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的好聽的酒歌有那些
鄂爾多斯酒歌《濃烈的白酒》;錫林郭勒南部察哈爾短調(diào)酒歌《阿素如》;錫林郭勒烏珠穆沁酒歌《思情曲》;科爾沁酒歌《西杭蓋》;呼倫貝爾布里亞特酒歌《明亮的太陽》;阿拉善酒歌《八只獅子》
蒙古族的祝酒歌。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可以給你哼哼
敬酒歌
2,用蒙科立輸入法寫煙酒兩個蒙文的字母順序是什么
tamahi,arihi用蒙語這樣。
用蒙科立輸入法 酒是 arihi 煙是 tamahi
用蒙科立搜索不大好,蒙科立無法區(qū)分T和D,在蒙科立搜索A字母能搜到“酒”,用"T ”或"D”能搜到“煙”。
那個輸入法不好 建議你同 搜狗 或者百度
3,悶倒驢酒出自哪里
錫盟特產(chǎn)草原白酒(蒙語tal nutagiin har airih),俗稱“悶倒驢”,烈性蒙古酒,難下咽但不上頭,逢喝必醉。草原白酒是察哈爾一帶最好的白酒,由內(nèi)蒙錫盟寶昌出品。草原白酒現(xiàn)在推出很多度數(shù)不同的品牌酒,是純糧食釀造的酒,會醉人,但是不會傷人。至于價格,你是在什么地方呀?
已有400多年歷史。明,萬歷年中,蒙古草原有一酒坊,名曰:“百里香”。房主酒叟也,壽70余,生平釀酒,就如其名,香飄百里。一日,房中出新酒兩壇,酒叟以驢荷之,欲市而枯。及市,酒叟見日上三竿,覓樹蔭而寐。酒香幽幽,驢不禁,盜飲半壇。待酒叟醒轉(zhuǎn),卻聞人聲嘈雜,但見驢已窩醉不起,驢鼾大作也。眾而圍觀,老幼皆笑為絕倒。一書生前而虐之曰:馳譽草原百里香,香飄至此悶倒驢,酒叟皆諧,不日,百里香隨得戲稱---“悶倒驢” 自此“悶倒驢”酒被排為草原人民的烈性酒之首而名揚天下。
4,誰能教我?guī)拙淙粘S玫拿烧Z藏族非常感謝
以下是蒙語發(fā)音(用漢字注釋)你好 賽音白諾大家好 賽因 白察嘎諾歡迎光臨 賽因 依熱沃以下為藏語藏語日常用語2012-07-17 11:10:05吉祥如意 ( 扎西德勒) 早晨好( 休巴德勒) 下午好(求珠得勒) 晚上好(宮珠得勒 ) 謝謝(突及其 ) 再見( 卡里沛) 你好嗎( 如索得波飲拜) 叫什么名字( 名卡熱 ) 對不起(廣達(dá)) 買( 尼) 賣( 沖) 貴了( 孔澤青波) 錢(貝夏卡則熱 ) 我買了 ( 尼格因 ) 錢(夏) 要錢( 奴古吧) 不要錢(米古吧 ) 電話 (喀吧兒) 同意( 沒吞油) 不同意( 沒吞美 ) 吃( 酒摯日) 要歸(吧) 不要(米歸吧 ) 問詢( 家珍休) 不好(雅布梅吧 ) 好( 雅布) 投訴(仁杜) 創(chuàng)傷(索巴 ) 瀉肚(垂巴些 ) 胃痛( 撲瓦拿瓦 ) 牙痛(索拿瓦 ) 咳嗽( 魯加吧) 頭痛(國拿瓦) 發(fā)冷(長休兒加 ) 發(fā)燒(擦瓦加 ) 行宴(陪吉灑瑪) 接風(fēng)(宴陪蘇灑瑪)
你說呢...
5,求白酒好聽的名字
肖爾布拉克肖爾布拉克,蒙古語稱為“圣泉”,世居于此的哈薩克牧民則稱之為“堿泉”。西域自古出美酒,稀世奇酒擎天下。在新疆民間也有著“新疆的好酒在伊犁,伊犁的好酒在肖爾布拉克”的說法,肖爾布拉克系列酒正是產(chǎn)自這聞名遐邇的酒鄉(xiāng)。 白云邊白云邊酒為我國十二大香型白酒代表之一,產(chǎn)于湖北省松滋市。公元759年,唐代大詩人李白秋游洞庭,乘流北上,夜泊湖口,籍湖光月色,舉杯吟詩: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美酒絕句相得益彰,白云邊酒由此得名。稻花香稻花香酒為濃香型白酒,產(chǎn)自湖北宜昌。稻花香酒名源于南宋大詞家辛棄疾之名句:“醉扶怪石看飛泉,釀成千頃稻花香”。稻花香故此成名。此外還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醉流霞北京大興村的“醉流霞”酒,出自孟浩然的詩“金灶初開花,仙桃正發(fā)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竹葉青竹葉青酒遠(yuǎn)在古代就享有盛譽?!端疂G》中寫道:“西門慶說……那酒是個內(nèi)臣送我的竹葉青”。梁簡文帝蕭綱有“蘭羞薦俎,竹酒澄芳”的詩句,北周文學(xué)家庾信在《春日離合二首》詩中有:“三春竹葉酒,一曲昆雞弦”的佳句。
白酒命名規(guī)則:1、糧食命名,高粱酒、糯米酒、玉米酒,五糧液、蕎麥酒等等。2、以發(fā)酵劑命名,大曲酒,麩曲酒,小曲酒等等。3、以地方名稱命名,通遼白,泰山特曲、遼河老窖、河套老窖等等。4、其它方式:##酒坊等等。
6,蒙古族食品
古族的飲食大致分三大類,即肉食、奶食、糧食。一日三餐,兩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條、吃包子。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圣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jié)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tǒng)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占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區(qū)的蒙古族還有用炒米做“崩”的習(xí)俗。面粉制作的各種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日漸增多,最常見的是面條和烙餅,并擅長用面粉加餡制成別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及蒙古糕點新蘇餅等。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xí)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后,沖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rèn)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
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fēng)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qū)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每逢節(jié)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習(xí)慣。馬奶酒是鮮馬奶經(jīng)發(fā)酵制成,不需蒸餾。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蘇餅;烘干大米飯。
全 羊 席
全羊席——這是蒙古族的名宴,精選羊身各部位,分別采用燒、蒸、爆、烤、燜、熘、燴、煎等技法,成菜多姿多彩,令人美不勝收據(jù)說,標(biāo)準(zhǔn)的全羊席共有108道菜,其中涼菜20道、熱菜88道。
稍 美
稍美——又稱燒美,是蒙古族的一種流傳很久,至今不衰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食品。稍美制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餡肥瘦適中,蔥姜等佐料齊全。稍美出籠,鮮香四溢。觀其形,只見皮薄蟬翼,晶瑩透明,用筷提起垂垂如細(xì)囊,置于盤中團(tuán)團(tuán)如小餅。
吃起來香而不膩??芍^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濃。呼和浩特的稍美,過去專作早點之用,多由茶館經(jīng)營,如今,已成了許多飯館的必備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
羊 雜 碎
羊雜碎——蒙古族的羊雜碎在該地的諸小吃中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講究“三料”、“三湯”、“三味”。三料又分為主三料和副三料。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稱“三紅”;副三料即肚、腸、頭蹄肉,又稱“三白”。三料下鍋時切成長條或細(xì)絲。三湯即“原湯雜碎”、“清湯雜碎”、“老湯雜碎”。原湯雜碎:將羊雜碎洗凈,下鍋煮好,連湯帶水一起品嘗,味在鮮美清淡。清湯雜碎:先將洗凈的羊雜碎氽一下,湯扔掉,再將雜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鍋添水放調(diào)料煮開,味在細(xì)嚼慢咽之中。老湯雜碎:老湯即一鍋湯稠入油、色釅如醬長熬不換的羊雜碎湯,用這種湯煮的羊雜碎,其味醇厚綿長,盡在湯里。三味說來很簡單,凡青城專營羊雜碎的飯桌上都擺放著這三種佐餐之味:春意蔥蘢的香菜末兒,紅燦灼目的辣椒面兒,潔白晶瑩的食鹽。食者可視口味自行調(diào)兌。
馬 奶 酒
馬奶酒——奶酒,又叫蒙古酒。此為草原上的一大特色,以其獨特的醇香、豐富的營養(yǎng)和神奇的療效而著稱于世上。馬奶酒酒精度不高,牧民們用它來款待客人,蒙醫(yī)則常用它與其他藥物配合治療疾病。
把發(fā)酵的奶放入鍋中慢火熬煮、蒸餾后即釀成透明醇香的奶酒。這種飲料酒精度不高,牧民常用它來招待尊貴的客人。馬奶酒有驅(qū)寒、活血、舒筋、補腎、消食、健胃等效用。蒙醫(yī)常用它摻上VC和消炎藥品治療胃病,腰腿痛和肺結(jié)核等疾病。
奶 食
奶食:蒙語叫“查干伊德”是純潔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1、白油。將鮮奶放入桶內(nèi),攪拌后,使其發(fā)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2、黃油。將白油用紗布過濾,然后倒入鍋中加溫火煉,用勺頻頻攪動,待色澤微黃,即成黃油。3、奶皮子。夏秋季,將鮮奶放在鍋中,用小火烘,稍滾,用勺揚,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時點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層,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風(fēng)處陰干就是奶皮子。4、奶豆腐有兩種做法:將出白油后的酸奶子,經(jīng)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壓榨成為酸奶豆腐;另一種是,將奶放入器皿中發(fā)酵,將上面一層“卓口”取出后,再放入鍋中煮沸將酸奶湯拋出,經(jīng)多次攪拌后,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種型塊,然后切成長條或小放塊,在太陽下吹曬、晾干,即成為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
5、奶酪通常做法是:將黃油所余下的奶水放到熱處,待其發(fā)酵、沉淀,把沉淀下的粉塊裝入布袋壓榨,捏成各種形狀,晾干后即成奶酪。6、奶果子。以白面和鮮奶糖混起來,做成餅或其他形狀,用油炸即成。黃油、白油、奶皮子為牛奶中的精華,具有獨特的純香味,營養(yǎng)豐富,最為貴重,吃用時,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常是招待貴賓的佳品。奶豆腐,奶酪是奶制品中最普通的食品,蒙古族制作奶食品的歷史悠久,別具一格。
其 格
其格:“其格”酸馬奶(通稱馬奶酒)是錫林浩特牧民最喜愛的飲料。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種聚會、盛宴中的珍貴飲料。每逢青草茂盛,騍馬下駒時,開始擠馬奶和發(fā)酵制作“其格”。
當(dāng)入秋草木干枯時,就使馬駒合群,停止擠馬奶。因此,從伏天至中秋(即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日左右,這一段時間,被稱為“其格乃林查嘎 ”(即飲馬奶酒的歡宴季節(jié))。每當(dāng)這一季節(jié)到來時,牧人們家家戶戶門前拴馬駒擠馬奶。釀成其格后,不論是男女老少都要飲,自家沒有釀造其格的牧民,可到別人家去飲,都會受到歡迎。
在那達(dá)幕大會上,總是痛飲其格,以慶賀畜牧生產(chǎn)的大豐收和吉祥如意。據(jù)《馬可·波羅游記》記載,忽必烈在皇宴會上曾把其格、駝奶等飲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其格是用發(fā)酵法制成的。即先用牛奶制成酒曲,再使馬奶發(fā)酵制成其格。放進(jìn)酒曲后釀造出的其格叫做軟酵其格。五至七天后釀造制成的叫硬曲其格。還有正酵和邪酵之說。發(fā)酵而成的其格產(chǎn)生乙醇、酸性物增多,蛋白質(zhì)留存微生物增多,它一方面有殺菌性能,另一方面還有滋補功效,用它治肺病,療效很好。同時對于治療胃病、血脈癥、支氣管炎等均有一定的療效。所以其格飲療法是蒙醫(yī)七項重要療法之一。
奶 荼
奶茶——是蒙古民族傳統(tǒng)的熱飲料。由磚茶水加鮮奶熬制成。喝時通常要加少許鹽,還可以加黃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可終日飲用。有暖胃、解渴,充饑,助消化的功能。
蒙 古 酒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飲料之一,蒙古酒是從牛奶中提煉而成,故稱“牛奶酒”蒙古酒綿厚醇香,無色透明,少飲延年健體、活血補氣,男女老幼皆可飲之。蒙古族人制做“牛奶酒”歷史悠久,據(jù)史書載,蒙古勃兒只斤鐵木真1206年建國時每逢吉慶之日狂飲此酒,增添喜日氣氛。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尤為盛產(chǎn)蒙古酒。然而,時過700多年,生產(chǎn)蒙古酒的原始工藝流傳至今仍未改變。
1、釀造“牛奶酒”的原料及工藝(主要原料鮮牛奶、酵體)傳統(tǒng)工藝:鮮牛奶中放入酵體,待奶與酵體溶為一體后浮出淡黃色酸液體,將液體倒入鍋中,加熱升溫,液體變?yōu)闅怏w,氣體受冷卻后變?yōu)橐后w---蒙古酒。
2、工藝流程:置一鐵鍋,倒入液體,鍋上罩一圓椎木筒,筒底與鍋邊嚴(yán)絲無縫,鍋底加溫,筒口頂端置一小鍋,筒與頂端小鍋嚴(yán)絲無縫,小鍋內(nèi)盛冷水,加熱后的酸液體變成蒸氣附在小鍋底部即刻變成液體,順小鍋底端滴入接酒器中
貓耳朵湯
貓耳朵湯: 傳統(tǒng)民族食品--貓耳朵湯,在蒙古族家庭的餐桌上,經(jīng)常能夠看到它。
貓耳朵湯,屬于快餐型食品。因這種湯的形狀酷似貓的耳朵而得名。這種湯一般都是用蕎面做的。
蒙古族俗話說:"好蕎面,勝過一般的白面"。另外,蕎面食品制作過程與其它面食品相比,比較簡便,很快就能煮(蒸)熟。
做"貓耳朵湯",先把湯燒開,放入鮮羊肉,以及蔥花等佐料,不一會時間,心靈手巧的蒙古族婦女就會把一碗香噴噴的"貓耳朵湯",連同韭菜花等,一起端上來放在你的面前。
在"貓耳朵湯"中放入野雞或者"沙半雞"等野禽的肉做佐料,那湯的味道就更加鮮美可口了。
目前," 貓耳朵湯"已從蒙古族的尋常百姓家,登上了大雅之堂,躋身于大城市的餐桌上。
7,蒙古族的特色飲食 100字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傳統(tǒng)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nèi)蒙鄂爾多斯地區(qū)風(fēng)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tǒng)糕點;烘干大米飯,蒙古族風(fēng)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圣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種,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視為上乘珍品,如有來客,首先要獻(xiàn)上,若是小孩來,還要將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腦門,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jié)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tǒng)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抓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講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鮮嫩,特別是在做手把羊肉時,忌煮得過老。但內(nèi)蒙東部蒙漢雜居地區(qū)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時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爛的手把羊肉。有些地區(qū)的蒙古族還喜將羊腰窩的肉切成大片,掛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間稱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湯。還食用駱駝肉和馬肉,油炸駝峰片蘸白糖,視為上肴,有經(jīng)驗的廚師還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種食療菜肴。為便于保存,還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臘肉。
蒙古族飲食蒙古族的傳統(tǒng)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 德”;稱奶食為“白食”,蒙語叫“查干伊德”(純潔、吉祥、崇高之意)。而農(nóng)區(qū)多以谷物蔬菜為主食,以肉食為 輔。 磚茶:蒙古族視磚茶為飲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沒有茶。若有客人到家中,主人首先斟上一碗香噴噴的奶茶,表 示對客人的熱情歡迎。客人光臨家中,而不斟茶,被視為草原上最不禮貌的事情。若有朋友到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 慶活動,帶去一塊或幾塊磚茶,被認(rèn)為是最上等的禮物。 他們用磚茶熬制成茶水,蒙古語稱“哈日茄”;奶茶,蒙 古語稱“蘇臺茄”;酥油茶,蒙古語稱“希日陶斯臺茄”;面茶,蒙古語稱“珠通茄”。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他們 還摸索出豐富的熬茶技術(shù)。熬紅茶是將無雜質(zhì)的水,用銅質(zhì)器具煮沸,然后把搗成粉狀的茶放入,再放入少許食鹽即 可飲用。這樣的茶,有助于消化。煮奶茶是將在已經(jīng)熬成的紅茶里,放入適量的鮮奶,使茶色由紅變?yōu)槿榘咨纯伞?奶茶有濃郁的奶香味,可口綿甜,增加食欲。酥油茶是在已經(jīng)配制好的奶茶里,再適量放入奶油、紅糖即成。這種茶 在隆重的場合上飲用的較多,民間一般不多熬制。面茶的熬制方法較為復(fù)雜,即先將青棵面或麥面用油炒熟,再把事 先熬好的紅茶澄清倒入,攪動就可作成。面茶既當(dāng)茶又可當(dāng)飯,是牧民冬季食用的茶食。 蒙古族飲用磚茶之習(xí)俗, 究竟源于何時,無法考證。據(jù)記載,清朝康熙時代,內(nèi)地一些商人攜帶磚茶、米面、布帛雜物到蒙古腹地,換易蒙地 各種物產(chǎn)。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雜物均以磚茶定其價值。磚茶有“二四”、“二七”、“三九” 之別。所謂“二四”者,即每箱可裝二十四塊磚茶,價值約三十三銀元,每塊磚茶重五斤半,價值一元二、三角。 “三九”茶則每塊約價值六角左右,亦當(dāng)做一元幣通行。有時,磚茶價值急劇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辟地區(qū)以較少的 茶,換取較多的畜產(chǎn)品。以一塊磚茶,換一只羊或一頭牛的事屢見不鮮。 蒙古族在飲茶時有很多習(xí)俗。即斟茶時,茶碗不能有裂紋,一定要完整無缺,有了豁子認(rèn)為不吉利;倒茶時,壺嘴或 勺頭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門)向外、因為向里福從里來,向外福朝外流。 茶不可倒得太滿,也不能只倒一 半;用手獻(xiàn)茶的時候,手指不能蘸進(jìn)茶里;給老人或貴客添茶的時候,要把茶碗接過來再添,不能讓客人把碗拿在手 里;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時候,都要首先向天地、山水、火神等分別作為“德吉”敬獻(xiàn),之后才能開始倒 茶等等。 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制馬奶酒的季節(jié)。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于皮囊中,加以攪拌,數(shù)日后 便乳脂分離,發(fā)酵成酒。馬奶酒性溫,有驅(qū)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 之一。 曾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料。忽必烈還常把它盛在珍貴的金碗里,犒賞有功之臣。隨著科學(xué)的 發(fā)達(dá),蒙古人釀制馬奶酒的工藝日益精湛完善,不僅有簡單的發(fā)酵法,還出現(xiàn)了釀制烈性奶酒的蒸餾法。因而六蒸六 釀后的奶酒方為上品。 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tǒng)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 皮去內(nèi)臟洗凈,去頭去蹄,洗凈,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 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著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奶制品:蒙古族的奶制品可為多種多樣。有黃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奶糕等。奶豆腐,也 稱奶干。做法是把鮮奶放置發(fā)酵后,撇取上層白奶油后,倒入鍋里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狀,裝入刻有各種圖案的木 模,放通風(fēng)處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為上品,發(fā)黃較硬的次之。奶皮子的做法是將新鮮牛奶放入鐵鍋中,用文 火熬,待牛奶稍微滾起后,用勺子不斷翻揚,至泛起泡沫為止,?;鸷螅鋮s到第二天,一層奶脂凝結(jié)于表面,像蜂 窩狀麻面圓餅,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圓形,在通風(fēng)處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 營養(yǎng)價值極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最佳季節(jié)。 炒米:又稱“蒙古米”。 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脆炒米的做法是把糜子浸泡,也有的用溫火煮到 一定程度,使米泡脹。之后拿出晾干,再倒入鍋中翻炒。有的在鐵鍋里放入細(xì)沙,待沙子燒紅后放入適量的泡脹的糜 子,用特制的攪拌棒快速攪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發(fā)完畢,火速出鍋并過篩子。這樣炒制的米呈黃色,米??此茍?硬,實則吃時干脆,色黃而不焦,帶有特殊的香味。硬炒米的做法更為簡單,不放沙子,也不用泡水,干炒到半生不 熟即可。炒米主要的吃法是脆炒米用于泡奶茶喝,硬炒米可以煮肉粥或干飯。此外,還可以直接食用。用奶茶泡著吃 時,加黃油、奶豆腐,味道則更佳。還可用酸奶或鮮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由于炒米具有味美,食用方便且 耐饑的特點,因而成為蒙古族生活、生產(chǎn)、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飽吃糜子”的俗語。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蘇餅;烘干大米飯。
美食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傳統(tǒng)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nèi)蒙鄂爾多斯地區(qū)風(fēng)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tǒng)糕點;烘干大米飯,蒙古族風(fēng)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圣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種,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視為上乘珍品,如有來客,首先要獻(xiàn)上,若是小孩來,還要將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腦門,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jié)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tǒng)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抓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講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鮮嫩,特別是在做手把羊肉時,忌煮得過老。但內(nèi)蒙東部蒙漢雜居地區(qū)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時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爛的手把羊肉。有些地區(qū)的蒙古族還喜將羊腰窩的肉切成大片,掛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間稱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湯。還食用駱駝肉和馬肉,油炸駝峰片蘸白糖,視為上肴,有經(jīng)驗的廚師還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種食療菜肴。為便于保存,還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臘肉。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占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區(qū)的蒙古族還有用炒米做“崩”的習(xí)俗。用炒米做“崩”時加羊油、紅棗、紅、白糖拌勻,捏成小塊,就茶當(dāng)飯。未經(jīng)蒸炒的糜子多用來與肉丁煮成粥,糜粉可以烙餅;面粉制作的各種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日漸增多,最常見的是面條和烙餅,并擅長用面粉加餡制成別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及蒙古糕點新蘇餅等。西部阿拉善、鄂爾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做成馓子狀的“章汝”的習(xí)慣。東部的哲里木盟盛產(chǎn)蕎麥,用蕎麥粉烙制的煎餅是當(dāng)?shù)剌^有特色的一種食品。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xí)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后,沖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rèn)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fēng)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qū)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蒙古族釀制奶酒時,即先把鮮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為引子,每日攪動,3—4日待奶全部變酸后,即可入鍋加溫,鍋上蓋一個無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內(nèi)側(cè)掛上數(shù)個小罐,再在無底木桶上坐上一個裝滿冷水的鐵鍋,酸奶經(jīng)加熱后蒸發(fā)遇冷鐵鍋凝成液體,滴入小罐內(nèi),即成為頭鍋奶酒,如度數(shù)不濃,還可再蒸二鍋。每逢節(jié)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習(xí)慣。馬奶酒是鮮馬奶經(jīng)發(fā)酵制成,不需蒸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