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蓋喝什么白酒,波波沙 伏特加 烏拉 什么意思

1,波波沙 伏特加 烏拉 什么意思

波波沙是蘇聯(lián)于1941年研制的沖鋒槍,廉價,35發(fā)可拆卸式彈匣或71發(fā)可拆卸式彈鼓供彈。1941年-1947年生產(chǎn)制造。伏特加酒(Водка)是俄羅斯的傳統(tǒng)酒精飲料;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jīng)過蒸餾制成高達95度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并經(jīng)過活性炭過濾,使酒質(zhì)更加晶瑩澄澈,無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澀,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獨具一格的特色。烏拉(俄語:Ура!)在俄語里并沒有具體的意思,通常用作表達強烈情感的語氣詞。俄國士兵在沖鋒時通常高喊“烏拉!”,國內(nèi)常譯為“萬歲!”。擴展資料齊頭沖鋒的T-34、波瀾壯闊的喀秋莎、呼嘯而過的伊爾-2、哐啷作響的伏特加,構(gòu)成了二戰(zhàn)軍迷們對蘇聯(lián)紅軍的印象,如果要單拿出一件武器,屢獲奇功的波波沙(PPSh-41)憑借它的歷史地位,成為蘇聯(lián)紅軍的標志性武器。波波沙從1941年開始投放戰(zhàn)場,到二戰(zhàn)結(jié)束,約有600萬支波波沙被制造出來裝備部隊,雖然后來AK47取代了波波沙,但是波波沙憑借優(yōu)良的性能,生命力一直延續(xù)到伊拉克戰(zhàn)爭。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伏特加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波波沙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烏拉

{0}

2,愛喝白酒的吉林人最喜歡本地的哪些酒

由于東北三省氣候特征的影響,吉林省的人們也養(yǎng)成了喝白酒的習慣,在我們喝過酒后,生理上就會產(chǎn)生燥熱的感覺,而且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反應,所以在天氣較涼的時候,有不少人喜歡通過這個方式取暖,這也是本地人十分酷愛白酒的原因。因為喜歡,所以對于白酒的鉆研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本地人最喜歡的酒其實是大泉源酒,這款白酒其實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而且也是有很大的知名度。東北三省的物產(chǎn)豐富,對于農(nóng)業(yè)方面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對于釀酒的技術(shù)也有著很高的要求。本著精益求精的原則,吉林的不少企業(yè)和產(chǎn)業(yè)也生產(chǎn)出了不少優(yōu)質(zhì)的產(chǎn)品,大泉源酒其實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榆樹錢這款酒的知名度也是很高,在一些親友聚會的場合,出場率也是很高的。而且因為吉林地理位置的影響,釀酒工廠靠近吉林省的科爾沁草原,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水質(zhì)清潔還帶有著甘甜,所以這也是吉林本地的白酒深受喜歡的原因。而且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吉林的氣候其實也是適合于農(nóng)作物的生長的,吉林的紅高粱顆粒十分的飽滿,原材料是很好的,這其實也是釀酒的根本要求。而且在不斷地發(fā)展過程中,人們提高了對機器的要求,隨之而來的就是產(chǎn)業(yè)鏈上的更新?lián)Q代,商品的價值就更高,人們對這些白酒的喜愛程度就越來越高。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地理位置,來選擇適合于自己的發(fā)展方式,產(chǎn)生了品牌效益之后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企業(y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企業(yè)也應該保持“唯真唯實”態(tài)度,要精益求精,不要被短期的利益蒙蔽雙眼,長期的效益才是我們需要達到的。

{1}

3,蒙古族飲食習俗和服飾特點

蒙古族穆斯林的飲食習俗更是豐富多采,他們?nèi)「髅褡宓娘嬍持L,精做出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這些食品根本用不著去格外表現(xiàn),歷史上的飲食習慣已使之必然。他們大量吸收了蒙古族的飲食文化,牛羊肉、奶食品是他們的主流食品,也是他們特別喜食和不可或缺的食品?!把驗醪妗?蒙語全羊席譯名)手扒肉、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羊血腸,“古勒岱”等,都是風味食品。客從他鄉(xiāng)來,他們定會傾其全部技藝,盛情款待,讓您大飽口福,樂不思蜀。   “羊烏叉”是蒙古族宴賓待客的特色大菜,在牧區(qū)屬最高規(guī)格。阿訇完成宰牲儀式后,男女主人便大顯身手分解全羊。觀看蒙古人分解羊體時的用刀準確和敏捷,無異于觀看一場才藝表演,蒙古刀在他們手中簡直能玩出各種花樣。鋒利的刀刃能直接插入羊體的各個關(guān)節(jié)。在我們看來羊關(guān)節(jié)到他們手中,縫隙似乎寬了許多,刀尖在肥厚的羊肉中翻轉(zhuǎn)幾下,一側(cè)肋條就齊刷刷的被切割下來。主人告訴我們,最難卸塊的是羊脖子,原因是骨骼結(jié)構(gòu)復雜。盡管這樣,您大可不必擔心羊肉中出現(xiàn)碎骨頭,哪怕是豆粒大的碎骨也不會有。分解能手可以做到關(guān)節(jié)上不留刀痕,我們著實為此驚嘆了許久。  煮“羊烏叉”時掌握火候十分重要,否則羊肉將會不合口,出現(xiàn)咬不動或太黏糊的現(xiàn)象。標準是要脆而不硬,軟而不爛。煮羊肉很少添加其他的調(diào)料,只是在肉色變白后加適量鹽就可以,能充分體現(xiàn)出原汁原味?!把驗醪妗奔仁亲罡叽鸵?guī)格,因此在食用時也就有了很多講究,當然這些講究主要是為了表達喜悅之情,崇敬之意,烘托氣氛,把客人的地位推向更高,把胃口調(diào)至更好?!把驗醪妗鄙献篮螅魅艘诜蚀蟮难蛭采蟿澇龅逗?,以示客人可開刀品嘗了。由于“羊烏叉”是把全羊都獻給客人食用的,主人一塊也不留,因此客人在食用之前,要由長者代表客人取出頸椎和軟肋部分,回贈主人食用。客人食用時,主人不在現(xiàn)場,以示讓客人不必客氣,不受拘束,盡情吃喝。盤中的全羊肉由主要貴客和德高望重者逐人分賜,拿到客人手中的肉塊大小,已經(jīng)可以直接入口了?! ≡诔匝蛉鈺r,忌諱雙手抱著骨頭,用牙齒撕咬。除賜肉者手中執(zhí)刀外,餐桌上還分擺著很多利刀,自己切割羊肉也很輕松。吃“羊烏叉”時,有兩樣肉上必須要吃,即先板肉(肩胛骨,蒙語叫“達楞亞蘇”),有不可獨食的意思。因此必須(大亞勒)分而食之,不分老幼每人一塊,不得有漏。吸羊尾最有講究,吸食者不可咀嚼,要把切成一指寬的羊尾條,長短不限,吸入咽喉,囫圇吞咽下去,吸食成功者可得賞酒。在宴席上,唱歌祝酒是十分熱烈而歡快的場面。據(jù)阿拉善民歌協(xié)會普查,蒙古族穆斯林自己的祝酒歌就有100多首,而且還在繼續(xù)搜集整理中,他們男女老幼幾乎都是民歌手,人人都能唱,而且不重復。唱歌敬酒一般都用銀碗,敬酒者手捧哈達,斟滿銀碗,高唱著充滿友好和祝贊內(nèi)容的勸酒歌,定讓您仰頸痛飲后才認為您豪爽真誠,否則他們的歌聲是不會停下來的。蒙古人的豪爽和友情在這種場合是能感染人的。即使您平時很少飲酒,此時您喝下去,醉意也會姍姍遲來或不來,甚至連您自己也會懷疑,為什么自己的酒量會陡然猛增?其實,歡快輕松的場面和興奮激昂的情緒,早已把酒精綁在歌聲中,飛出了身體外,撒向空中……有時的酒宴上,還喝自己釀制的奶酒,這種酒是用鮮酸奶釀制的,酒精度較低,口感醇綿,酸甜中略帶酒香,您可以視作飲料,盡情暢飲。  除傳統(tǒng)飲食外,生活在蒙古族地區(qū)的穆斯林還結(jié)合當?shù)厥澄镌?,制出許多獨特風味食品?!  肮爬蔗贰奔仁茄螂s的新鮮吃法,又是儲存吃法。它很象廣東,四川的臘肉湯,味道鮮美,口感勁道。古勒岱的制作采用剛宰殺的羊內(nèi)臟,用洗凈的油腸做包裝,將胸膈肌肉,羊肺先切割成長條,同小腸一起裝入油腸內(nèi),裝至一半時順勢將油腸翻套過來,整個填充物就包裹在油腸之中,最長的可達2米以上。新鮮古勒岱,現(xiàn)做現(xiàn)煮,味道十分鮮美,油而不膩,綿軟適口,余香持久。古勒岱還可以風干,熏干,儲存食用,也別具風味。   奶食品是草原牧民的飲食特點,在奶上也吃出了許多花樣,以羊奶為原料作成的民族特色食品非常多。最簡單的是煮奶茶,加工而成的有酥油,奶皮,奶酪,奶餅以及奶酒,酸奶,毫里麻格(蒙語譯)等,食用方便,充饑解渴。僅奶酪就有幾十種形狀和口味。方便食品中值得一提的還有一種面食叫“棋旦子”,蒙語叫豪日海包布,它是用羊油、羊奶和成的面團,切成手指頭大小的顆粒或條狀,放進油鍋炸成。吃起來干脆酥香。久放不變味,加上炒米、奶酪,切一些煮熟的羊肉,用奶茶沖泡,是牧民日常必備食品。

{2}

4,蒙古族資料

蒙古族自稱“蒙古”?!懊晒拧边@一名稱較早記載于《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恒之火”。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發(fā)祥于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 蒙古族現(xiàn)主要分布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qū)。人口480.6849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其中云南有1.3萬人,聚居在通海縣新蒙鄉(xiāng),分中村、下村、白閣、交椅灣和陶家嘴5個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隨忽必烈戰(zhàn)遺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通海蒙古族從祖國西北大草原來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鳳山腳下,已有740多年的歷史。700多年來,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憑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把杞麓湖之濱、鳳凰山之麓建設成了魚米之鄉(xiāng)。 畜牧業(yè)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fā)展的主要經(jīng)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yè)、農(nóng)業(yè)和工業(yè)。現(xiàn)以農(nóng)耕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長短調(diào)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游牧生活的伴侶。 語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nèi)蒙古、衛(wèi)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F(xiàn)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chuàng)制,14世紀初,經(jīng)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云南的蒙古族會彝語]和漢語,其蒙古語與北方的蒙古語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yè)也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chǎn);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善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yī)學發(fā)明成果之一。 主要分布地區(qū):內(nèi)蒙古、遼寧、新疆、黑龍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歷史】蒙古人是來自中亞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他們是兇猛的戰(zhàn)士,打敗牧地上的每一個敵人,并侵襲在東方和南方已開發(fā)的文明。從十三世紀開始,蒙古的部落在統(tǒng)一之后,即展開對外征戰(zhàn)。沿著他們在千年以前的祖先—匈奴人的蹄印,蒙古人開拓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由于所到之處均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破壞,因此被視為“魔鬼的騎兵”。蒙古人居住在今天蒙古貝加爾湖的南面平原。在鼎盛時期,他們的帝國東起自韓國并跨越亞洲邊界,直侵俄羅斯在歐洲的土地,遠至波羅的海沿岸一帶。他們占有大部份的小亞細亞、今天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藏、部分的印度與緬甸、整個中國與部分的越南。在十三世紀初年,蒙古的部落是由鐵木真所統(tǒng)一。鐵木真又名成吉思汗(即最強大的統(tǒng)治者意思),他的野心是統(tǒng)治所有海內(nèi)(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土地,而這個目的也幾乎達成了。起初,他只有大約二萬五千個戰(zhàn)士,爾后則透過征服其他游牧民族來增強實力,并在1211年攻擊中國的北方。他在1215年攻占北京,這場戰(zhàn)役造成三千萬的中國人喪生。其后蒙古人轉(zhuǎn)往西方,在1220年時,奪取在絲綢之路上最大的貿(mào)易城市布克哈拉,整個個城市被夷為平地,居民亦慘遭屠殺。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其子闊實魯完成中國北部的征服,繼續(xù)向歐洲推進。他在1240年攻毀基輔并向匈牙利進攻。闊實魯在1241年死于征途中,迫使大軍立即折回以解決繼承的問題。當蒙古的統(tǒng)治者把軍事焦點集中在中東和中國時,歐洲地區(qū)得以稍事喘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消滅了回教的「刺客團」,并在1258年攻占回教徒的首都巴格達,城中十萬民居被屠殺。1260年,埃及的阿拉伯奴隸兵(高級的奴隸兵,為回教軍隊的一種)在今天的以色列打敗蒙古人,結(jié)束了蒙古人對回教和圣城的威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另一個孫子,他在1279年完全占領中國,并建立元朝。曾經(jīng)在1274年和1281年兩度企圖入侵日本,卻被季風吹翻艦隊,導致重大的損失。1294年,忽必烈死于中國,蒙古的政權(quán)自此在亞洲和其他地區(qū)衰落。1368年,建立于的中國的元朝被明朝推翻。在1370年代,一個具有土耳其和蒙古血統(tǒng)的戰(zhàn)士,宣稱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并爭取在中亞地區(qū)的蒙古領導權(quán),企圖恢復蒙古帝國。此人名叫添穆侖 (意即「瘤子」添穆,歐洲人稱之為帖木兒,亞洲人稱之為毀滅王子),憑藉十萬名以騎兵為主的大軍,橫掃俄羅斯與波斯,以回教徒為主要攻擊目標。1398 年,他洗掠德里,屠殺當?shù)鼐用襁_十萬人,隨后并轉(zhuǎn)往西方,在敘利亞打敗埃及的阿拉伯奴隸兵。1402年,他在今天的安卡拉附近打敗大批的奧圖曼帝國土耳其軍隊,但隨即折返。1405年,他發(fā)動軍隊入侵中國,卻在同年死于征途之中。他喜歡掠奪財富和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屠殺,但在位期間卻沒有考慮過設置一個穩(wěn)定的政府,因此,在他死后,由兒子們所繼承瓜分的廣大國土便很快地四分五裂。蒙古族歷史悠久,蒙古的稱謂最早見于唐代,那時只是蒙古眾多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這個部落的發(fā)祥地在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以后逐漸西移。各部落之間競相掠奪人口、牲畜和財富,形成了無休止的部落戰(zhàn)爭。13世紀初,成吉斯汗統(tǒng)一了蒙古地區(qū)諸部落,建立了統(tǒng)一的蒙古貴族政權(quán)。1219年西征,版圖擴大到中亞地區(qū)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tǒng)一全中國。1368年元朝滅亡。自元代以來,蒙古族人民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科學技術(shù)、天文歷算、文化藝術(shù)、醫(yī)學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7年5月1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建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成為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治區(qū)。以后又相繼成立了9個自治州、縣: 甘肅省北蒙古族自治縣(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1954年9月10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9月1日) 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12月5日) 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1958年4月1日) 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1958年4月7日)【禁忌】 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chǎn)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jīng)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jīng)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玖曀住?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畲新啡耍ú徽撜J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后,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 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jié)。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并表示謝意。 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jié)和規(guī)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般是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則以一塊帶肉的脊椎骨加半節(jié)肋骨和一段肥腸送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薦骨、四肢、肋骨、胸椎、羊頭,有的地區(qū)還要加羊心、羊肝、直腸和羊肚。制法是將全羊的各部位倒入大鍋,水溫上升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熟嗜酸奶文火煮開,并經(jīng)常翻動。腸、肚、心、肝和燎好的羊頭另鍋煮爛。另配調(diào)料。開宴時將煮熟的各部位放入大盤子里,尾巴朝外,羊頭上要刻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十”上桌。食用時主人要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先動刀切割,然后大家才同吃。姑娘在出嫁之前,娘家人須煮羊胸脯肉給姑娘吃,以此表示送別??救蜻^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xiàn)在已成為盛大節(jié)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肴。 蒙古人起名習俗: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發(fā)展,蒙古人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名字的符號作用.其男子起名的特點有:一.按民族心理習慣起名,如帖木兒,格斯兒,巴特爾等;二,按長輩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賽音(好運),巴雅爾(喜悅)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嬰兒出生時,長輩的年齡起名,如:賓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達楞(七十) 等.四,以勇猛的禽獸名稱起名如:少布(飛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爾斯郎(獅子) 部日固德(鷹),等.五,按自然萬物名稱起名 如:朝魯(石頭)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女子:一,以明亮的星辰為名,如:娜仁(太陽) 薩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陽般美麗) 薩仁高娃(月亮般美麗)等,二,以美麗的花草樹木為名 如:薩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兒) 娜布其(葉子) 海棠等,三,以珠寶玉器為名, 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麗) 等四<以理想為名 如,斯琴(聰穎) 烏云(智慧) 高娃(美麗) 斯琴高娃(美麗聰穎)等.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還可以分出很多種 .現(xiàn)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點是不帶名字前綴,因而它只是名字,不應理解成姓名.有極個別帶姓氏前綴的,那只是個別現(xiàn)象.【宗教】 蒙古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痉棥?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金銀制成。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繡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仍與蒙古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為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蒙古族有團結(jié)互助的風尚,節(jié)日有春節(jié)、端午節(jié)、火把節(jié)、中秋節(jié)等。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長短調(diào)兩種。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眾人圍成一圈,一邊舞蹈,一邊擊掌高歌。近幾年與內(nèi)蒙古的親戚來往增多,開始舉辦“那達慕”盛會,吸引四方之客前往參加。【節(jié)慶】 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白節(jié)”、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戲:打鬃節(jié)等。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jié)日是相當于漢族春節(jié)的年節(jié),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guān),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jié)日的時間與春節(jié)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jié)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jié)”。節(jié)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jié)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擺上盤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圣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閑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游戲之意。內(nèi)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內(nèi)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chǎn)經(jīng)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魯班節(jié),是云南省通??h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里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學會了建筑技術(shù)。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jīng)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贊。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nóng)歷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jié)。節(jié)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里來歡度節(jié)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匯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弦琴,邊彈邊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節(jié)日后,各村寨忙著收小麥、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這些農(nóng)活后,工匠們又成群結(jié)隊外出承包建筑。【食俗】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傳統(tǒng)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nèi)蒙鄂爾多斯地區(qū)風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tǒng)糕點;烘干大米飯,蒙古族風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圣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種,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視為上乘珍品,如有來客,首先要獻上,若是小孩來,還要將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腦門,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jié)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tǒng)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把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講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鮮嫩,特別是在做手把羊肉時,忌煮得過老。但內(nèi)蒙東部蒙漢雜居地區(qū)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時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爛的手把羊肉。有些地區(qū)的蒙古族還喜將羊腰窩的肉切成大片,掛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間稱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湯。還食用駱駝肉和馬肉,油炸駝峰片蘸白糖,視為上肴,有經(jīng)驗的廚師還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種食療菜肴。為便于保存,還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臘肉。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占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區(qū)的蒙古族還有用炒米做“崩”的習俗。用炒米做“崩”時加羊油、紅棗、紅、白糖拌勻,捏成小塊,就茶當飯。未經(jīng)蒸炒的糜子多用來與肉丁煮成粥,糜粉可以烙餅;面粉制作的各種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日漸增多,最常見的是面條和烙餅,并擅長用面粉加餡制成別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及蒙古糕點新蘇餅等。西部阿拉善、鄂爾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做成馓子狀的“章汝”的習慣。東部的哲里木盟盛產(chǎn)蕎麥,用蕎麥粉烙制的煎餅是當?shù)剌^有特色的一種食品。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后,沖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qū)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蒙古族釀制奶酒時,即先把鮮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為引子,每日攪動,3—4日待奶全部變酸后,即可入鍋加溫,鍋上蓋一個無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內(nèi)側(cè)掛上數(shù)個小罐,再在無底木桶上坐上一個裝滿冷水的鐵鍋,酸奶經(jīng)加熱后蒸發(fā)遇冷鐵鍋凝成液體,滴入小罐內(nèi),即成為頭鍋奶酒,如度數(shù)不濃,還可再蒸二鍋。每逢節(jié)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習慣。馬奶酒是鮮馬奶經(jīng)發(fā)酵制成,不需蒸餾。【婚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冬天是舉辦婚禮的好日子,經(jīng)雙方選定日子后,新郎家于傍晚時分到姑娘家接親,至此婚禮已經(jīng)開始,民族風格濃厚、趣味橫生的各種婚禮節(jié)目連續(xù)上演,一直到東方發(fā)白;接親的隊伍才跨上駿馬,同送親的隊伍一道往新郎家進發(fā)。在離新郎家不遠時送親的隊伍停下,迎親的隊伍到家后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親人前來第二次迎接。在婆婆為兒媳婦掀開蓋頭后,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親戚們一一行磕頭禮并敬酒。眾人也會興奮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歡樂在草原上蕩漾?!久窬印?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鞍保瑵M語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納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jù)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后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jié)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長約3.2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后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戶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們進行包內(nèi)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氈,擺上家具,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F(xiàn)在一些家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墻,拆卸時將哈納折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nèi)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nèi)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于經(jīng)常轉(zhuǎn)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巴里坤的蒙古族因長期與漢族雜居,所以其服飾與漢族比較接近,只有少數(shù)老年人穿蒙古族傳統(tǒng)服裝,包藍色頭巾、穿藍色大襟長袍,腰系絲帶,腳蹬皮靴。但在重大節(jié)日,蒙古族男女都要穿傳統(tǒng)的民族盛裝,鑲花邊的蒙古袍子,配以彩色絲綢腰帶,足蹬蒙古式皮靴,英姿颯爽,俊秀威武。 過去蒙古族以游牧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包?,F(xiàn)在除了游牧,相當多的蒙古族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或農(nóng)牧兼營,他們已定居村鎮(zhèn)。 巴里坤蒙古族的傳統(tǒng)飲食主要是面食、奶食、肉食以及夏季吃些野韭菜、蔥和蘑菇等。后因長期雜居在漢族中,從事半農(nóng)半牧生活,現(xiàn)在普遍吃蔬菜。蒙古族熱情豪爽,誠懇待客。宴請客人時必敬酒并唱“敬酒歌”助興,營造熱烈氣氛,以此表示對客人的歡迎、祝福和尊重。蒙古族特別倡導尊敬長者,愛護晚輩,如果家里來了年歲大的長輩,必須要迎上去把馬接過來拴好,長輩要走的時候,也要牽馬扶其上鞍。 蒙古族的節(jié)日主要是春節(jié)和敖包節(jié),除此還有點燈節(jié)(祖魯節(jié))、麥爾節(jié)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節(jié)稱:“查干薩日”。蒙古族過春節(jié)有自己獨特的慶賀方式。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是敖包節(jié),這是蒙古民族最普遍的一種祭祀活動。敖包是草原上常見的供人祭祀的山堆,頂上要插柳枝為叢,立竿為柱?!皦臼缮健?、“視之為神”,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護神的化身,是薩滿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敖包這天,人們歡天喜地云集在敖包前進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誦經(jīng),人們則獻了供品后,自左向右圍著敖包掌心向上,邊走邊叩首需繞三圈,祈神降福。祭完敖包后,還要進行賽馬、摔跤、射箭和歌舞等娛樂活動。因此祭敖包不僅是一次宗教活動,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借此施展才藝、技能、進行情感交流的一次機會。 賽馬、摔跤、射箭被稱作“好漢三藝”是草原馬背民族的拿手好戲。蒙古族無論男女,自幼學習騎馬,到十來歲就縱馬如飛,并能在馬奔跑時彎下腰拾起擺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等物。摔跤也是蒙古族喜愛的競技活動,摔跤場面龍騰虎躍,扣人心弦。射箭更是蒙古族的強項,也是流傳至今的熟練自如的運動項目。

推薦閱讀

螺旋塞紅酒蓋有什么好處?螺旋塞紅酒蓋好還是橡木塞比較好?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