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大名酒是什么
中國八大名酒是茅臺酒、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特曲、汾酒、西鳳酒、董酒、古井貢酒。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對白酒共進行過五次的國際級評比,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五糧液、西鳳酒、董酒、古井貢酒在其中四次被評為名酒。1、茅臺酒,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zhèn)特產(chǎn),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2、五糧液,四川省宜賓市特產(chǎn),有著3000多年的釀造歷史,堪稱世界最古老、最具神秘特色的食品制造產(chǎn)業(yè)之一。3、劍南春是中國傳統(tǒng)名酒,產(chǎn)于四川省綿竹市,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4、瀘州老窖特曲酒,作為濃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后尤香,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聞名于世。5、汾酒,中國傳統(tǒng)名酒,屬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chǎn)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6、西鳳酒古稱秦酒、柳林酒,是產(chǎn)于鳳酒之鄉(xiāng)的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zhèn)的地方傳統(tǒng)名酒。7、董酒產(chǎn)于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qū)董公寺鎮(zhèn),其生產(chǎn)工藝和配方在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在蒸餾酒行業(yè)中獨樹一幟。8、古井貢,古井貢酒是亳州傳統(tǒng)名酒。產(chǎn)自安徽省亳州市,屬于亳州地區(qū)特產(chǎn)的大曲濃香型白酒,有“酒中牡丹”之稱。
2,國寶酒和茅臺酒是什么關系
醬香型酒普遍采用陶瓷瓶作為包裝,這與模仿無關。國寶酒廠為全國出口量最大的酒廠,他也沒必要去冒充茅臺。更何況茅臺酒作為國酒53年才正式成立國營茅臺酒廠,而國寶前身奧梁酒坊始創(chuàng)于1818年。如果喝到純正國寶酒廠的酒,若價位于茅臺相差不到35%。那還真不比茅臺差。
茅臺酒廠只產(chǎn)3類酒。。53度飛天。茅臺迎賓酒。茅臺王子酒。。其他都不正。。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過有國寶酒這東西。。。 中國八大名酒(按時間先后排列)汾酒 產(chǎn)于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是我國名酒的鼻祖,酒史可上溯到8000-5000多年前的史前期,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已是宮廷用酒。我國最負盛名的八大名酒其他七大,都由汾酒演變而來。古井貢酒 產(chǎn)于安徽亳縣古井貢酒廠。廠內(nèi)一口古井已有1400年歷史。劍南春 產(chǎn)于四川省綿竹縣酒廠,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我國悠久歷史的名酒之一。瀘州老窖 產(chǎn)于四川瀘州,創(chuàng)于清雍正七年,最老的窖已有370多年的歷史。茅臺酒 尊為中國國酒,有270余年的歷史。相傳公元1704年,有一賈姓山西鹽商從山西汾陽杏花村請釀酒大師在茅臺鎮(zhèn)釀制山西汾酒。但依古老的汾酒制法。高粱作料,小麥制曲,赤水河之水作引,釀的醇香美酒風味卻與汾酒不同,故稱“華茅”。洋河大曲現(xiàn)產(chǎn)于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zhèn)洋河酒廠。清初已聞名于世。董酒產(chǎn)于貴州省,是由茅臺演變而來的。五糧液 產(chǎn)于四川宜賓市五糧液酒廠,因以五種糧食為原料而得名。王侯將相盡向顧,世間惟有杏花村。
茅臺酒廠只產(chǎn)3類酒。。53度飛天。茅臺迎賓酒。茅臺王子酒。。其他都不正。。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過有國寶酒這東西。。。
茅臺酒和國寶酒是一個東西啊
給你好好歷史就知道了中國八大名酒(按時間先后排列)汾酒 產(chǎn)于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是我國名酒的鼻祖,酒史可上溯到8000-5000多年前的史前期,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已是宮廷用酒。我國最負盛名的八大名酒其他七大,都由汾酒演變而來。古井貢酒 產(chǎn)于安徽亳縣古井貢酒廠。廠內(nèi)一口古井已有1400年歷史。劍南春 產(chǎn)于四川省綿竹縣酒廠,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我國悠久歷史的名酒之一。瀘州老窖 產(chǎn)于四川瀘州,創(chuàng)于清雍正七年,最老的窖已有370多年的歷史。茅臺酒 尊為中國國酒,有270余年的歷史。相傳公元1704年,有一賈姓山西鹽商從山西汾陽杏花村請釀酒大師在茅臺鎮(zhèn)釀制山西汾酒。但依古老的汾酒制法。高粱作料,小麥制曲,赤水河之水作引,釀的醇香美酒風味卻與汾酒不同,故稱“華茅”。洋河大曲現(xiàn)產(chǎn)于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zhèn)洋河酒廠。清初已聞名于世。董酒產(chǎn)于貴州省,是由茅臺演變而來的。五糧液 產(chǎn)于四川宜賓市五糧液酒廠,因以五種糧食為原料而得名。王侯將相盡向顧,世間惟有杏花村。
3,劍煮酒是一種酒嗎
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沒有這種酒。胡彥斌歌里亂搭的詞,不過以拿分為目的的回帖這么答寒磣了些??丛诟叻值拿孀由希@個可以有! 通常以劍作為開頭的不是因為噱頭,而是地名的關系,如出產(chǎn)在唐代劍南道綿竹縣的“劍南之燒春”,名為燒酒,但跟元朝后的燒酒不一樣。同理還有當時的劍州,就是今天劍閣。福建還有個南劍州,就這么幾個例子了?! √瞥摹盁啤笔且环N防止酸壞的手段,通過加熱燒死細菌?! 〉剿未M一步發(fā)展為“煮酒”,開始隔水煮,當然要密封的,以免酒全揮發(fā)掉。因為隔著水,所以溫度維系在100度,質(zhì)量會穩(wěn)定得多?! 【C上所述,煮酒在宋代出現(xiàn),這種工藝代替了原來的燒酒工藝,所以綿竹縣出產(chǎn)的酒在那時稱之為劍南煮酒或劍煮酒都是可以的。 但問題是 北宋在開朝17年后也就是977年推行了新的行政區(qū)劃,劍南道…………被撤銷了……從此綿竹縣屬于成都府路。那里的酒跟劍字再也扯不上半點關系,直到1995年估計是為了配合劍南春造勢,把城關鎮(zhèn)改名為劍南鎮(zhèn)。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記錄煮酒工藝的……是南宋的《北山酒經(jīng)》,雖然不代表那時候才出現(xiàn),但總歸時間上有點壓力。 總之當時還有兩個地方出產(chǎn)的煮酒可就稱為劍煮酒,分別為利州路劍州劍門縣,福建路南劍州劍浦縣。歷史對高分總是通情達理的 ?! 「戒洠罕鄙骄平?jīng) 〔煮酒〕 凡煮酒,每斗入蠟二錢、竹葉五片、官局天南星丸半粒,化入酒中,如法封緊,置在甑中,第二次煮酒不用前米湯,別須用冷水下。然后發(fā)火。候甑簞上酒香透,酒溢出倒流,便揭起甑蓋,取一瓶開看,酒滾即熟矣,便住火、良久方取下,置于石灰中,不得頻移動。白酒須潑得清,然后煮,煮時瓶用桑葉冥之;金波兼使白酒曲,才榨下槽,略澄折二三日便蒸,雖煮酒亦白色。
我想不是吧?,劍煮酒意思應該是燃劍煮酒 燃劍應該是從燃劍為犁的成語而來 這個成語意思是把劍熔了重新鑄成耕田的器具 是希望和平生活的意思 所以劍煮酒應該是放棄劍而換來的酒誒。 我問了好多人,查了無數(shù)篇帖子(為了得200分)我很想幫你,不知是我知識有限還是什么的,但我真沒聽說過有這種酒。
沒聽說過,只聽過煮酒論劍。酒和朋友一起喝的時候是烈的,和家人一起喝的時候是澀的,和心愛的女人一起喝的時候是甜的,一個人喝的時候是澀的,離別是喝的酒是無味的。比古清十郎曾對緋村劍心說過“春觀夜櫻,夏望繁星,秋賞滿月,冬會初雪,此情此景,哪有酒不好喝的?”尤其是心愛的女人就在身邊。在這時能讓酒無味的,大概就是離別了。 而劍是英雄的象征,英雄喝酒無味時,我想該是失去愛人、親人、摯友的時候吧!對不起樓主,沒聽說過這種酒,知識淺薄,抱歉。
“劍煮酒”也有稱作是“燃劍煮酒”這其實是兩個典故合成的(現(xiàn)代)詞前面的“燃劍”或者“焚劍”語源是“鑄劍為犁”。謂銷熔武器以制造田器。語本《孔子家語·致思》:“鑄劍習 以為農(nóng)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zhàn)斗之患?!?。象征放棄爭戰(zhàn)立心和平。后面的“煮酒”自然是取材于《三國》里的“青梅煮酒論英雄”。全句的意思可以概括為‘和平年代里緬懷英雄故事’PS:劍煮酒不是一種酒,當然不排除哪個酒廠以此命名而作為噱頭宣傳(到目前為止,貌似還沒有這種以此命名的酒)
沒有這種酒,只有煮酒焚劍論英雄(三國的),還有就是胡彥斌的歌“紅顏”:開始的那句是劍煮酒無味,飲一杯為誰。。。。。。。。。
藏劍酒樓是一個醬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