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能量既然是守衡的可為什么還要節(jié)約用電
- 2,棉花糖為什么是軟的
- 3,太陽為什么會是金色的
- 4,為什么赤道穿過的非洲大陸西部是熱帶雨林而東部卻是熱帶草原氣
- 5,為什么宇宙是真空的
- 6,為什么臺風是從海邊來的
- 7,古代的酒為什么是綠色的
1,能量既然是守衡的可為什么還要節(jié)約用電
因為那個一些能量是不能讓人類利用的呀,那個這里說的節(jié)約用電,是節(jié)約可利用的能源,要是不節(jié)約,這些能源變成不可利用的,那人類就不能去使用它啦,那我們世界就少了一部分可利用能源,都完了,人類就沒能源可用了
2,棉花糖為什么是軟的
棉花糖制作機是臺像個大碗的機器,機器的中心部位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加熱腔,熱量打破了晶體的結構,將糖變成了糖漿。加熱腔中有一些比顆粒蔗糖尺寸還小的孔。當糖在加熱腔中高速旋轉的時候,離心力將糖漿從小孔中噴射到“大碗”的周圍。由于液態(tài)物質遇冷凝固的速度和它的體積有關,體積越小,凝固得越快。因此,研究人員把加熱腔中的小孔直徑設計得很小,只有50微米,從小孔中噴射出來的糖漿馬上就凝結成固態(tài)的糖絲,不會粘在一起。
快速的冷卻讓蔗糖分子之間沒有時間排列整齊,因此孩子們手中的那個巨大蓬松的棉花糖再也不是晶體了,而是由無數(shù)線狀的玻璃狀的糖組成的。用稍微專業(yè)的話來說,蔗糖的晶體結構已經(jīng)被棉花糖制作機破壞掉了,蔗糖分子的排列不再有規(guī)律了,而是比較雜亂無章。這種結構的變化可以用熔點測試出來,蔗糖分子有特定的熔點,在受熱熔解時溫度不再變化;而棉花糖絲沒有特定的熔點,熔解時溫度會逐漸上升。
蔗糖是一種粒狀的立方體晶體。蔗糖晶體中的分子排列是非常整齊的,每個分子都有固定的位置,就像停車場里停放整齊的汽車一樣。但是,一旦蔗糖進入了棉花糖制作機,分子結構就會發(fā)生改變,蔗糖會變成長長的絲狀物質,繞在一起就像棉花。
3,太陽為什么會是金色的
有一首歌唱道:"金色的太陽,升起在東方,光芒萬丈。"可是我們平時所看見的旭日卻是紅色的。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是地球大氣層做的手腳。因為太陽無論是從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還是跌入西邊山巒之前,它放射出的光波經(jīng)過地球大氣層的距離,都比太陽在頭頂上直射時的距離大兩倍多。此時的陽光經(jīng)過懸浮在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小塵埃、冰晶、水滴的吸收和散射后,光波中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大多被吸收或散射掉,只剩下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到達地表被觀測到,所以旭日和夕陽看起來不是金色,而是紅彤彤的了。不過在一天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7種顏色的光都是按差不多的比例混合的,看起來呈金黃色,也就是物理學中所指的白光。此時的太陽便是耀眼奪目的金黃色。
對地球生命來說,呈金黃色的太陽是至關重要的,也只有金黃色的太陽,才可能孕育出花團錦簇的地球。因為宇宙中的恒星,如太陽、牛郎星、織女星、天狼星、北斗星,都是碩大無比的核子爐,上面都是烈焰騰騰。當然這些烈焰騰騰的核子爐的溫度又各不相同,溫度不同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其顏色有差異。例如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天狼星、織女星,又明又亮,它們是白色的,與之對應的溫度是10000℃;金色的太陽是黃顏色,與共同色對應的溫度是6000℃;我們祖先最早發(fā)現(xiàn)的參宿四,現(xiàn)在呈紅色,所以它上面的溫度比低得多,只有3000℃左右。
如果太陽是白色的,我們地球將被炙烤成焦土,處處如火焰山;如果太陽是紅色的,情況同樣不妙,地球上一年四委都將是冰天雪地,如同現(xiàn)在的南北極度。在這兩種情況下,地球生命都會面臨巨大威脅。正是金黃色太陽恰到好處的作用,地球生物包括人類才擁有了生命所需的一切一切
4,為什么赤道穿過的非洲大陸西部是熱帶雨林而東部卻是熱帶草原氣
1非洲大陸位于赤道兩側的低緯度地區(qū),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這是非洲大陸區(qū)別于其他大洲的獨特條件,它受副熱帶下沉氣流影響的地區(qū)范圍極廣,不易形成降雨2,非洲大陸東北部緊接亞洲大陸干燥區(qū),通過那一地區(qū)吹來的東北風都是干燥的,它們只能加強而不能減輕非洲北部的干燥程度。所以非洲東北部,即使是濱臨紅海與東地中海的地段也是沙漠區(qū)。這就使得撒哈拉沙漠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東西綿延萬里,幾乎三面都達海邊的沙漠。3非洲東西兩側的洋流也是影響此地降水多少的重要因素,東側為暖流 西側南回歸線附近為暖流和寒流交匯處
東部為東非高原,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沒法維持熱帶雨林的溫度,SO是熱帶草原氣候
因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之下面形成。赤道穿過東非高原,但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從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西部降水少啊,降水分為旱雨兩季
陸地比熱容小,海洋比熱容大,所以在夏季陸地升溫快,海洋升溫慢,陸地形成熱低壓,海洋形成冷高壓,氣流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暖濕的夏季風;冬季陸地降溫快,海洋降溫慢,陸地形成冷高壓,海洋形成熱低壓,氣流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冷干的冬季風。這是三種季風氣候(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的共同成因。而熱帶季風氣候的形成還受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影響,夏季(北半球)太陽直射點北移,“南亞”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受北上的暖濕海洋氣流影響,降水豐富,冬季太陽直射點南移,此地受南下的冷干大陸氣流影響,降水較少。由于季風導致了非洲大陸東岸只能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當然也有其他多種因素包括地形,地貌,信風等要綜合考慮
5,為什么宇宙是真空的
在廣闊的宇宙空間,除了各種星體之外,還有很多物質,我們所說的太空并非絕對真空。科學家們已經(jīng)觀測到,在恒星之間存在著氣體、塵埃和云等,這些物質統(tǒng)稱為星際物質。
星際物質的總質量約占銀河系總質量的10%,從數(shù)字上看并不小。但是,由于銀河系空間廣大,星際物質的密度特別小,平均為10-12克/厘米3,相當于每立方厘米有1個氫原子。這種密度是地球上實驗室遠未達到的高度真空,目前實驗室的最高真空度為10-12毫米水銀柱,相當于每立方厘米3.2萬個質點。星際物質的溫度相差很大,低溫的只有幾度,基至接近絕對零度;高的則可達到上千萬度。
星際物質在銀河系內(nèi)分布是不均勻的。不同區(qū)域的星際物質密度相差很大,星際氣體和塵埃聚集成密度超過每立方厘米10~103個質點時,就成為星際云,云間密度則低至每立方厘米0.1個質點。星際物質集中在銀道面旋臂中。
星際氣體包括氣態(tài)原子、分子、離子、電子等,星際氣體的元素豐度與宇宙豐度相似,氫最多,氦次之,其它元素很低。這與元素的起源和演化有關,也表明了宇宙物質的統(tǒng)一性。
星際塵埃是直徑10-5~10-6厘米的固態(tài)質點,分散在星際氣體中。星際塵??傎|量約占星際物質總質量的10%。星際塵??赡苡伤?、氨、甲烷等冰狀物,二氧化硅、硅酸鎂、三氧化二鐵等礦物以及石墨晶粒等組成。星際塵埃散射星光,使星光減弱,這種現(xiàn)象叫星際消光。星際塵埃對星際分子的形成影響很大,它一方面阻止星光紫外輻射不是星際分子離解,另一方面又作為催化劑加速星際分子的形成。
可以通過對電磁波譜的測量來尋找星際物質。1904年首次發(fā)現(xiàn)星際離子,1930年觀測到遠方星光顏色變紅而證實了星際塵埃的存在,1977年觀測確認存在著105~107℃的高溫氣體。
根據(jù)現(xiàn)代恒星演化理論,星際物質聚集成早期的恒星,而恒星又通過爆發(fā)、拋射和流失的方式把物質送到星際空間
6,為什么臺風是從海邊來的
臺風的成因,至今仍無法十分確定,但已知它是由熱帶大氣內(nèi)的擾動發(fā)展而來的。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fā)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fā)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環(huán)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的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qū)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xù)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xù)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時,我們就稱它為臺風。
從臺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chǎn)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于海面水溫,臺風只能形成于海溫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nèi)的海水水溫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臺風眼區(qū)的空氣柱中,形成并加強臺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于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兩極增大,臺風基本發(fā)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臺風的分級
7,古代的酒為什么是綠色的
啤酒的歷史非常悠久,不過把啤酒裝到玻璃瓶子里面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大約是19世紀中期的事情。那個時候并沒有專門的啤酒瓶子,使用的更可能是葡萄酒的瓶子。這個時期可能是綠瓶子比較多,要知道玻璃的顏色在那個年頭很多時候取決于制造工藝,并不是你想要什么顏色就有什么顏色的。所以,到了19世紀末期,開始有專門的啤酒瓶子的時候,綠色瓶子的傳統(tǒng)就保留下來了。一直到1930年代。有人發(fā)現(xiàn)如果把啤酒裝在棕色瓶子里面,那么可以使得放置了一些時候的啤酒的味道更好一些。原因是后來才發(fā)現(xiàn)的,光線可以促進啤酒里面的阿爾法酸與硫化物反應,使得味道變得很不好,而使用了棕色瓶子,就可以阻礙這個反應的發(fā)生,味道就好一些。所以,使用棕色瓶子的啤酒就多起來了。到了二戰(zhàn)以后,歐洲有一段時間棕色瓶子不夠,于是一些歐洲比較好的品牌的啤酒就重新使用綠色瓶子來包裝。因為這些啤酒的確質量很好,一時間綠瓶子啤酒成了高品質品酒的代名詞,于是又有廠家跟進,使用綠色的瓶子。這個時候,隨著冰箱的普及以及密封技術的進步,使用棕色瓶子的必要性也已經(jīng)基本沒有了,并不會比其他顏色的瓶子帶來更好的品質。但是一個老牌子的啤酒是不會輕易大幅度更改包裝的,最多在玻璃加工工藝上面做調(diào)整,使得顏色更加純正亮麗或者其他什么,一個成熟品牌包裝顏色的大幅度變動應該是少見的,所以,棕色和綠色仍然是啤酒包裝的主流。
你想說“綠綺”?我以為我對此也一直感到很好奇啊。。。月·小南苦艾酒就是綠色的… 法國出的…月·小南苦艾酒就是綠色的… 法國出的…anytime50年茅臺就是綠的咕咚趙斗羅xiaomiao因為古代的釀酒技術比較落后,用的是酒糟,然后由于技術原因導致酒糟過濾不完全,因此酒中會有一些酒糟混雜其中,所以酒看起來就是綠色的了。xiaomiao所以詩中的“綠蟻”是對酒糟顆粒的一種比喻。白好酒糟不是黃白色的嗎beyuou對的,是有銅.古代的酒都用青銅器裝,等現(xiàn)在挖出來已經(jīng)很久了,銅氧化,使酒中混入銅離子,銅離子是綠色的。ps:青銅器不是灰綠的,你想想古代拿給皇上的東西能是破的嗎,那都是金黃色的,跟金子似的,只是時間一久,等從土里挖出來,就成了灰綠的了。所以現(xiàn)在有的電視劇里的兵器都是綠了巴幾的,搞笑。。。碧落羽仙lz可參見“三酒五齊”老黃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我的理解還是雜質。自己拿綠葡萄釀過,由于之前沒把水分去干凈,長出一層霉菌。不過那菌也是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