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詩詞古文中酒的別稱
酒的別稱有:桂漿、
杜康、歡伯、流霞、椒漿。 1、桂漿指酒漿,美酒。戰(zhàn)國時期屈原寫的《九歌東君》中:“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譯文:我抓起天弓阻止災(zāi)禍下降,拿過北斗斟滿了桂花酒漿。)2、杜康杜康,華夏釀酒鼻祖,后借為酒之代稱。東漢曹操的《短歌行》中:“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譯文:用什么來解決憂愁呢,只有這酒罷了。)3、歡伯 因為酒能消憂解愁,給人們帶來歡樂,故借此意而取名“歡伯”。西漢焦贛寫的《焦氏易林》中:“酒為歡伯,除憂來樂?!保ㄗg文:酒能消憂解愁,給人們帶來歡樂)4、流霞 對美酒的喻稱。唐代李商隱寫的《花下醉》中:“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譯文:尋得芳菲不覺被美酒陶醉,倚著花樹酣眠紅日已西斜。)5、椒漿 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古代多用以祭神。唐代李嘉祐《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中:“雨過風(fēng)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譯文:大雨過后清新的微風(fēng)在小島上悠閑地吹過,大伙喝的醉醺醺地迎接神仙歸來。)擴展資料古代愛酒的詩人1、李白李白斗酒便有詩百篇,喝醉了就在長安街道上的酒肆中睡覺,君王看見以后喚他上船,李白不屑一顧,自稱為“酒中仙”。在他的一生當(dāng)中,后人眼里的李白,輕狂、天才、愛酒這三個標(biāo)簽缺一不可。2、白居易作為李白的粉絲之一,白居易詩寫得好,喝酒也沒有落于下風(fēng)。在他的家中有一個
酒庫,床頭也時常擺放著酒壇,白天要喝,晚上要喝,一個人要喝,有朋友來更是要喝。他在山間野地喝過酒,在寺廟道觀也要喝,賞雪要喝,泛舟也要喝。3、杜甫杜甫比起白居易,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杜甫堪稱李白的頭號粉絲,正如后世所調(diào)侃的那樣:李白愛寫酒,杜甫愛寫李白。杜甫是個稱職的粉絲,要學(xué)習(xí)偶像寫詩,更要學(xué)習(xí)偶像喝酒。普普通通的喝酒自然不是偶像喝酒的精髓,所以白日放歌和縱酒再搭配不過。4、蘇軾蘇軾作為一個晚輩酒喝的倒是溫婉了些,但是他和酒的緣分可不淺,畢竟他自己也說過:“使我有名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賞月的時候喝酒,于是就有了《水調(diào)歌頭》,赤壁游玩的時候喝酒,就有了《赤壁賦》。蘇軾和前輩們相比大概比較注重養(yǎng)生,喝酒只求半酣,不必大醉,畢竟他要是真的發(fā)愁了,吃兩塊東坡肉更能解決問題。5、陶淵明陶淵明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在路邊悠然采菊花的隱士形象。一生不得志的陶淵明除了愛菊,剩下的便是愛酒了,即便在窮困潦倒需要靠友人救濟的時候,朋友除了給他糧食,總要附帶送上兩壇酒,想來也是對他的性情十分了解了。和蘇軾不同,陶淵明喝酒就是為了醉,大概只有醉了,才可以去桃花源里走一遭吧。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九歌東君》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焦氏易林》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花下醉》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
2,酒業(yè)跟酒坊的差別在哪里
衡水古稱桃城,素有"古桃戰(zhàn),雖不大,燒鍋卻有十八家"的說法。十八酒坊的歷史源遠(yuǎn)流長,據(jù)文字記載衡水十八酒坊可追溯到漢代(公元104年),知名天下于唐代,正式定名于明代,并以醇香清雅、甘冽豐柔著稱于世。至清朝中葉,衡水城商賈林立、酒業(yè)興旺、交通發(fā)達(dá),成為全國聞名的釀酒制造中心。而衡水 也早有"開壇十里香"的聲譽。一時洛陽紙貴,外地商客紛紛慕名而來買酒。其中,城中最為出名的十八家酒坊的釀酒最有特色,也各有千秋,他們的酒有的用井水制作,有的用河水燒成,有的取坑水釀制……所成美酒風(fēng)味各具特點,象征著衡水釀酒業(yè)的最高水平。據(jù)上世紀(jì)三十年代資料考察,在清代中葉即已如數(shù)開業(yè)的十八家酒坊是:通商街的德聚、廣聚、天成、信大、德昌、記興;大石街的福興隆、興源祥;篦子市的誠興號、慶畬增;菜市街的恒德成、天豐號;問津街的義慶隆、福聚興;河西街的恒盛成號、元盛號、德源涌。當(dāng)時,人們行至此處,紛紛駐足醉飲十八家的好酒,有古詩為證"下車觀欲酒三杯,人與春色共爭芳"。十八家酒坊雖每家的美酒都芳醇醉人,獨具特色,但因都各守一處,釀灑技術(shù)不免有缺憾,得不到進一步遺憾。當(dāng)時也曾有人倡議"倘能鑒得十八杯,集成或許更著芳",提出將十八家酒坊各自的釀酒絕技匯流一家,取長補短,釀出流傳經(jīng)典的絕世好酒。可由于當(dāng)時各家生意都不錯,也不愿輕易拿出自己的釀酒秘籍,使得這一計劃付諸東流。
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中國人愛酒,中國古詩中關(guān)于酒的好作汗牛充棟。原想上網(wǎng)查查有沒有人對此作過匯攏,無意間卻翻出一篇好文章,是幾位網(wǎng)友對白居易一首小詩的評論,隨意而精到,語間流露出的淡談溫情,正如此詩的意境。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如意: 這是我最愛的一首五言詩。想那綠該是淺淺的綠,嫩生生浮在杯中,讓人想起春天。而那紅該是近似于紫砂般的敦實的紅,透出通紅的炭火,可以暖身,可以暖心。雪是冷的,酒是溫的,情是熱的,極端素樸的句子,描驀出極端素樸的景致,可是因了有情的緣故,顯出極端的一種美麗來,讓人沉醉的豈只是酒呢?那樣的一份溫暖,是可以把人從冰天雪地的荒寒中隔離開的,是可以讓人心中的冰層一點點融化的。 chunfu: 少時曾讀過此詩,后來可能淡忘了。最近又在書院之中見到,很喜歡。閑暇時那詩句和意境便常常不自覺地從腦海中泛出,于是便在心中反復(fù)吟誦,于是心中便生出一種情緒,“美啊!”。這種感受本來是難以言明的,如非要說:CHUNFU也只能道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清靜,優(yōu)閑的農(nóng)家生活,淳樸的世風(fēng); 返樸歸真的感受; 生活的真意。生活,真美! 最后兩句,真是人體天意,天遂人愿。 陳拴牛: 這首也一直是俺最喜歡的:-) 最后好像是:更飲一杯無? 也許是俺記錯了,現(xiàn)在也沒法查,但您不覺得"更"字要好些嗎? 如意:關(guān)于“能飲一杯無” 呵呵,知音!不過我仍認(rèn)為以“能”字為好。 我手里的兩個版本,蘅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和武漢大學(xué)中文系古典文學(xué)教研室選注的《新選唐詩三百首》中,此詩的末句都是“能飲一杯無”,而我個人也認(rèn)為,以“能”字為好。相比“更”,“能”更顯出對友人的關(guān)切和呵護,天晚欲雪,寒意侵骨,“能飲一杯無”,一杯酒,一片情,這發(fā)問的情態(tài)實在傳神,而若是“更”,好象已是酒過三巡,雖也是殷勤勸客,但那種冷熱的對比,弱了很多,而勸友人以酒驅(qū)寒的心意,也不免淡了許多,和一般的寒喧區(qū)別不大了,不能更好地突出二人情意。 一己之見,還請指正。 陳拴牛: 您那些書俺也都有,可惜現(xiàn)在手頭連個中國字的書也見不到,想必一定是“能”字了。但俺還是覺得“更”字好些:-) 的確?!澳堋弊诛@出對友人的關(guān)切和呵護,但感覺是軟語相向,透著點假,莫如“更”字有豪氣,仿佛是說:馬上要大雪了,還走什么走,喝個痛快拉倒!哈哈,俺喜歡這種氣氛。對不起啊,俺是個牛脾氣,比較倔。 俺總是喜歡懷疑,小時候讀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還?”,俺就一直不明白為什么不用“歸”字代替“還”字,從韻節(jié)上“歸”字要好些,等大了點,才感覺到“還”字那種得勝后興高采烈著急回家的意思,好比“鞭敲金蹬響,齊唱凱歌還。”,唉,畢竟杜甫只有一個??! 蕭然: 周美成“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不如”二字,與此意正相仿佛,只是其境不及唐詩高遠(yuǎn)?!澳茱嬕槐瓱o?”聞之直欲將此杯一飲而盡。 Little Fish:“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是邀酒詞……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是邀酒詞,所以說“能飲一杯無”;“更飲”則是勸酒詞。二者意境有一些差別。 為什么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是邀酒詞呢?生活中這樣的對話其實很多。比如:“我這里有一支20年的紅酒,要不要過來搞定它?”如果說成“我這里有一支20年的紅酒,來來來,再喝一杯!”就有些別扭了。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其意在己,更多是想讓朋友來陪陪自己;“更飲一杯無”,其意在人,有關(guān)切之情而無落寞之意。 五絕最為難做,也最為難解。能做到精妙已屬不易,要做到象這一首有情境、有情調(diào)、有意境而又平淡如水,非大師而不能;而解讀既難,以上如有謬誤,想必大家定能體諒。 如意: (“紅酒”句是妙語,詼諧而生動!倒是想起兩則古人邀函,錄來與大家共賞。) 一 遙想過雨蓮房,紅妝濯濯,辱命佐花前之酒,是誠近君子之光也。何幸如之!敬當(dāng)趨侍左右,折碧筒而痛飲,抖玉麈以高談。 二 小池碧荷正長,頗如金莖擎玉露也者。每晨貯珠露一大顆,傾數(shù)葉則盈勺,冷吸之可比鎮(zhèn)心瓜,尚可以擬長生也。客若來,即以此當(dāng)鳳茗,足下何日過我乎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chǎn)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fēng)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jù)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后,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fù)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zé)子》詩中寫道,“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yǎng)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滟滟”。 ?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據(jù)《詩經(jīng)。大雅·江漢》記載,“?鬯一卣”?!矀鳌常汉谑蛞病[?,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腹{」:?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wù)叩拿?。?jù)北魏《洛陽伽藍(lán)記·城西法云寺》中記載,“河?xùn)|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于日中。經(jīng)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jīng)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yuǎn)相餉饋,逾于千里。以其遠(yuǎn)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赍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jù)《詩·豳風(fēng)·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緜鳌浚捍壕?,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jīng)》寫道,“抱甕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nèi)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后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fēng)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據(jù)《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fā)”。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后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jù)《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赍我思成”。〔傳」:酤,酒。 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稱。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中寫道,“苦戰(zhàn)知君便白羽,倦游憐我憶黃封”。又據(jù)《書言故事·酒類》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據(jù)《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jù)《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李善注: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捌皆洁]”是壞酒的隱語。據(jù)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shù)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zhì)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dá)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曲生、曲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jù)鄭?ぴ凇犢?齏?偶恰分屑竊兀?疤拼?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余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曲秀才,吭聲談?wù)摚蛔泽@。良久暫起,如風(fēng)旋轉(zhuǎn)。法善以為是妖魅,俟曲生復(fù)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于階下,化為瓶?},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后來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曲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jié)中,也寫有“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曲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蘗:本意指酒母。據(jù)《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蘗”。據(jù)《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蘗必時”后來也作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蘗,細(xì)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寫道,“曲蘗有毒,安能發(fā)性”。 春:在《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云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zhì)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nèi)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莊在《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cè)A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臥病呈沈尚書》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放繡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yǎng)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冻o。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中寫道,“雨過風(fēng)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后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jù)《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邂逅,又復(fù)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dāng)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yīng)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chǎn)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后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藥:因酒能亂性,飲后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藥,責(zé)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fēng)正落梅,須求狂藥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先生對甘肅皇臺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圣、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P等撰寫的《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圣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沉醉,校事趙達(dá)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圣人”。唐代季適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游在《溯溪》詩中寫有“閑攜清圣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fēng)”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