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父子為什么被后世口誅筆伐?

說真的,從司馬懿到司馬昭,沒做什么特別令人不齒的事情。至于謀朝篡位,廢黜皇帝的這點事情,完全是形勢所迫,要不然歷史上無非多一個冤死的大臣罷了。

比如司馬懿:

大家不要覺得,司馬懿一出生就打算篡位的,事實上在他人生的前30年,他根本懶得和曹操打交道。曹操硬要給他派個官職,他也不干。 所以直到曹操死了,司馬懿46歲的時候,才當上右仆射。

這個官真的太小了,至少比司馬懿的能力來說,真的太小了。此后,司馬懿一直勤勤懇懇的給曹丕做事,由于曹丕和曹植、曹彰之間的關系問題,曹丕對皇親一直呈現(xiàn)出懷疑的態(tài)度。而司馬懿,也的確是“老驥伏櫪”,反正不管啥時候,讓他做的事情,他也一點沒含糊。

比如有朋友提到的公孫淵事件,當時60歲的司馬懿想都沒想,就帶兵平叛去了。雖然有屠城的行為,但是對魏國來說,他還是忠心耿耿的。這種勤奮做事的性格,也傳染給了司馬炎,后來他帶兵大敗吳國的諸葛恪。

這時候,魏國的政策就出了大問題了:皇親國戚要提防,不希望出現(xiàn)第二個曹植;文武百官能用的人,只有司馬懿。因此姓曹的人里,也就曹爽不錯。而曹爽,正是諸葛亮六出祁山里最優(yōu)秀的反派,基本上完美的掉進了諸葛亮設下的每一個陷阱。

這么一來,擺在曹叡等皇帝面前的問題就很尷尬了:司馬家的人不能動,動了就沒人給他們干活了;其他的大臣,又爛泥扶不上墻。司馬家的人一路靠一場場硬仗愣是打出了個功高震主的局面,在魏國,拖死了曹操、曹丕、曹叡;蜀國拖死了諸葛亮;吳國拖死了孫權、諸葛恪。

這種情況下,司馬懿想善終基本不可能了。要么篡位,要么他可以選擇當下一個鰲拜。至于他們家名聲差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他兒子篡位了,這事洗不白。也沒什么好洗的,一切順理成章的也就來了。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