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送李十二(巴陵送李十二日暮蒹葭空水云)

1. 巴陵送李十二

1. 巴陵送李十二

最后用現(xiàn)代文意譯一下這一句:

太陽西下,我目送著你遠去的身影,直到一片蒼茫的蘆葦遮住了我的視線。再也找尋不到你的蹤跡了,只余下悠遠的天空,以及寂寞的河水中倒影著的云彩。

2. 巴陵送李十二日暮蒹葭空水云

2. 巴陵送李十二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與王昌齡神交已久,雖是初次相見,卻如故人重逢。李白多年來仕進無門,心情很不好,而王昌齡此行是在貶謫嶺南的途中,心情比李白還要壞。兩人相遇,別有一番感慨。

臨別時,王昌齡寫了首詩贈給李白: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應(yīng)該說王昌齡這首《巴陵送李十二》寫得極怪,既然是送別朋友的,怎么通篇都是肅殺之景,竟無一字可見友情之濃呢?

其實,詩眼就在最后兩句。

3. 巴陵送李十二 翻譯

作者生平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每個時期的王昌齡都有不同的身份和事件,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嵩山學道

唐武則天圣歷元年(698年),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開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歲,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學道。

開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歲,約在是年前后,客河東并州、潞州。

邊塞留名

開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歲約在是年前后,赴河隴,出玉門。其著名之邊塞詩,大約作于此時。

開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歲。隱居于京兆府藍田縣石門谷。是年有《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之作。“山陰崔少府”即崔國輔。

進士及弟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后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

開元十九年辛末(731年),三十四歲。在長安,以博學宏詞登科,再遷河南汜水縣尉。

開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三十六歲,當年四月,在長安參加宴會,有《夏月花萼樓酺宴應(yīng)制》詩。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于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左遷交友

開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歲,因事獲罪,謫赴嶺南。

開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歲,遇赦北還。秋,在巴陵(今湖南岳陽)遇

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游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除此以外,王昌齡結(jié)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jīng)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游,也都有留詩。

天寶三載甲申(744年),四十七歲,在江寧丞任。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

天寶七載戊子(748年),五十一歲,至此年,官江寧丞前后共八載。此年昌齡乃自江寧丞貶為龍標尉。昌齡自金陵首途赴龍標,基本上是溯江前往,曾順道游南陵,有《至南陵答皇甫岳》。

妒才被殺

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丙申(756年),五十九歲。約在此年離開龍標,還鄉(xiāng)。其去龍標,過辰溪,經(jīng)武陵,扁舟沿江東去,約在今年七、八月后,有《留別司馬太守》《留別武陵袁丞》等詩為證。

唐肅宗至德二載丁酉(757年),六十歲。756年冬到757年年十月之間,王昌齡路經(jīng)亳州,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后張鎬杖殺曉。

寫作背景

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調(diào)露、永隆年間),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將士們渴望在這個時代立下赫赫戰(zhàn)功,詩人被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因此作詩來表達邊塞將士的宏偉壯志。

4. 巴陵送李十二拼音版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p>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0~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游。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yīng)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jīng)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jīng)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shù)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5. 巴陵送李十二背景

王昌齡,字少伯,京兆人。登開元十五年進士第,補秘書郎。二十二年,中宏詞科,調(diào)汜水尉,遷江寧丞。晚節(jié)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卒。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賞析】: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

節(jié)用《詩經(jīng)》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齡“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與此詩機杼相同。

運用這種引用的修辭手法,就使詩句的內(nèi)涵大為深厚了。

6. 巴陵送李十二意思

王昌齡,字少伯,京兆人。登開元十五年進士第,補秘書郎。二十二年,中宏詞科,調(diào)汜水尉,遷江寧丞。晚節(jié)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卒。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賞析】: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節(jié)用《詩經(jīng)》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齡“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與此詩機杼相同。

運用這種引用的修辭手法,就使詩句的內(nèi)涵大為深厚了。

7. 巴陵送李十二是寫給誰的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中的名句。意思是: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出處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p>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0~756) 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 (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游。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yīng)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jīng)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jīng)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shù)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8. 巴陵送李十二原詩翻譯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在巴陵遇到李白,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

《巴陵送李十二》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兼霞空水云。

李白也寫過詩給王昌齡,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當時李白人在揚州,聽說好友被貶后寫下的這首詩,表達了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同情之心,也寄托了自己對王昌齡的思念之情?!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9. 王昌齡巴陵送李十二

《巴陵送李十二》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詞作品,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 《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10. 巴陵送李十二最后一句哪個字用的好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zhàn)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

5.胡馬:指侵擾內(nèi)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guān)的蒼涼景象?!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guān)。這里是秦、漢、關(guān)、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nèi)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叭宋催€”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zāi)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敝灰?zhèn)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褒埑秋w將”是指漢武帝的鎮(zhèn)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zhàn),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岸汝幧健?,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jié)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曹 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魏杰出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后失寵。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為臨淄侯。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稱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憂郁 而死,年四十一歲。

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時期的文學,以詩歌的成就最為顯著。有不少作品能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反映出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 的痛苦,體現(xiàn)了要求國家統(tǒng)一的愿望,辭情慷慨,語言剛健。后人以“建安風骨”稱 譽這些作品俊逸剛健的風格。但有些篇章表現(xiàn)了消極出世的思想。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以曹丕即帝位為界,分為 前后兩期。前期有少數(shù)作品出社會動亂和自己的抱負,詩的基調(diào)開朗、豪邁。如《白馬篇》、《送應(yīng)氏》等。后期作品則反映其所受壓迫的苦悶的心情,部分詩篇參雜較 濃厚的消極思想。其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煉而詞采華茂,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詩歌的成就,對五言詩的發(fā)展頗有影響。也善辭賦、散文。他的《洛神賦》抒情優(yōu)美 ,富于神話色彩,影響甚大,是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試表》等。

王昌齡介紹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年( 698年),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缎绿茣繁緜髋c《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并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 “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里稱。

《舊唐書》本傳云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閑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yōu)榫┏侨?。《河岳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當可信,所以《唐才子傳》從《河岳英靈集》,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現(xiàn)在一般人也認為他為太原人。

兩《唐書》本傳都未載王昌齡登進士第的時間,徐松《登科記考》也未載?!短撇抛觽鳌氛f他為開元十五年的( 727年)進士。又唐詩人顧況《監(jiān)察御史儲公集序》說開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shù)人皆當時之秀?!鳖櫅r之序所記當確。王昌齡進土及第后,補秘書省校書郎。校書郎自古由文學之士充任,為當世所重,所以學者稱校書之所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萊山。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于是改任汜水縣尉。

詹成锳先生據(jù)王昌齡詩文,考證他開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貶嶺南,這是未見于史籍記載的一個新發(fā)現(xiàn),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游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兩人見面后非常高興,由于喝酒過多而病復發(fā),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jié)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jīng)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交游,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杰,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墩膊抛觽鳌氛f他 “晚途不謹小節(jié),謗議沸騰,兩竄遐荒”。《河岳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磥磉@位詩人屢次遭貶斥,仕途極不順利。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王昌齡后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wù)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回至毫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 “以刀火之際歸鄉(xiāng)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后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乎?'曉大漸沮?!币幌蛲樵娙说膹堟€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 “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游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shù)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于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qū),并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和廣泛的交游,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笨畤@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diào)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采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yōu)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p>

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據(jù)叫《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 ·藝文志》,知王昌齡有集五卷,唐時傳世之本,今已難覓,《全唐詩》收王昌齡詩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齡詩文便只這些了。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