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櫻首烏汁多少錢金櫻首烏汁 廣東德慶無比養(yǎng)生酒業(yè)有限公司 每瓶裝
仙尼多金櫻首烏汁一盒178元。
2,陶淵明的資料 急急急
第一節(jié) 陶淵明的人生道路與思想性格以辭彭澤令為界的前期與后期 仕與隱的選擇 貧與富的交戰(zhàn) 安貧樂道與崇尚自然 魏晉風(fēng)流的代表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復(fù)雜的政治環(huán)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大概官職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淵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視門閥的社會里,陶家的地位無法與王、謝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門。陶侃出身寒微,被譏為“小人”,又被視為有篡位野心之人??梢韵胍?,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處境是相當(dāng)尷尬的。 陶淵明在柴桑的農(nóng)村里度過少年時代,“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飲酒》其十六),便是那時生活的寫照。他常說因家貧而不得不出仕謀生,這固然是實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種想要建功立業(yè)的動機?!懊椭疽菟暮?,騫翮思遠(yuǎn)翥”(《雜詩》其五)就透露了這一消息。陶淵明29歲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辭職。后來江州召為主簿,他未就任。 晉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淵明到江陵,入荊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當(dāng)時桓玄掌握著長江中上游的軍政大權(quán),野心勃勃圖謀篡晉。陶淵明便又產(chǎn)生了歸隱的想法,在隆安五年(401)所寫的《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中說:“詩書敦素好,林園無世情。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回尋陽居喪了。此后政局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安帝元興元年(402),桓玄以討尚書令司馬元顯為名,舉兵東下攻入京師。元興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國號曰楚。元興三年(404)劉裕起兵討伐桓玄,入建康,任鎮(zhèn)軍將軍,掌握了國家大權(quán),給晉王朝帶來一線希望。于是陶淵明又出任鎮(zhèn)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在赴任途中寫了《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覺得時機到來了,希望有所作為:“時來茍冥會,婉轡憩通衢?!绷硪环矫嬗志鞈僦飯@的生活:“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边@時劉裕正集中力量討伐桓玄及其殘馀勢力,陶淵明在劉裕幕中恐難有所作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義熙元年(405),他便改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這年八月又請求改任彭澤縣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辭官歸隱了。這次辭去縣令的直接原因,據(jù)《宋書》本傳記載:“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倍o官時所作的《歸去來兮辭》說出了更深刻的原因:“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陶淵明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yīng)世俗,再加上對政局的失望,于是堅決地辭官隱居了。 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后兩期的分界線。此前,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想出仕,出仕時要歸隱,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靜:“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保ā峨s詩》其二)他在詩里一再描寫隱居的快樂,表示隱居的決心,如“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其九);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飲酒》其四)。這固然是他真實的感受,但也可以視為他堅定自己決心的一種方法。在后期他并非沒有再度出仕的機會,但是他拒絕了。晉朝末年曾征他為著作佐郎,不就。劉裕篡晉建立宋朝,他更厭倦了政治,在《述酒》詩里隱晦地表達(dá)了他對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貧病交加,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罎佉粤蝗?,麾而去之?!保ㄊ捊y(tǒng)《陶淵明傳》)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寫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后說:“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這成為他的絕筆。死后,朋友們給他以謚號曰“靖節(jié)先生”。他的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了誄文,這篇誄文是研究陶淵明的重要資料。《宋書》、《晉書》、《南史》都有他的傳記。 陶淵明的作品,在他生前流傳不廣。(梁)蕭統(tǒng)加以搜集整理,編了《陶淵明集》,并為之寫序、作傳。蕭統(tǒng)所編陶集雖然已經(jīng)佚失,但此后的陶集,如已佚的北齊陽休之本、北宋宋庠本、北宋僧思悅本,以及今存的一些宋代刻本:如汲古閣藏十卷本、曾集刻本,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重編而成的。陶淵明的作品今存詩121首,賦、文、贊、述等12篇,另有一些作品的真?zhèn)芜€不能肯定。 陶淵明熟諳儒家學(xué)說,詩文中引用儒家經(jīng)典很多,僅《論語》就有37處。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樣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但不拘守儒家經(jīng)典的章句,顯得通脫而不拘泥。他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這與漢儒的態(tài)度很不相同。他贊揚孔子,但又有點將孔子道家化的傾向。他深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在詩文中有70篇用了《老》、《莊》的典故,共77處之多;魏晉玄學(xué)對他也有影響。但人并不沉溺于老莊和玄談,他是一個很實際的、腳踏實地的人,做縣吏就有勸農(nóng)之舉,做隱士又堅持力耕,與虛談廢務(wù)浮文妨要的玄學(xué)家很不同。他住在廬山腳下,距離慧遠(yuǎn)的東林寺很近,他的朋友劉遺民與慧遠(yuǎn)關(guān)系密切;陶淵明的詩中偶爾也可見到類似佛教的詞語,但他決非佛教徒,并且與慧遠(yuǎn)保持著距離。佛教是對人生的一種參悟,陶淵明參悟人生而與佛教暗合的情形是有的,但他是從現(xiàn)實的人生中尋找樂趣,不相信來世,這與佛教迥異。在不懼怕死亡這一點上,他和一些高僧雖然近似,但思想底蘊仍有很大的差異。他是抱著“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形影神》)的態(tài)度對等死亡,與佛教之間向往極樂世界大相徑庭。他所思考的都是有關(guān)宇宙、歷史、人生的重大問題,如什么才是真實的?歷史上的賢良為什么往往沒有好的結(jié)果?人生的價值何在?怎樣的生活才完美?如何對待死亡?等等。他的思想既融會了儒道兩家的思想,又來自個人的生活實踐,具有獨特的視點、方式和結(jié)論;而思考的結(jié)論又付諸實踐身體力行。 安貧樂道與崇尚自然,是陶淵明思考人生得出的兩個主要結(jié)論,也是他人生的兩大支柱。 “安貧樂道”是陶淵明的為人準(zhǔn)則。他所謂“道”,偏重于個人的品德節(jié)操方面,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榮木》)。“好爵吾不縈,厚饋吾不酬?!c仁義生,夕死復(fù)何求”(《詠貧士》其四)。他特別推崇顏回、黔婁、袁安、榮啟期等安貧樂道的貧士,要像他們那樣努力保持品德節(jié)操的純潔,決不為追求高官厚祿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視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業(yè),又要功成身退,像疏廣對疏受所說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他也考慮貧富的問題,安貧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發(fā)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來求得平衡:“貧富常交戰(zhàn),道勝無戚顏?!保ā对佖毷俊菲湮澹┒切┌藏殬返赖墓糯t人,也就成為他的榜樣:“何以慰吾懷,賴古多此賢?!?(《詠貧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貧窮,到了捱餓的程度,但是并沒有喪失其為人的準(zhǔn)則。 崇尚自然是陶淵明對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學(xué)思考?!白匀弧币辉~不見于《論語》、《孟子》,是老莊哲學(xué)特有的范疇。老莊所謂“自然”不同于近代與人類社會相對而言的客觀的物質(zhì)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種狀態(tài),非人為的、本來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間萬物皆按其本來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規(guī)律而變化,無須任何外在的條件和力量。人應(yīng)當(dāng)順應(yīng)自然的狀態(tài)和變化,抱樸而含真。陶淵明希望返歸和保持自己本來的、未經(jīng)世俗異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謂“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兮辭序》),說明自己的質(zhì)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繩墨的約束。所謂“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一),表達(dá)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悅。在《形影神》里,他讓“神”辨自然以釋“形”、“影”之苦?!靶巍敝复似笄箝L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的之義化解它們的苦惱。形影神三者,還分別代表了陶淵明自身矛盾著的三個方面,三者的對話反映了他人生的沖突與調(diào)和。陶淵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導(dǎo)出來的順化、養(yǎng)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較完整而一貫的哲學(xué)。 總之,陶淵明的思想可以這樣概括:通過泯去后天的經(jīng)過世俗熏染的“偽我”,以求返歸一個“真我”。陶淵明看到了社會的腐朽,但沒有力量支改變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會的危機,但找不到正確的途徑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復(fù)歸。這在他自己也許能部分地達(dá)到,特別是在他所創(chuàng)造的詩境里,但作為醫(yī)治社會的藥方卻是無效的。 陶淵明是魏晉風(fēng)流的一位代表。魏晉風(fēng)流是魏晉士人所追求的一種人格美,或者說是他們所追求的藝術(shù)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詩文使自己的人生藝術(shù)化。以世俗的眼光看來,陶淵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來,他的一生卻是很藝術(shù)的。他的《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時運》等作品,都是其藝術(shù)化人生的寫照。他求為彭澤縣令和辭去彭澤縣令的過程,對江州刺史王弘的態(tài)度,撫弄無弦琴的故事,取頭上葛巾漉酒的趣聞,也是其藝術(shù)化人生的表現(xiàn)。而酒,則是其人生藝術(shù)化的一種媒介。陶淵明可以說是魏晉風(fēng)流的杰出代表。 第二節(jié) 陶淵明的田園詩及其他陶詩題材的分類 中國文學(xué)的新題材:田園詩 詠懷詩與詠史詩對前 人的繼承發(fā)展 行役詩中表現(xiàn)的苦悶 贈答詩中表現(xiàn)的深情 陶詩的題材主要可以分為五類:田園詩、詠懷詩、詠史詩行役詩、贈答詩。 田園詩和山水詩往往并稱,但這是兩類不同的題材。田園詩會寫到農(nóng)村的風(fēng)景,但其主體是寫農(nóng)村的生活、農(nóng)夫和農(nóng)耕。山水詩則主要是寫自然風(fēng)景,寫詩人主體對山水客體的審美,往往和行旅聯(lián)系在一起。陶淵明的詩嚴(yán)格地講只有《游斜川》一首是山水詩,他寫得多的是田園詩。田園詩是他為中國文學(xué)增添的一種新的題材,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內(nèi)容,并真切地寫出躬耕之甘苦,陶淵明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人。 他的田園詩有的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虼河?、或登高、或酌酒、或讀書、或與朋友談心,或與家人團(tuán)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東籬,以及在南風(fēng)下張開翅膀的新苗、日見茁壯的桑麻,無不化為美妙的詩歌。如“山滌馀靄,宇暖微霄。有風(fēng)自南,翼彼新苗” (《時運》)。寫山村的早晨,晨霧漸漸消失,南風(fēng)使新苗長上了翅膀?!班徢鷷r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其一)。寫鄰居和自己一起談史論文的情形,那種真率的交往令人羨慕。再如《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wǎng),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后感到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yuǎn)村、近煙、雞鳴、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jīng)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芭h(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一遠(yuǎn)一近,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以動寫靜,簡直達(dá)到了化境。 他的田園詩有的著重寫躬耕的生活體驗,這是其田園詩最有特點的部分,也是最為可貴的部分?!对娊?jīng)》中有農(nóng)事詩,那是農(nóng)夫們一邊勞動一邊唱的歌。至于士大夫親身參加農(nóng)耕,并用詩寫出農(nóng)耕體驗的,陶淵明是第一位。陶淵明之后的田園詩真正寫自己勞動生活的也不多見。《歸園田居》其三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是一個從仕歸隱田園從事躬耕者的切實感受,帶月荷鋤、夕露沾衣,實景實情生動逼真。而在農(nóng)耕生活的描寫背后,隱然含有農(nóng)耕與為官兩種生活的對比,以及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寫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fù)耒還。山中饒霜露,風(fēng)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guān)。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陶淵明認(rèn)為,衣食是人生之道的開端,不勞動什么都談不到。詩里寫到勞動的艱辛,寫到一天勞動之后回家休息時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疤锛邑M不苦,弗獲辭此難”,寫出農(nóng)民普遍的感受?!八捏w誠乃疲,庶無異患干”,寫出一個從仕途歸隱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 他有些田園詩是寫自己的窮困和農(nóng)村的凋敝。如《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 “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fēng)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歸園田居》其四:“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途?!蓖ㄟ^這些詩可以隱約地看到,在戰(zhàn)亂和災(zāi)害之中農(nóng)村的面貌。 詠懷詩和詠史詩內(nèi)容有相近之處,詠史也是詠懷,不過是借史實為媒介而已。他的詠懷詩有些是以組詩的形式寫成的,如《飲酒》、《擬古》、《雜詩》。他的詠史詩所詠的對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荊軻,以及《詠貧士》所寫的古代貧士;《讀山海經(jīng)》也可歸入這一類。這些詠懷、詠史之作,明顯地繼承了阮籍、左思詩歌的傳統(tǒng),又有陶淵明自己的特點。這就是圍繞著出仕與歸隱這個中心,表現(xiàn)自己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中有對自己生平的回顧,如《飲酒》其十九;有對社會的抨擊,如《飲酒》其二十。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憤,如《詠荊軻》。從《雜詩》其二可以看出,陶淵明的憂憤是深而且廣的: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fēng)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這首詩寫一個不眠的秋夜,用環(huán)境的清冷襯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獨,又以時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騁的悲凄,是陶淵明詠懷詩中的代表作。 陶淵明的行役詩都是他宦游期間的作品,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悲嘆行役的辛苦,表達(dá)對仕宦的厭倦,反復(fù)訴說對田園的思念和歸隱的決心。悲嘆行役的辛苦原是此前行役詩共同的內(nèi)容,后兩者則是陶淵明所特有的,而且越到后來這兩種情緒就越強烈。那種失去自由的無奈之感,成為這類詩的基調(diào)。試看以下例句:“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保ā陡託q五月中從都還阻風(fēng)于規(guī)林二首》其二)“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情。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保ā兑乙褮q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 陶淵明的贈答詩頗能見其對友人的敦厚之情。贈答是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題材,傳為蘇李贈答的詩歌以敘離情見長,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以抒幽憤著名,劉楨的《贈從弟》表現(xiàn)了高潔的品格,嵇康的《贈秀才入軍》展示了灑脫的情趣。陶淵明的贈答詩又有他自己的特點:以其真摯的感情、家常的內(nèi)容、雋永的意味、既不火熱也不冷淡的語調(diào),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長者的形象。如:“靄靄停云,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停云》)“飄飄西來風(fēng),悠悠東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為因。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脫有經(jīng)過便,念來存故人?!保ā杜c殷晉安別》)《答龐參軍》是其贈答詩中最深沉的一首: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diào),所說圣人篇?;蛴袛?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我實幽居士,無復(fù)東西緣。物新人帷舊,弱毫多所宣。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 詩里有歡聚的回顧,有離別的傷感,也有殷勤的叮嚀,語重而情深。 在以上五類題材之外,陶淵明還有一些以發(fā)揮哲理為主要內(nèi)容的作品,如《形影神》、《連雨獨飲》,《擬挽歌辭》也可以歸入這一類。這類詩可以視為玄言詩,但與東晉流行的玄言詩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xì)w,漆園之義疏”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而是將生活中的體驗提煉到哲學(xué)的高度。魏晉人注重門閥,陶詩中有的寫到宗族關(guān)系或?qū)鹤蛹右杂?xùn)誡,如《命子》、《責(zé)子》、《贈長沙公》等,可見陶淵明也還是重視家族的榮譽和門第的。 第三節(jié) 陶詩藝術(shù)及其淵源自然:陶詩的總體藝術(shù)特征 日常生活的詩化 情景事理的渾融 平淡中見 警策,樸素中見綺麗 陶詩的藝術(shù)淵源 自然,不僅是陶淵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詩歌的總體藝術(shù)特征。他作詩不存祈譽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觸就訴諸筆墨,既無矯情也不矯飾。他說:“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保ā段辶壬鷤鳌罚┯终f:“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保ā讹嬀菩颉罚┯纱丝梢娝膭?chuàng)作態(tài)度。陶詩的聲吻和節(jié)奏,舒緩而沉穩(wěn),給人以藹如之感。陶詩多用內(nèi)省式的話語,坦誠地記錄了他內(nèi)心細(xì)微的波瀾,沒有奪人的氣勢,沒有雄辯的力量,也沒有軒昂的氣象,卻如春雨一樣慢慢地滲透到讀者的心中。他的詩不追求強烈的刺激,沒有濃重的色彩,沒有曲折的結(jié)構(gòu),純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體驗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寫出來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黃徹所說: “淵明所以不可及者,蓋無心于非譽、巧拙之間也?!保ā?溪詩話》卷五) 陶詩的一大特點也是他的一種開創(chuàng),就是將日常生活詩化,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重要的意義和久而彌淳的詩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陸機等等都著重于關(guān)乎國家政治的題材,陶淵明著重寫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話寫家常事,寫得詩意盎然。 具體地說,陶詩的藝術(shù)物色可以概括為: 一、情、景、事、理的渾融。陶淵明描寫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敘事也不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而是透過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達(dá)高于世人之情,寫出人所未必能夠悟出之理。陶詩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他無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與不似,只是寫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詩發(fā)乎事,源乎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tǒng)攝。在南風(fēng)下張開翅膀的新苗,伴隨他鋤草歸來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煙,不嫌他門庭荒蕪重返舊巢的春燕,在中夏貯滿了清陰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壺中的濁酒,以及在他筆下常常出現(xiàn)的青松、秋菊、孤云、飛鳥,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體現(xiàn)了詩人主觀感情與個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飲酒》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前四句講了“心”與“地”也就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只要 “心遠(yuǎn)”,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會受塵俗喧囂的干擾?!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偶一舉首,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仿佛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那日夕的山氣、歸還的飛鳥,在自己心里構(gòu)成一片美妙的風(fēng)景,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這種心與境的瞬間感應(yīng),以及通向無限的愉悅,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學(xué)千金譜》所說:“籬有菊則采之,采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詮,其誰辨之?!薄稊M挽歌辭》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渾融的佳作: 荒草何莽莽,白楊亦蕭蕭。嚴(yán)霜九月中,送我出遠(yuǎn)郊。四面無人居,高墳 正嶕峣。馬為仰天鳴,風(fēng)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fù)朝。千年不復(fù)朝,賢達(dá)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這首詩先寫親友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楊”烘托出悲涼的氣氛。然后說人皆有死,誰也不能避免,而一個人的死去對活著的人來說并無太大的影響,不必過于執(zhí)著。最后兩句以理語作結(jié),統(tǒng)攝了全詩。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這個困惑被陶淵明勘破了。 陶詩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學(xué)說教,而是在生活中親自體驗到的,其中包涵著生活的情趣。陶詩表現(xiàn)了他對宇宙、歷史和人生的認(rèn)識,是探求其奧秘和意義的結(jié)晶,而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樣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語言表現(xiàn)的,取得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保ā陡鐨q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雜詩》其一)“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保ā峨s詩》其二)“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保ā讹嬀啤菲涫模叭松苹没?,終當(dāng)歸空無?!保ā稓w園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保ā讹嬀啤菲浒耍┻@些詩句言淺意深,富有啟示性。清人潘德輿說陶淵明“任舉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養(yǎng)一齋詩話》),是中肯之論。 二、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前人往往用“平淡樸素”概括陶詩的風(fēng)格,然而陶詩不僅僅是平淡,陶詩的好處是在平淡中見警策;陶詩不僅僅是樸素,陶詩的好處是在樸素中見綺麗。陶詩所描寫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雞犬、豆苗、桑麻、窮巷、荊扉,而且一切如實說來,沒有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一經(jīng)詩人筆觸,往往出現(xiàn)警策。陶詩很少用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手法,只是白描,樸樸素素。如:“種豆南山下”,“今日天氣佳”,“青松在東園”, “秋菊有佳色”,“悲風(fēng)愛靜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話。然而,平淡之中可見綺麗。又如《擬古》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fā)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來了,燕子雙雙回到自己的草廬。一年來自己的門庭日見荒蕪,但仍然堅持著貧窮的隱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態(tài)度,一再勸說出仕??墒茄嘧訁s翩翩而來,絲毫也不嫌棄它們的舊巢以及自己這個貧士。似乎燕子在問詩人:我的心是堅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樣堅定嗎?這首詩好像一個美麗的童話,淺顯平淡卻有奇趣。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讀山海經(jīng)》其一)“平疇交遠(yuǎn)風(fēng),良苗亦懷新?!保ā豆锩畾q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兩個“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尋味。又如:“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保ā稓w園田居》其五)一條山澗、一只雞、一根荊薪,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經(jīng)詩人點化便有了生活情趣,顯示出他對鄰人的親切,以及農(nóng)村淳樸的風(fēng)俗?!皟A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yuǎn)》),平淡的十個字便寫出了雪的輕柔之美。關(guān)于陶詩的這個特點,蘇軾概括為“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十分精辟。 陶詩的語言不是未經(jīng)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顯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問所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保ā墩撛娊^句》)例如:“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保ā峨s詩》其一)“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保ā峨s詩》其二)“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保ā逗凸鞑尽菲湟唬按弊?、 “擲”字、“貯”字,這三個動詞都是常見的,看似平淡卻很精彩,不可更易。 關(guān)于陶詩的藝術(shù)淵源,鍾嶸《詩品》曰:“其源出于應(yīng)璩,又協(xié)左思風(fēng)力。” 其后多有反對此說的,今人則多表示贊同。從今存應(yīng)璩詩以及關(guān)于應(yīng)璩的傳記資料看來,他與陶淵明很不一樣,與其說陶詩源于應(yīng)璩,不如說源于漢、魏、晉諸賢,應(yīng)璩一人不足以籠罩他。如果一定要說得具體些,可以說陶詩源于《古詩》,又紹阮籍之遺音而協(xié)左思之風(fēng)力。魏晉詩歌在他那里達(dá)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3,請問新懷德酒珍藏特釀價值多少錢一瓶呀藍(lán)色的瓷瓶很漂亮的
400多
沒看懂什么意思?
4,求杜甫李白蘇軾這幾個人的詳細(xì)經(jīng)歷從家庭背景開始最好有點風(fēng)
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現(xiàn)鞏義市)。遠(yuǎn)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yù),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yán)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jìn)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yán)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 杜甫生平 杜甫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yīng)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jié)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yīng)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xiàn)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biāo)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rèn)識達(dá)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zhàn),采用春秋陣法,結(jié)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wù)鎸嵉赜涗浵聛?,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叭簟保簽椤笆纠簟?,“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guān)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yán)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yán)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yán)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fēng)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于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縣)。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jié)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xiàn)政治理想和抱負(fù)??墒牵曷?,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xù)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jié)交了不少名流,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jìn)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quán)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nèi)),中途遇赦放還,往來于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當(dāng)涂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jìn)步理想,畢生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shù)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達(dá)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shù)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白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葉,五歲時隨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qū),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wù)摰澜?jīng)。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眠山,潛心學(xué)習(xí),多年不進(jìn)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yǎng)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yǎng)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yuǎn)近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rèn)定他們有道術(shù),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墒牵硕纪裱跃芙^了。 當(dāng)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jīng)》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jīng)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yè),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仗劍遠(yuǎn)游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他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yuǎn),家鄉(xiāng)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rèn)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yuǎn)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禎。天臺道士司馬幀不僅學(xué)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shù),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nèi)殿,請教經(jīng)法,還為他造了陽臺觀,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其學(xué)道。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zhì)不凡,司馬禎一見己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當(dāng)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贊美他。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來賀知章贊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這便是李白的風(fēng)度和詩文的風(fēng)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游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余,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夸寫大鵬的龐大迅猛。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從江陵起,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jīng)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當(dāng)泛舟洞庭時,發(fā)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于他哭得過于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于洞庭湖邊,自己繼續(xù)東游,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后再來搬運朋友的尸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詩。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龍盤,六朝宮閱歷歷在目。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他認(rèn)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頹之氣,沒有什么好觀賞的了,根本不及當(dāng)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現(xiàn)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dāng)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李白告別金陵后,從江上前往揚州。揚州是當(dāng)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臥病他鄉(xiāng),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xiāng),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yuǎn)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蘇。這里是當(dāng)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懷古有感,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后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來,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卻多別出新意。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xiàn)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速寫。李白由越西歸,回到了荊門。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雖然思鄉(xiāng)心切,但功業(yè)沒有一點成就,他自覺難于回轉(zhuǎn)家園。最后,他決定再度漫游。首先,他來到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結(jié)識了僧行融,又從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于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陸,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然而,隱居于此并非長久之計,他仍然想尋找機會,以求仕進(jìn)。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jié)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為女婿。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巖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沒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圖功業(yè)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jù)地,又幾次出游,結(jié)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并于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一進(jìn)長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獵。唐玄宗即位后,己有過多次狩獵,每次都帶外國使臣同去,耀武揚威,以此震懾鄰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yuǎn)勝漢朝,并在結(jié)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dāng)時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來的目的是獻(xiàn)賦,另外,也趁此游覽一下長安,領(lǐng)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fēng)光。他居住在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yuǎn)眺。當(dāng)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xiàn)出泱泱大國的風(fēng)貌。他深感生存在這樣的國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頗有自豪之感??梢幌氲竭@興旺發(fā)達(dá)的帝國內(nèi)部己產(chǎn)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李白進(jìn)長安后結(jié)識了衛(wèi)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xiàn)了詩,最后兩句說"何時人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wèi)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愿為朝廷效勞。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極宮,不料竟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嘯灑出塵的豐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一年快過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長安,沒有機會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喪。好友誠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陽的別業(yè)幽居,但李白無意前往。這次去長安,抱著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卻毫無著落,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點憤懣。往王公大人門前干謁求告,也極不得意,只有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了長安。 翰林供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jìn)宮。李白進(jìn)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玄宗問到一些當(dāng)世事務(wù),李白憑半生飽學(xué)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wù)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jì)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帶著酋長、使臣去溫家獰獵,李白自然侍從同去,當(dāng)場寫賦宣揚玄宗的盛德,歌頌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賞識。此時,玄宗寵愛楊玉環(huán),每與她在宮中游樂時,玄宗都要李白寫些行樂詞,譜人新曲歌唱。李白懷著“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盡才思采寫這些詩。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jīng)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fā)現(xiàn)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nèi)鐬踉埔话慊\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與此同時,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xué)士張?zhí)顾u謗,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寵,使李白"大濟蒼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自己雖在長安,但也沒有施展自己管、晏之術(shù)的機會。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倒被賜金放還,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這次被賜金放還似乎是李白說了不合時宜的話。 這次的歸山,實在是體面一點的放逐。 再次遠(yuǎn)游 1.漫游梁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fēng)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yè)嗜酒”、“結(jié)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這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dān)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jié)果。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姟6潭桃荒甓嗟臅r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dāng)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zhǔn)備重訪江東。 2.東去吳越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于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會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靜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即興描寫了這一帶的秀麗山川和美麗婦女。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dá)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dāng)想念,便吟誦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吳越漫游了幾年,漂泊不定。這時國家混亂,情況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心情引導(dǎo)下,他決計去幽燕(今北京一帶),以探虛實。到了幽燕之后,李白親眼看到安祿山秣馬厲兵,形勢己很危急,自己卻無能為力。安史之亂前兩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當(dāng)涂、南陵、秋浦一帶,仍然衣食依人,經(jīng)常賦詩投贈地方官,以求幫助。 在此次漫游期間,李白因夫人許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變,國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學(xué)道,一面企圖為國建功,對于國家安危,頗多關(guān)切,雖然仍事漫游,已與過去有所不同。六、病逝途中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策發(fā),李白避居廬山。那時,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yīng)邀人幕。李白人幕后,力勸永王勤王滅賊,而對于政治上的無遠(yuǎn)見,他也作過自我檢討。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文、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jiān)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為當(dāng)時永王幕下的武將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發(fā)生變故,可能與崔渙、張鎬這批人的失勢有關(guān)。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覺憂傷。由于李白在海內(nèi)素負(fù)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請,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沒有把他看做一個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guī)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這樣,李白經(jīng)過長期的輾轉(zhuǎn)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發(fā)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dāng)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當(dāng)?shù)刈鎏?,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yīng)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fā)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dāng)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dāng)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 關(guān)于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應(yīng)該比較可信。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qū)<覍W(xué)者的考證之說,不能偏信。說當(dāng)李光弼東鎮(zhèn)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當(dāng)涂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尚趴刹恍?。說李白在當(dāng)涂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后不久,就結(jié)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v觀李白的三種死法,筆者比較相信《舊唐書》之說。)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親蘇洵的長子,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xué)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在政治上屬舊黨。 蘇軾生平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jīng)》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fā)憤”的“蘇老泉”。蘇洵發(fā)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dāng)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fā)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xué)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學(xué)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jìn)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應(yīng)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fā)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dāng)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nèi),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相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rèn)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jié)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diào)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后,被調(diào)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xù)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zhǔn)隆.?dāng)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仕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民間的自衛(wèi)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dāng)?shù)臀?,而此時蘇軾經(jīng)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于公余便帶領(lǐng)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皷|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yuǎn),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zhǔn)。當(dāng)他準(zhǔn)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于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學(xué)士。 俗話說:“京官不好當(dāng)。”當(dāng)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tuán)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rèn)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他以龍圖閣學(xué)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dāng)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shè),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zhí)政,他以凹ゴ滔瘸?弊錈??崳?a target=_blank href=/view/77258.htm>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兆诩次?,調(diào)廉州安置、舒州團(tuán)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fù)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5,周寧縣夜場啤酒選哪款德國啤酒求推薦
德國博蘭特啤酒真的挺不錯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當(dāng)然選金龍泉啊
6,孝德酒在哪里有賣價格怎么樣
康全,百和,一心均可以購買得到,500ml精裝108,之前有團(tuán)購價92元,不知道現(xiàn)在還能不能買得到哦,可以參考。
7,誰知道MATHILDE XO酒多少錢
我們家的讓我給喝了。800到1000多 沒死了算我命大
馬蒂爾德800-1000rmb
8,聽說由茅臺鎮(zhèn)生產(chǎn)的一款名字叫德傳酒是純糧食制作的請問是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整得你分不清,一般消費者怎么分得清真中含假,假中含真的東西,除非你你有經(jīng)驗的酒類鑒別師。非酒類鑒別師,即使給你酒精加香精加水的歪貨,可能你都覺得口感純、凈、香、
只要是醬香都屬于茅臺鎮(zhèn)生產(chǎn)的,至于純不純就不知道了,我自己生產(chǎn)的就純!
9,新鞋夾角怎么辦
新買回的鞋子穿上往往磨腳、夾腳,即使是幾百塊甚至上千塊錢的名牌鞋也難免如此,怎樣解除新鞋磨腳、夾腳的苦惱呢?這里介紹幾個小竅門: 撐一撐 如果新皮鞋夾腳情況較嚴(yán)重,可用濕毛巾捂濕鞋內(nèi)幫,再用鞋楔撐大,干后穿起來就順腳了?! 〗唤? 將25克左右白酒倒入新皮鞋內(nèi),晃動幾次,放置一小時后再穿,皮質(zhì)就不再硬板,鞋也就不再夾腳了。如果是皮鞋邊緣磨腳,比如腳后跟處,可以把濕紙巾晾干,再充分浸透白酒,用一個夾子固定在磨腳處的皮鞋部位,放置一晚,次日再穿便不會再磨腳。 搟一搟 如果新皮鞋邊緣部分磨腳,可用濕毛巾在磨腳的部位捂幾分鐘,使其潮濕變軟,然后用圓柱形物體(如搟面杖或細(xì)瓶子)用力搟壓幾遍,把磨腳的部位壓得光滑平整,就不會再磨腳了。 錘一錘 如果新皮鞋的鞋底磨腳,可套在鞋拐子或其他鐵器上,用鐵錘敲擊,將磨腳處敲擊平整,便不會再磨腳了。
不明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