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叔度有多牛翻譯
第一則【原文】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fù)生矣!”
【譯文】周子居常說:”我只要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黃叔度,鄙陋吝嗇的想法就又滋長起來了!解讀: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憑借財富為人所知,有些人通過權(quán)勢影響別人,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而有些人僅以內(nèi)在的修養(yǎng)與學(xué)識,就贏得了人們的青睞。黃叔度就是后一種人。
黃叔度出身寒微,卻有著和顏回一樣高尚的道德與品行。周乘只是有些日子不見他,就會意識到自己“鄙吝之心已復(fù)生矣”。這是因為黃憲(黃叔度)讓周乘(周子居)有一種如沐春風(fēng)的感覺,讓他進(jìn)入到一種不曾感受過的崇高境界,讓他的精神境界與自身價值得到提升。
第二則【原文】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譯文】陳元方的兒子陳長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陳季方的兒子陳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親的功德,彼此爭執(zhí)不下,就去請教祖父陳寔。陳寔說道:“元方和季方的功德相當(dāng),難分伯仲??!解讀:
人們習(xí)慣了評比權(quán)勢、財富、功績、名譽(yù),借此評出一個人的優(yōu)劣高低。這些東西屬于有形的可掂量的,確實是可以比。但道德是無形的,且包含十分復(fù)雜的東西,又怎能比出誰高誰低呢?道德品行具體到某一個人身上,受制于內(nèi)在的成分多,顯露于外在的成分少。有許多看不見的因素,比如個人的性格傾向、主觀能動性、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等,綜合影響著人的道德品行。對于這些內(nèi)在的抽象因素,是沒有固定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予以評判的。陳太丘正是深明這一道理,才發(fā)出了“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的感嘆。
第三則【原文】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譯文】荀巨伯遠(yuǎn)道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外族敵寇攻打郡城,朋友對荀巨伯說:“我現(xiàn)在快要死了,你還是走吧!”荀巨伯道:“我不遠(yuǎn)千里來看望你,你卻叫我離開。損害道義來求得生存,難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嗎?”敵寇到了以后,對荀巨伯說:“大軍一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何方壯士,竟敢獨自留下?”荀巨伯回答道:“朋友有病,我不忍棄他而去,寧愿用我的生命來換他的?!睌晨苈犃嘶ハ嘧h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入侵了有道義的國家?!庇谑浅奋娀厝ィ且惨虼说玫奖H?。解讀
危難時刻逃命自保,這是人的本能。朋友既已病重,自己留下來也于事無補(bǔ),那拋棄朋友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就說,如果荀巨伯逃走,根本無可非議。但他不顧自己性命而留了下來,這足以說明他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在過于理智的人看來,荀巨伯的做法可能是愚蠢的。然而,對于以情意為重的人來說,荀巨伯這么做卻是英雄之舉。因為,人難得的不是在順境中為朋友做點什么,而是在逆境中與友人共患難。這不關(guān)乎理智,而是關(guān)乎一個人的精神意志和他對道義的堅守。荀巨伯把情義看得比理智、自己的性命還重,他的人格魅力由此充分展現(xiàn)了出來。
第四則【原文】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yuǎn),未嘗臧否人物。
【譯文】晉文王司馬昭稱贊阮嗣宗(阮籍)言談最謹(jǐn)慎,每次和他談話,他的言辭都很奧妙深遠(yuǎn),從來不褒貶別人。解讀
阮嗣宗生活的年代,正值魏國末期。那時候,晉文王擅自專權(quán),獨攬朝政。那些對晉文王不滿的人,言語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因此,在生性多疑、心胸狹隘的晉文王面前,阮嗣宗不是不會評論他人的長短,而是竭力避免是非曲直,以求自保。
雖說是出于保全自己的目的,但阮嗣宗這一做法卻也有值得學(xué)習(xí)的地方。無論處在什么年代,與人交往時都應(yīng)該謹(jǐn)慎說話少論他人長短。說話直接反映出了一個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在交際中學(xué)會說話,不說他人壞話著實很重要。
第五則【原文】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dāng)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shù)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徐,補(bǔ)不足,天之道也?!?/p>
【譯文】梁王司馬肜和趙王司馬倫都是皇帝的近親,貴極一時。中書令裴楷請求這兩個封國每年撥出幾百萬租稅錢,來周濟(jì)皇親國戚中那些貧窮的人。有人責(zé)備他說:“為什么向人乞討錢財來施行恩惠?”裴楷說道:“破費有余的來補(bǔ)助欠缺的,這是天理?!苯庾x
2. 黃叔度怎么讀
陸機(jī)才多豈自保,凱歌應(yīng)是新年唱。
杰屹崒兮零澒涌,你落平沙翔林意。
最笑近來黃叔度,好住池西紅葉樹。
陸郎倚醉牽羅袂,凱歌應(yīng)是新年唱。
杰屹崒兮零澒涌,你我同行笑連聲。
最愛輕欺杏園客,好事盡從難處得。
陸郎去矣乘班騅,凱歌應(yīng)是新年唱。
杰屹崒兮零澒涌,你坐輕舟順江游。
最是一年春好處,好為從容奏子虛。
陸機(jī)為賦陸云詩,凱歌應(yīng)是新年唱。
杰屹崒兮零澒涌,你如玉徹天生成。
最笑近來黃叔度,好著丹青圖畫取。
陸機(jī)才多豈自保,凱歌遙駭海邊鯨。
杰屹崒兮零澒涌,你等何須讀典墳。
最愛一泉新引得,好是綠窗風(fēng)月夜。
陸家兄弟是州民,凱歌應(yīng)是新年唱。
杰屹崒兮零澒涌,你等何須讀典墳。
最憶西樓人靜夜,好進(jìn)梵文沾帝澤。
3. 黃叔度有多牛文言文翻譯
魚兒在潛水必然很深,鶴的叫聲很大需要飛的很高。
原文: 《斯遠(yuǎn)生日》,中國宋朝趙蕃的詩詞。下湖有隱人,卜筑自厥先。官曾駕高車,屋乃無修椽。究觀諸郎貧,固知大夫賢?;k雖乏黃金,家故余青氈。其季我與游,于今幾何年。文得南潤賞,經(jīng)從晦翁偉。味有陸子同,譽(yù)由吾輩宣。其人可知已,忤俗何病焉。今逢初度日,為頌初度篇。君非黃叔度,殆似元魯山。見之意輒消,坐久歸忘旋。是資薰陶益,能使鄙吝捐。沖風(fēng)足披挹,好句寧引牽。況復(fù)兩玉兒,共嬉郎罷前。潛魚必求深,鳴鶴終聞天。君當(dāng)茂明德,食菊仍佩荃。我亦愿黃發(fā),挹袂仍拍肩。濯足冰水流,振衣懷玉巔。世茍混氛濁,神其歆吉蠲。我老不足道,君乎斯勉旃。
4. 周子居評黃叔度翻譯
原文: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fù)生矣!”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p>
李元禮風(fēng)格秀整,高自標(biāo)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jìn)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李元禮嘗嘆荀淑、鐘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鐘君至德可師?!?/p>
白話釋義:
陳仲舉的言論和行為是讀書人的準(zhǔn)則,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國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就打聽徐孺子的住處,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進(jìn)官署視事?!标愔倥e說:“周武王剛戰(zhàn)勝殷,就表彰商容,當(dāng)時連休息也顧不上。我尊敬賢人,不先進(jìn)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說:“我過一段時間見不到黃叔度,庸俗貪婪的想法就又滋長起來了!”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訪袁奉高,見面一會兒就走了;去拜訪黃叔度,卻留宿一兩天。別人問他什么原因,他說:“叔度好比萬頃的湖泊那樣寬闊、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攪渾,他的氣量又深又廣,是很難測量的呀!”
李元禮風(fēng)度出眾,品性端莊,自視甚高,他要把在全國推行儒家禮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責(zé)任。后輩讀書人有能得到他教誨的,都自以為登上了龍門。李元禮曾經(jīng)贊嘆荀淑和鐘皓兩人說:“荀君識見高明,人們很難超過他;鐘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卻是可以學(xué)習(xí)的?!?/p>
5. 詣黃叔度是什么意思
1、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标愒唬骸拔渫跏缴倘葜偅幌九?。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fù)生矣?!?/p>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4、李元禮風(fēng)格秀整,高自標(biāo)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jìn)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李元禮嘗嘆荀淑、鐘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鐘君至德可師?!?/p>
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載箸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yīng)門,慈明行酒,余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箸膝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p>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dāng)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8、譯文:陳仲舉的言論和行為是讀書人的準(zhǔn)則,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國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就打聽徐孺子的住處,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進(jìn)官署視事?!标愔倥e說:“周武王剛戰(zhàn)勝殷,就表彰商容,當(dāng)時連休息也顧不上。我尊敬賢人,不先進(jìn)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9、周子居常說:“我過一段時間見不到黃叔度,庸俗貪婪的想法就又滋長起來了!”
10、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訪袁奉高,見面一會兒就走了;去拜訪黃叔度,卻留宿一兩天。別人問他什么原因,他說:“叔度好比萬頃的湖泊那樣寬闊、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攪渾,他的氣量又深又廣,是很難測量的呀!”
11、李元禮風(fēng)度出眾,品性端莊,自視甚高,他要把在全國推行儒家禮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責(zé)任。后輩讀書人有能得到他教誨的,都自以為登上了龍門。
12、李元禮曾經(jīng)贊嘆荀淑和鐘皓兩人說:“荀君識見高明,人們很難超過他;鐘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卻是可以學(xué)習(xí)的?!?/p>
13、太丘縣縣長陳皇去拜訪朗陵侯相荀淑,因為家貧、儉樸,沒有仆役侍候,就讓長子元方駕車送他,少子季方拿著手杖跟在車后。孫子長文年紀(jì)還小,就坐在車上。到了荀家,荀淑讓叔慈迎接客人,讓慈明勸酒,其馀六個兒子管上菜。孫子文若也還小,就坐在荀淑膝上。這時候太史啟奏朝廷說:“有真人往東去了?!?/p>
14、有位客人問陳季方:“令尊太丘長有哪些功勛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聲望?”季方說:“我父親好比生長在泰山一角的桂樹;上有萬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測的深淵;上受雨露澆灌,下受深泉滋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沒有功德啊!”
6. 世說新語黃叔度有多牛
《世說新語》精華10句,精辟透徹,蘊(yùn)含人生道理。
1.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妒勒f新語·簡傲》
釋義:聽見了所聽到的才來,看到了那些所見到的才走。
2. 官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尸;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妒勒f新語·文學(xué)》
釋義:官職是發(fā)臭的,因此在即將得到他的時候,就會夢到棺材和尸體,錢財和糞土一樣,因此在將要得到他的時候,就會夢到一些污穢的東西。
3. 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世說新語·陳蕃尊重賢才》
釋義:周武王得到天下之后,連席子還沒有坐暖,就立刻去商容居住的。我將禮敬賢人為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4. 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妒勒f新語·簡傲》
釋義:超過公榮的人,我不會與他飲酒。比不上公榮的人,我也不會同他飲酒。和公榮同類的人,我更不會與他飲酒。
5. 日圖三餐,夜圖一宿。
釋義:白天所希望得到的是三餐溫飽,夜晚所希望得到的是有一個住宿之處。形容人的基本生活要求。
6. 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fù)生矣?!妒勒f新語·德行》
釋義:成語“鄙吝復(fù)生”即源于此句,我?guī)滋鞗]有見到黃叔度,那些庸俗貪吝的思想便有萌生了。
7.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铣瘎⒘x慶《世說新語·德行》
釋義:管寧將席子割成兩段,對華歆說,你和我再也不是朋友了。
8.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zhì),經(jīng)霜彌茂?!妒勒f新語·言語》
水楊身姿秀麗,但秋天一來就凋落了;松柏品性堅強(qiáng),經(jīng)歷寒霜之后卻更加茂盛了。人們常用“蒲柳之姿”形容體質(zhì)的孱弱。
9. 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妒勒f新語·德行》
釋義:叔度的學(xué)問就像那萬頃水塘一樣寬廣,沒有辦法使其清澈,也沒有辦法使其渾濁,他的學(xué)識深度寬廣,很難測量。
10.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妒勒f新語·陳諶設(shè)喻答客問》
釋義:我的父親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桂樹,上面有萬丈的大山,下面有不可測量的深遠(yuǎn)。
7. 黃叔度有多牛譯文 世說新語
黃叔度,名憲,汝南慎陽(今河南正陽)人。出身貧賤,以德行著稱. 他本是一個牛醫(yī)的兒子。然而少年好學(xué),成為飽學(xué)之士,滿腹經(jīng)綸,學(xué)富五車,名動官府,連朝廷的三公周藩,都?xì)J佩地奉為圣賢,公開承認(rèn)他的人品和學(xué)品在自己之上。
別人要黃當(dāng)官,他也不拒絕,推薦他到京城洛陽去做官,在那呆一段時間后什么官也不做,就回來了。
8. 白晚好黃老度牛翻譯
李白被她的行為感動,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
原文:出自 明 鄭之珍《目連救母·劉氏齋尼》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猓€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課就出去玩了。他路過一條小溪,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里磨一根鐵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干什么。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崩畎妆凰男袨楦袆?,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xiàn)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擴(kuò)展資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