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往今來無數個帝王將相,文人雅士,能"與酒為伍"緊密連接在一起的人確非李白莫屬,從這一奌說李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酒司令"的確是名至實歸。提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第一印象就是酒,然后才是詩,和他同代的"詩圣"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贊美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雖是夸張,比喻之詞,卻一奌不為過。
52度白酒半斤的量是什么水平?
這個要分情況,52°,如果是陳釀純糧優(yōu)質好酒,半斤下去,酒量只能算中等,如果是當年新產的液態(tài)法或者固液法白酒,半斤下去,水平已經是小酒神了。這種水平,在當下的酒場,不能說馳騁縱橫,也完全可以酒過三巡而不倒,有足夠的底氣撐到酒局結束。很多人稍微能喝一點,就吹噓自己如何如何,其實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不知酒桌深淺,喝到最后,只能扶墻。
很多人喝了多年,也不知道白酒到底好喝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品味。老王以前在問答中說過,在當下的南北方,八兩就是大神,半斤的白酒水平基本上都是中等偏上,相當于小酒神。當然還有發(fā)揮的余地,身心俱佳的情況下,潛力還能發(fā)揮出來,當然不建議這樣飲酒兇猛,畢竟酒大傷身。52度能喝半斤,42度就能喝6到7兩。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酒量是這樣的,達到身體耐受度之前停止,這個量就是自己的酒量,意識要清醒,行為能自控!突破這個紅線,喝到東倒西歪,屁話連天,這就不是自己的真實水平了,就算能喝一斤,也不是自己的能力。
飲酒能力是天生我材,后天就是再鍛煉,也提高不了多少,就是提高了酒量也是犧牲健康的代價換來的。所以鍛煉酒量要適合而止,鍛煉酒量也是年輕人熱衷的一件傻事。因為個體身體素質差異太大,身體分解酒精的能力也是千差萬別,就像有人一天拉屎三遍,且定時定點。而有的人要幾天拉一次,這個完全沒有可比性。52度的白酒屬于高度酒了,這個度數也是濃香型白酒的高度標配,但不見得這個度數的白酒就是純糧白酒,52度液態(tài)法新工藝白酒比比皆是,甚至十塊錢就可以買一瓶。
如果52度的白酒能喝半斤,基本上常規(guī)瓶裝的啤酒,原麥汁濃度在9度的,喝5到7瓶不是問題。這個半斤的酒量,即使是放在能喝白酒的北方,飲酒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這個酒量好像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很多人只要會喝點小酒,就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都認為自己是酒神。不能客觀的評價自己,無異于主觀臆測自己,也等于自己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往往是大部分人的現狀,正如喝酒一樣,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李白詩寫得好,喝酒也出名,他是中國的“民族酒司令“嗎?
提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第一印象就是酒,然后才是詩,和他同代的"詩圣"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贊美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雖是夸張,比喻之詞,卻一奌不為過??v觀古往今來無數個帝王將相,文人雅士,能"與酒為伍"緊密連接在一起的人確非李白莫屬,從這一奌說李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酒司令"的確是名至實歸。李白一生為我們共留下了10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作,被稱為詩仙,有《李太白集》傳世。
據說他的大部分詩作都是在醉態(tài)中作出的。當我們讀到《望盧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這些豪情萬丈,膾炙人口的曠世之作時,無不為其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勢所震憾。可嘆的是詩人一生因酒而盛,同樣也因酒而衰,正如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所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