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祝版本里誰演的最好
原始版本電影袁雪芬和范瑞娟。算是老祖宗。
吳奇隆版本的好看
盧葉弓演粱山伯最好,但是華渭強配音
越劇版的袁雪芬和范瑞娟兩位大師的最好。京劇版的{個人認為}葉盛蘭杜近芳兩位的最好。
近幾年茅威濤新編的那個我不大看好。
白銀飛。吳鳳花的梁山伯
最好的應該是范瑞娟和傅全香,袁雪芬更適合演青衣,傅全香聲音比袁雪芬甜美,形象也佳,相比較更適合祝英臺這類角色。除去這兩位大師之作,范傅弟子中演梁祝最好的莫過于方雪雯和顏恝。
2,越劇梁祝原唱是哪二位
越劇梁祝原唱應該是傅全香與范瑞娟,因為他們二人是最早表演梁祝的,后來有很多人去表演,可以說應該是傅全香與范瑞娟就是梁祝的原唱。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zhí)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巖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臺、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云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巹?,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shù)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后來被藝術家們搬到舞臺上,經典劇目時越劇的《梁?!?。
3,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范派由范瑞娟創(chuàng)立。范瑞娟戲路較寬,她的嗓音實、聲宏亮、中氣足、音域寬、演唱追求剛勁的男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范派的特點是樸素大方,咬字堅實,旋律起伏多變,帶男性氣質,陽剛之美。傅派由傅全香創(chuàng)立。其主要特點是唱腔俏麗多變,跌宕婉轉,富有表現(xiàn)力,表演充沛,細膩有神,有感人以形、動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劇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 袁派由袁雪芬創(chuàng)立。在越劇唱腔藝術發(fā)展史上,袁雪芬是個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她與琴師周寶才合作創(chuàng)造了“尺調腔”,把越劇唱腔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越劇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調腔”基礎上發(fā)展并豐富起來的。袁雪芬創(chuàng)立的“袁派”對越劇旦角唱腔的發(fā)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袁派唱腔的風格是質樸平易,委婉細膩,深沉含蓄,韻味醇厚。
4,越劇記得那年喬裝扮 唱詞
越劇《梁祝-記得那年喬裝扮》唱詞:記得那年喬裝扮,錢塘道上初相會。我與你草橋同結拜,情投意合相敬愛。到后來同窗共讀有三長載,我心中暗托你梁山伯??捎浀媚憧闯鑫矣卸h(huán)痕,使英臺臉紅耳赤口難開??捎浀檬死锵嗨烷L亭路,我一片真心吐出來。我叫你比作鴛鴦成雙對,我叫你牛郎織女把鵲橋會。我叫你井中雙雙來照影,我叫你觀音堂上把堂拜。我也曾留下聘物玉扇墜,拜托師母做大媒。約好了相逢之期一個月,臨別親口我許九妹。我以為有情人終成好眷屬,想不到美滿姻緣遭拆開。梁兄啊我與梁兄難成對,爹爹允了馬家媒。我與梁兄難成婚,爹爹受了馬家聘。我與梁兄難白頭,爹爹飲過馬家酒。爹爹之命不能違,馬家勢大親難退。擴展資料: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后來被藝術家們搬到舞臺上,經典劇目是越劇的《梁?!贰!读鹤!肥窃絼鹘y(tǒng)骨子老戲,越劇誕生之初,男班老藝人便已在舞臺上演出《梁山伯》。三十年代女班興起,《梁山伯》一劇被更多越劇藝人的搬上舞臺,劇名也被更名為《梁祝哀史》。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袁雪芬馬樟花的《梁祝哀史》,馬樟花有袁雪芬覺得傳統(tǒng)《梁?!穭”緝热莩錆M迷信、色情等因素,于是重新整理劇本,去其糟粕,獲得成功。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臺、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云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梁祝
5,梁山伯與祝英臺誰是主演
梁山伯與祝英臺(1962) 導演:李翰祥 編劇:李翰祥 主演:樂蒂 高寶樹 凌波 井淼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zhí)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巖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臺、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云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巹?,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jù)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臺抗婚》流傳最廣。
6,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誰譜的曲
只知曲調好聽,不曉曲譜何人。 首先謝邀請! 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經典傳統(tǒng)節(jié)目,版本很多,流派也不一樣,所以作曲也各不相同。雖然我對這個劇本很然悉,而且其中的多段唱段還能唱幾句,但誰是作曲家還真搞不清楚!抱歉了!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越劇的傳統(tǒng)劇目也是優(yōu)秀的保留劇目,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家喻戶曉。越劇保留了故事質樸的特點,經過許多代越劇前輩們的藝術加工,讓梁山伯與祝英臺更加生動、更加優(yōu)美也更加浪漫了。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作曲們 越劇在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至1921年(民國10年) 小歌班時期就有《十八相送》等梁祝題材的折子戲了,最早的越劇梁祝唱片是1936年(民國25年),男班藝人支維永和陶素蓮(戚雅仙的老師)演唱的《十八相送》 ,所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最早的作曲者很難知曉了。 我不知道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至1949年各大越劇團的《梁山伯》、《梁祝哀史》、《新梁祝哀史》的作曲們。 我知道的是 1950年4月東山越藝社 (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領銜) 的《梁祝哀史》作曲是王元堅 (越劇電影《柳毅傳書》的作曲之一); 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 (上海越劇院前身)排演的 《梁山伯與祝英臺》作曲是陳捷、薛巖, 同年8月至9月 上海越劇界抗美援朝義演劇目《梁祝哀史》的作曲是陳捷、劉如曾、王元堅 ; 1953年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 (袁雪芬、范瑞娟、張桂鳳主演) 作曲是劉如曾 ;1954年至1962年上海的越劇團(比如合作越劇、天鵝越藝社等) 大多用的作曲是劉如曾、陳捷和薛巖的 。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劇照(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圖片源于網(wǎng)絡) 1960年浙江越劇團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作曲是賀仁忠 【合作越劇團作曲賀孝忠的二哥,賀家除了大哥賀國忠是甬劇演員、其余五個兄弟(賀仁忠、賀孝忠、賀世忠、賀富忠、賀惠忠)都從事的是越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賀孝忠在戚畢《梁山伯與祝英臺-樓臺會》里創(chuàng)造了新的過門; 1985年5集越劇電視連續(xù)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主演) 的作曲是顧振遐;項管森 整理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樂曲 。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流派紛呈,有許多的作曲我并不知道,歡迎大家補充。 越劇電視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幕后照片(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越劇與《梁祝小提琴協(xié)奏曲》 1958年何占豪提出來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曲調基礎上創(chuàng)作小提琴協(xié)奏曲,孟波同意了何占豪的提議,何占豪以前是浙江越劇團的樂隊演奏員,他對越劇曲調很了解,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尹派的《紅樓夢》、《白蛇傳》等劇目中吸取了精華。1959年何占豪、陳剛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大獲成功,中國有了屬于自己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 俞麗拿獨奏《梁祝小提琴協(xié)奏曲》(圖片源于網(wǎng)絡) 總結 不論是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享譽海外,還是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放e世聞名,它們都不是一兩人的功勞,而是眾多文藝工作者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晶,是讓每個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寶貴文化財富。 1.越劇"梁祝"有許多版本,如:范瑞娟、袁雪芬版;范瑞娟、付全香版;還有尹桂芳版梁山泊、王文娟、戚雅仙版祝英臺等,版本不同,唱腔和音樂也各不相同。 2.電影"梁祝"是范瑞娟、袁雪芬版。范瑞娟創(chuàng)造了"弦下調"、袁雪芬創(chuàng)造了"南調",唱腔和音樂基本圍繞著這兩個流派、兩種調設計。電影的改編和創(chuàng)作是集體共同完成的,這一集體由:南薇、徐進、宋子由、陳羽、成容、弘英等人組成,其中就包括了對戲劇音樂的選定、審定。 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是59年上海音樂學院的二位學生何占豪、陳剛,采用電影版范、袁流派"梁祝"的許多音樂元素作出的曲子。經俞麗拿演奏后,傳遍全國,也傳到了世界各國,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很快成為了世界名曲。自此后,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能聽到"梁祝",連西方樂團也開始選定"梁祝"來演奏、演出了。 在一些資料和唱片說明書上,看到過袁范版和范傅版的作曲是劉如曾和薛巖。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版本,作曲是翁持更。 其它流派和劇團的就不知道了。 應該是顧振遐先生(1931-2010) 一級作曲,江蘇省泰縣人。
7,劍蝶原名武俠梁祝
名稱 : 武俠梁祝
又名 : 劍?蝶
導演 : 馬楚成
編劇 : 馬楚成
主要演員 : 吳尊、蔡卓妍、胡歌、庾澄慶、狄龍、冼色麗、譚俊彥、邵兵等
影片監(jiān)制 : 禤嘉珍
動作指導 : 程小東
拍攝地點 : 上海松江-浙江-無錫
影片類型 : 愛情 / 古裝
開拍日期 : 2008年4月18日
制作公司 : 天下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發(fā)行公司 : 美亞娛樂資訊集團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 : 預計國慶前后在內地上映
角色分析
《武俠梁?!方巧輪T對照表
演 員 : 吳 尊 角 色 : 梁 仲 山
演 員 : 蔡 卓 妍 角 色 : 祝 言 之
演 員 : 胡 歌 角 色 : 馬 承 恩
演 員 : 庾 澄 慶 角 色 : 逍 遙 派 師 叔
演 員 : 狄 龍 角 色 : 祝 言 之 之 父
演 員 : 譚 俊 彥 角 色 : 江 湖 大 盜
演 員 : 邵 兵 角 色 : 大 將 軍
演 員 : 冼 色 麗 角 色 : 銀 心
《武俠梁?!泛徒浀鋹矍楣适隆读鹤!窙]有太大關系,說的是梁山伯、祝英臺和馬文才輪回到了下一世后,吳尊飾演的梁山伯和阿Sa飾演的祝英臺變成了逍遙派的人物“梁仲山”和“祝言之”,善於使劍,而由胡歌飾演的“馬承恩”也成了被祝英臺辜負了的癡情漢。
阿SA向記者介紹,影片《武俠梁?!菲鋵嵵v述的是傳統(tǒng)“梁?!被适轮械膸讉€主角,在來世再度相遇,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導演馬楚成介紹說,片中梁山伯、祝英臺和馬文才都是武林高手,并各屬門派,其中馬文才和梁山伯的功夫都非常高,而且梁祝擅長用劍,在片中有一段二人舞劍的精彩段落,馬文才擅長用刀,他曾經以一己之力救了祝家全家。吳尊告訴記者,這部電影是一部悲喜劇,既有搞笑段落,也有讓人落淚的凄美愛情。
劇情簡介
十世相愛十世分--傳說天上有一對金童玉女,因犯下彌天大罪,被判下凡間:十世人生中都要這一對金童玉女相愛,但結局卻要生離死別…… 這對金童玉女就是相愛不能結合,殉愛化蝶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不過,傳說沒有因此而終結,在東晉一個武俠世界中亦發(fā)生了一段同樣哀怨、同樣令人心傷的故事……而故事主角梁仲山與祝言之,正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轉世……
電影介紹
“主人公其實是梁山伯和祝英臺的轉世,新版中,祝英臺女扮男裝讀書的情節(jié)和兩人最終化蝶的結局都將保留,但中間過程將完全改變”。這次,馬楚成把梁祝后傳故事搬到了南北朝,“那個時期的服飾和建筑都非常漂亮,影片的外景地會選在梁祝的故鄉(xiāng)浙江”。
導演馬楚成要將這部梁祝后傳融進現(xiàn)代人的愛情觀點?!盀槭颤N愛一個人只能和她死同穴,卻不敢勇敢去拼爭一下呢?”導演馬楚成說,“男人的愛應該積極一些、勇敢一些,死時再化蝶還不如生的時候努力到最后一刻?!?
8,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歷史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京劇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如建國初期沈陽京劇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京劇大師程硯秋整理的《英臺抗婚》、葉少蘭和杜近芳據(jù)川劇移植的《柳蔭記》以及近年來遲小秋和朱強創(chuàng)排的新版《梁?!返?。
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臺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并同窗三載。后,祝英臺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臺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臺相會,之后,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臺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臺入墳。梁?;p舞。
關于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后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于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并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臺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于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后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瓘拇朔笱艹鰟尤说膫髡f。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zhí)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巖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臺、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云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巹?,?; ⅫS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jù)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臺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臺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臺思兄”、“祝莊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yōu)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tǒng)的七字、十字句,給人以清新脫俗的藝術美感,同時在唱腔設計上很是精致,無論是曲調的選擇,還是板式的變換,即保持了傳統(tǒng)韻味,又出新求變。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戲曲推陳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劇大師程硯秋參考其它劇種的相關劇目編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劇《英臺抗婚》,此劇是程硯秋解放后編演的唯一一部大戲,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劇劇情無變,包括“別家”、“結拜”、“書館”、“相送”、“驚聘”、“拒婚”、“祭墳”、“化蝶”等場次,后來,因覺前部結構較散,便從“驚聘”開始了。這出戲的唱詞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創(chuàng)造。以唱詞看:“望爹爹退婚禮隨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親愛的老嚴親”,“卻為何你執(zhí)意要把女兒我嫁與一個陌生生不識之人”……這樣幾乎等同于散文詩的句子竟然被大師“裝”進唱腔,且嚴絲合縫,感人至深,不能不讓人嘆服大師的功力。李世濟曾在建國10周年獻禮演出時上演此劇。
薌劇傳統(tǒng)劇目《山伯英臺》由邵江海編劇,源出“錦歌”唱本。劇本保留了“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幾乎每一場都有大段獨唱或對唱。其中“英臺哭靈二十四拜”最為突出,一百多句唱詞纏綿悱惻,曲牌使用了薌劇的所有哭調,一拜一調,連接緊密和諧,組成了類似曲牌聯(lián)綴體的成套唱腔。在“安童買菜宴山伯”、“樓臺宴請十二盤”等出中,從菜名、菜譜到俗例、俗語都來自閩南特有的民情風俗?!坝懰帯币怀?,山伯相思病重,英臺剪青絲、割褲帶寄贈,也屬閩南風俗。全劇情節(jié)不同于其他劇種。如英臺無父而有母張氏,馬俊也同在杭城求學,無“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見景暗喻?!坝⑴_祭墓”一出著重表現(xiàn)英臺奔喪哭靈。幕表戲尚有“山伯英臺游地獄見證前身”、“還魂生子征番”等情節(jié),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盡情傾吐了梁山伯愛、恨、戀、怨的復雜心情。1978年歲陳德根根據(jù)邵江海本、臺灣歌仔戲和越劇演出本綜合整理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由漳州市薌劇團演出,在一個劇場曾連續(xù)上演三百場。1979年,錢天真、洪彩蓮分別扮演祝英臺、梁山伯,獲得福建省優(yōu)秀青年演員的稱號。
另外,豫劇、評劇等幾乎所有的大小劇種都有該劇的整本或折子戲傳世。
近年來有兩臺重新敷衍的梁祝故事劇目引起爭議。一臺由沈陽京劇院遲小秋和朱強主演,一臺是杭州越劇團排演。這兩臺新戲無論是情節(jié)設置還是主題開掘,特別在舞臺的呈現(xiàn)方式上都有大幅度的反傳統(tǒng)般的“跳躍”,由于演出場次不多,范圍也不廣,筆者無緣窺其全貌也就不好妄加評論,只就所見到過的遲小秋的“哭墳”一折說幾句當時的觀感。這一折戲給我的整體感覺尚好,尤其是水袖功的重新編排,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回憶部分的唱腔設計也很感人,只是在唱段的開始幾句有些“繞”,聽起來不順。
近年,浙江越劇團的傅派傳人陳藝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墳”和“化蝶”兩場。
總之,經典就是經典,仿佛有演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意韻,道不完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