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是日本人嗎(倭寇是日本人嗎?也有浙東人)

1. 倭寇是日本人嗎?也有浙東人

1. 倭寇是日本人嗎?也有浙東人

蔣洲,字宗信,號龍溪,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諸生,涉獵經(jīng)史,高談不倦,又好游俠。明朝抗倭名臣。

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徽州人王直勾結(jié)倭寇騷擾浙東沿海,同鄉(xiāng)萬表薦洲于浙江總制胡宗憲,襄辦抗倭事。建議招撫王直,被采納。

1555年,奉朝廷命以市舶使提舉出使日本,勸說日本國王約束倭寇。胡宗憲許諾若王直歸后可授官,并許通商。

十一月,他抵五島列島,遇王直養(yǎng)子王璈(毛海峰),王璈謂不必見日本國王,見徽王王直便可號令各島。遂見王直,曉以理,動以情,王直同意釋兵求市。后又宣諭日本諸島,重修中日之好。

1557年,偕王直率日本貢使團400人、中國流民600人,由松浦發(fā)舟回國。途中,王直所乘船因颶風(fēng)飄至朝鮮,蔣與日本貢使德陽于七月抵定海(今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

地方官以為他在外三載囊中必厚,索其金銀財寶,嚴(yán)嵩也欲得海外珍奇,但他無物可送。巡撫周斯順?biāo)煲运磁c王直同來,劾其下獄。

九月,王直抵寧波,力陳蔣洲宣諭日本各島生死之行。胡宗憲慰勸王直至杭州謁巡按王本固,旋被逮下獄。朝議大嘩,劾胡宗憲濫課軍需,私遣蔣洲勾引倭寇,胡宗憲為自保,上疏稱遣蔣洲為誘捕王直,后蔣洲功罪相抵,王直被處死。

御史趙孔昭復(fù)以蔣洲出使日本不見國王,指控他為王直黨,致系詔獄論死,后經(jīng)郎中唐順之等疏救獲釋。

出獄后茫然自傷,尚書譚綸駐節(jié)薊遼,以參贊軍務(wù)相招,他謝日:“洲本書生,萬里航海唯欲為國家樹尺寸之效,功成謗興,屈捐命之功,比贖罪之例,洲復(fù)何望?!辈∽浜颖辈铰蒙?。

2. 為什么日本人叫倭寇

2. 為什么日本人叫倭寇

“倭”是指倭人,古時稱東瀛半島即現(xiàn)今日本人為倭人,“寇”指土匪,盜賊,倭寇就是倭人充當(dāng)?shù)姆送揭馑肌?/p>

3. 倭寇指的是日本人嗎

倭寇的拼音是什么倭寇拼音[wōkòu][釋義]:指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強盜

4. 倭寇都是日本人嗎

東瀛人就是日本人,倭寇是指13世紀(jì)到16世紀(jì)左右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

“倭寇”一詞,在我國歷史上由來已久。因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故稱“倭寇”。是指13世紀(jì)到16世紀(jì)左右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梢哉f,只要一提到明朝中期的歷史,想必最先映入我們腦海的就是那個時期久治不愈的“倭寇之亂”。

倭寇”這個詞可以說是我們最為不待見的一個詞,“倭寇”在歷史上就是華夏的痛,如今還有很多人用“倭寇”代指東瀛人。

事實上“倭寇”主要指的也是古時的東瀛強盜,也就是在古時漂洋過海在華夏掠奪的那些東瀛蠻夷。

東瀛”這個詞和“倭寇”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前都是用“東瀛”來指稱古時的日本(也曾有用扶桑的說法)。

東瀛人是徐福東渡確有其事是很有說服力的,所以從瀛洲出發(fā)向東或者到達以為是瀛洲之東,而這個原因比單解釋東是東面瀛是海的意思要靠譜的多。

5. 倭寇一定是日本人嗎

倭寇是日本海盜的稱呼、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國的稱呼

6. 倭寇是日本人嗎?也有浙東人嗎

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朝把戚繼光調(diào)到浙江任參將。嘉靖四十年(1566年),倭寇大舉進犯臺州(今浙江臨海一帶),戚繼光帶領(lǐng)從義烏招募的新軍前往御敵,他以少勝多,九戰(zhàn)九捷,史稱“辛酉臺州大捷”。具體經(jīng)過如下:

嘉靖四十年(1561)春,倭寇大掠浙東桃渚、圻頭,戚繼光率部急趨寧海,于龍山大敗倭寇,追至雁門嶺。倭寇乘虛分兵三路進犯臺州。倭寇兵至新河,戚繼光夫人發(fā)動婦女,配合守軍守城。城上旌旗招展,銃炮聲、喊殺聲連天。倭寇遠遠望去,以為城中早有防備,不敢貿(mào)然進攻。戚繼光獲悉后,即派唐堯臣部援新河,將倭寇擊潰。新河戰(zhàn)時,戚繼光主力進抵臺州,同倭寇于離臺州數(shù)里的花街交戰(zhàn)。戚繼光率部以火器挫敵勢,又窮追,倭寇大半淹死水中。農(nóng)歷四月二十五日,倭寇二千人,抵臺州東北的大田。戚繼光主動迎戰(zhàn),于白水洋東之上峰山設(shè)伏,待敵人入峽谷進伏擊圈后,集中兵力攔腰襲擊,鳥銃突發(fā),奮勇沖殺。倭寇忙以一字陣以守為攻。戚軍以鴛鴦陣對敵,倭寇大敗,退居小山,并搶先登上界嶺,拼死抵抗,戚軍冒死仰攻,一舉摧毀之。計殲敵三百四十四人,擒倭寇首領(lǐng)。上峰戰(zhàn)后,原自寧海團前逃跑的倭寇,聚眾二千,聯(lián)船十八艘,于五月十七日在長沙(今溫嶺東南)登岸。戚繼光水陸聯(lián)合作戰(zhàn),大敗倭寇。戚繼光在一個月的時間,連獲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役勝利,九戰(zhàn)九勝,全殲侵犯臺州的倭寇。

7. 為啥叫日本人倭寇

定義倭寇一般指13至16世紀(jì)期間,以日本為基地,活躍于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經(jīng)被歸于海盜之類,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陸上城市。其相對應(yīng)的西方入侵者是維京人和海上民族(en:Sea Peoples)。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范圍曾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nèi)陸地區(qū)。

倭寇的組成并非僅限于日本海盜,只是由于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dāng)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tǒng)稱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國內(nèi)政治形勢轉(zhuǎn)變,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搶掠船只的事件已經(jīng)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著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xù)為禍于東海,也被歸于倭寇之列。

“倭寇”的引申意義隨著時間的推演,倭寇一詞所指的,不一定都是來自日本的海盜,明史‘日本傳’記載“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盜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鮮正史 ‘世宗實錄’(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而本國民假著倭服成黨作亂”,可見所謂的倭寇,八成以上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朝鮮人或中國人等冒名或混雜其間作亂。

“倭寇”的由來所謂“倭寇”一辭的由來,是從‘高句麗廣開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記載“日寇○○(某地名)”而來,在此“寇”當(dāng)動詞,即“日本侵略 (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為名詞獨立,用以稱呼來自日本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16世紀(jì)豐臣秀吉對朝鮮半島出兵、以及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里,兩國的人民都稱呼侵略的日本軍為“倭寇”。

而在往后的排日風(fēng)潮中,倭寇更成為敵視日本人的用語。

8. 倭寇指的是日本的什么人

日本古稱倭國,wō,倭賊指的是元朝日本侵略者

【名】

(形聲。從人,委聲。本義:古稱日本)人種名。中國于漢、魏、晉、南北朝時稱日本為倭。其后倭和與日本兩名并稱〖Japan〗。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國舊稱日本為倭奴);倭刀(古時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鋒利著稱);倭股(日本產(chǎn)的緞子);倭國(中國史書中日本的古稱);倭夷(日本海盜)

矮的,個子不高的〖dwarf〗。如:倭狐猴

短的〖short〗。如:倭刀

倭寇

Wōkòu

〖Japanesepirates〗指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強盜

倭《說文解字》釋為:順貌。從人委聲。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列島以捌浣?詰牡耐ǔ? 居民稱為倭人,而稱國家稱為倭國。

日文漢字“倭”音WA,與“和”音同。

唐代以前中國和朝鮮所用于稱呼現(xiàn)今日本西南部份(主要是九州島)之地理名詞。此詞匯的涵義隨時間而有所不同,最早是朝鮮半島用于稱呼九州島繩文人所建立的諸部落、邦國。兩漢經(jīng)樂浪與朝鮮半島人接觸,進而得知倭人。后日本邪馬臺國興,遣使納貢魏國,魏文帝授邪馬臺國女主卑彌呼親魏倭王。六朝時,倭遣使納貢,中國各朝皆封其為倭王,然其國是大和、邪馬臺抑或其它日本勢力則不得而知。

隋唐以后,倭人政權(quán)開始自稱日本,中國于武后時亦改稱其名為日本。其他亦有日本為唐朝賜給倭國的國名之說。

倭地位置由于《三國志》所記倭地位置為“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余里,始度一海,千余里至對馬國……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盧國……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東南至奴國百里……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南至邪馬臺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計其道里,當(dāng)在會稽東冶之東?!?,方位混亂錯誤,使得中國后世將其地理位置視為揚州之東。

《唐史》注言:“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余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p>

《三國志·東夷傳倭國條》曰:“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計其道里,當(dāng)在會稽東冶之東”

《后漢書·東夷列傳倭國條》載:“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中略…其大倭王居邪馬臺國……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之東,與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p>

《晉書·四夷列傳倭人條》記:“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昔夏少康之子封于會稽,斷發(fā)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中略…計其道里,當(dāng)會稽東冶之東?!?/p>

當(dāng)代中國使用“倭”字是屬于貶義詞匯,如“倭國”是中國對日本的蔑稱,“倭寇”是中國對侵略時期的日本軍隊的稱呼等等。

9. 東瀛倭寇是日本人嗎

戰(zhàn)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古代中國還常以“扶?!眮肀硎救毡?。另外,東夷、海東、東洋、東瀛、蓬萊、瀛洲、蓬瀛等稱呼。

日本,漢字詞意是“日出之國”,“太陽升起來的地方”。邏輯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陽是在東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稱呼自己的土地為“日本”。這應(yīng)該是古代中國人觀看東方島嶼的感覺和稱呼,被對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鑒。

10. 倭寇浙江人

楊文,字筠江,生于明嘉靖年間,浙江臺州府杜橋大汾后洋人。明朝抗倭名將。

自幼家境貧寒,其成長的年代正值倭寇屢屢侵犯臺州,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之時。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大舉進犯臺州。

嘉靖三十四(1555)年,抗倭名將譚綸出任臺州知府,征招鄉(xiāng)兵整頓軍備以抗倭寇,楊文遂應(yīng)招入伍,轉(zhuǎn)戰(zhàn)臺州各地,每戰(zhàn)奮勇殺敵,破南灣(今溫嶺青嶼)之寇,解除太平縣城之困。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隨譚綸赴廣東剿滅“山寇”。次年正月,隨譚綸入閩,參加平海衛(wèi)、仙游等3次大戰(zhàn),倭患平息,升臺州衛(wèi)指揮使。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