐含有本質(zhì)、精髓之意,是梵文mandad的譯名,正式出現(xiàn)時間約為公元650年?!洞蟀隳鶚劷?jīng)·圣行品》:“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

醍醐最上?!薄磅币辉~不僅用來形象地說明所謂佛教信徒成佛的漸進(jìn)修煉過程;還可以比喻佛教各派教義,在相互辯駁、詰難中,不斷提升的經(jīng)歷,04 醍醐中的孫子輩——醍醐灌頂?shù)闹饾u被人熟知自唐以后,醍醐灌頂,即用酥酪上凝聚的油澆到人頭上。佛教中意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到了現(xiàn)在,可以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fā)。

也有人用這個詞來形容清涼舒適。如《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還有,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F(xiàn)在,有書君來總結(jié)一下,醍醐本身的含義有美酒、乳酪、精髓之意,而在醍醐灌頂中,更側(cè)重于其佛教中引申開悟的含義。

歷史上“杯酒釋兵權(quán)”這個典故的始末是怎樣的?

這件事跟歷史上很多大事件一樣,表面上風(fēng)平浪靜,暗底下波譎云詭,比如禪讓,看起來君臣和諧,相安無事,實際上呢?君臣斗爭了十幾年,最終皇帝臣服了,但是看起來那是堯舜禪讓一樣。杯酒釋兵權(quán)也是一樣,看起來君臣和諧,一起吃了一餐飯,將領(lǐng)們就乖乖交出兵權(quán)回家養(yǎng)老去了,沒有鬧到劉邦、朱元璋那樣兵戎相見。很多人一看,看到?jīng)],這才是君臣楷模,趙匡胤多聰明,多仁慈啊,這么簡單就解決了難題,手下將領(lǐng)不愧是跟他是兄弟,忠心耿耿,讓他們回家養(yǎng)老馬上就都回去了。

如果是這樣,那只能說明趙匡胤運氣太好了,他手下將領(lǐng)都是忠臣,問題是,可能嗎?安史之亂后的武將有一個傳統(tǒng),那就是下克上,手下將領(lǐng)滅了自己老大,然后取代他,這樣的事件一直沒有消停過,五代十國,五十四年,八姓十四帝,幾乎每一個都是武將造反推翻他,然后建立的,比如郭威,后漢將領(lǐng),黃袍加身,滅了后漢建立的后周,能在那種亂世活下來的武將,哪一個是安善良民?像周勃這樣的“忠誠”,尚且敢血洗皇宮殺皇帝,何況趙匡胤的那些兄弟?趙匡胤是什么人?自己學(xué)習(xí)郭威,搞黃袍加身篡位的,他就相信他的兄弟不會學(xué)著他,一樣黃袍加身取代他?他為什么能做到“杯酒釋兵權(quán)”?很簡單,在這場政治表演之前,將領(lǐng)們的兵權(quán)就已經(jīng)稀釋得差不多了,任何一個人擁有的權(quán)力不足以威脅皇權(quán)了,而趙匡胤突然襲擊,一場酒宴,不給他們串聯(lián)的機會,誰也不敢保證,他當(dāng)出頭鳥,別人會站在他這邊,所以都沉默了,接著表忠心,第二天,就都交出兵權(quán)回家去了。

而從安史之亂開始,到趙匡胤建立大宋,每一代皇帝都在不停的削蕃,雖然都失敗了,但一次次的削蕃,武將的權(quán)力就會削減一層,五代十國的皇帝也都在不斷的削蕃,結(jié)果都是失敗,所以她們也成了猜忌功臣的人,就變成了因為他們的猜忌,功臣們才不得已造反的,實際上呢?就是武將權(quán)力太大,威脅皇權(quán)了,到了趙匡胤,武將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被分割得很小了,他是殿前都點檢上位的,所以將這個職業(yè)取消,兵權(quán)三分,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wèi)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wèi)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合稱“三衙”。

你認(rèn)為“大德不逾閑”是一句托詞借口嗎?為什么?

謝邀!我個人認(rèn)為,弄清這句話的出處,就會明白是不是一句托詞或者借口。此話出自《論語》。孔子指導(dǎo)弟子們的核心思想,還是不拘小節(jié)。管仲起初看好公子糾,并輔佐他。后來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卻又成了齊桓公的宰相,這看起來就好像不合"大德"。但孔子的解釋卻很明白,管仲能治理天下,惠及民眾,這應(yīng)該才是大德。如果糾纏于過去的事情,不著眼大局,那樣才是超越了法度。

請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表達(dá)了什么意思?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出自《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老子《道德經(jīng)》的核心就是大道至簡,無為而治。也就是道法自然,以人的修養(yǎng),高尚的德行來左右自己的行為。一切都如同自發(fā)的本能行為,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而人品素質(zhì)底下的所謂"下德"的人是在政令,刑法約束下,守住"德",是不得以的被動行為。

盡管沒有違背禮法規(guī)則,從而失德。但是,他的本性和內(nèi)在的人品素質(zhì)是不具備德行的。司馬遷在《酷吏列傳序》指出:孔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崩鲜戏Q:“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保胺钭陶?,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西游記》中唐僧喝了好幾次素酒,到底素酒是什么酒?佛教戒律是不飲酒,為何可以喝素酒?

答:素酒是什么酒?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我注意到,很多答主都答,素酒是粗釀的酒,沒有經(jīng)過“蒸餾”工藝,粗釀,酒度數(shù)低,渾濁不好看,大會引起人的欲望,所以稱之為“素酒”。即經(jīng)過“蒸餾”工藝的是葷酒,沒有經(jīng)過“蒸餾”工藝的就是素酒。這種解釋,很滑稽,屬于拍腦袋想出來的。雖說上海市博物館收藏有一件青銅蒸餾器,可以說明我國早就擁有了釀酒蒸餾技術(shù),但在元明以前,世上常見的都是非蒸餾酒。

不信?請看杜甫《飲中八仙歌》,詩里寫汝陽王李琎要喝足酒三斗才上朝拜見天子;左丞相李適之豪飲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布衣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唐代的大斗為6000毫升、小斗為2000毫升,但酒具畢竟不是量具,這里以小斗論,即焦遂的酒量已達(dá)到了10公斤,請問,這能是蒸餾酒嗎?而這“飲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詩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樣的酒,可知,蒸餾酒并非社會主流。

弄清楚了這一點,我們讀《水滸傳》,看眾好漢喝酒如喝水的情節(jié),也就不難理解了。魯智深在五臺山寺半山亭上,嘴里淡得出鳥,看見有賣酒的山民挑著一擔(dān)水酒上山,不由分說,劈手就搶了一桶,喝了個底朝天?!爸侨∩骄V”過程中,白勝也挑了一擔(dān)水酒,押解生辰綱的軍丁并非好漢,卻也一個個要買酒解渴。以酒解渴,要說這是蒸餾酒,打死也不信。

可以說,《水滸傳》里出現(xiàn)的所有酒,都不是蒸餾酒,包括武松在景陽岡喝的“透瓶香”。但是,必須注意,在《水滸傳》里,酒也是有葷素之分的。在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里,魯智深就朝劉太公大呼小叫道:“灑家不忌葷酒,遮莫甚么渾清白酒,都不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倍诘谒氖幕亍稐钚圩砹R潘巧云,石秀智殺裴如?!防镉謱懀骸氨娚甲她S。

先飲了幾杯素酒,搬出齋來,都下了襯錢。”可見,酒分葷素,并非以是否經(jīng)過蒸餾來區(qū)分。又有人說,《宋史?食貨志下七》里有提到:“自春至秋,醞成即鬻,謂之小酒……臘釀?wù)翦?,候夏而出,謂之大酒”,這兩種酒都不經(jīng)過蒸餾,但發(fā)酵和熟化時間長短不同,是否小酒就是“素酒”;大酒就是“葷酒”呢?這種解釋就更加可笑了。唐僧喝了春秋釀的酒就不破戒,喝了冬夏釀成的酒就算破戒,這是什么邏輯?!真要照這么分,那么和尚娶春秋兩季出生的女人為妻,是娶了素妻,不算破戒;娶冬夏兩季出生的女人為妻,是娶了葷妻,就是破戒——這說得通嗎?!于是,又有人翻經(jīng)引據(jù),說清食譜《調(diào)鼎集》茶酒卷里酒單中提到有素酒:“冰糖、桔餅沖開水,供素客。

”這只能說是《調(diào)鼎集》太牽強附會了。冰糖、桔餅沖開水,不就是茶水、飲料嗎?要騙人也不帶這么騙的。再有,《西游記》第十九回《云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唐僧有諄諄教誨悟空、八戒師兄弟,說:“既如此,你兄弟們吃些素酒也罷,只是不許醉飲誤事?!笨矗鼐埔彩菚白盹嬚`事”的!喝冰糖加桔餅茶水會醉的嗎?可見,《調(diào)鼎集》里的冰糖加桔餅茶水絕不是《西游記》里說的“素酒”!那么,“素酒”和“葷酒”的區(qū)別在哪兒呢?其實,《西游記》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陽,元神護(hù)道》是有答案透露的。

且看里面這樣寫:孫大圣,他卻變得輕巧,在耳根后,若像一個耳報;但他說話,惟三藏聽見,別人不聞。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鐘??吹搅税桑俊捌咸炎龅乃鼐啤?!葡萄屬于水果類,即水果釀造的酒便為“素酒”。原來,佛教認(rèn)為,糧食是用來養(yǎng)人的,用糧食釀酒,是一種糟蹋行為,糟蹋糧食,就是奪人口糧,屬于間接殺生,即用糧食釀造的酒就是葷酒。

水果,特別是野果生于樹,以之作釀,是物盡其用,可稱“素酒”。但是,“素酒”和“葷酒”之分,屬于中國佛教教徒的“創(chuàng)造”——從嚴(yán)格意義上說,不論葷酒、素酒,酒后都會亂性,按照佛教戒律,都是不能飲用的,但機智的中國佛教徒,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竟然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了葷素之分,讓人啞然失笑。據(jù)說,有和尚喜吃雞蛋,稱自己吃的是“素蛋”。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