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局外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 2,局外人內(nèi)容簡介
- 3,局外人默爾索
- 4,看似局外身在局中讀局外人
- 5,局外人一個不在母親葬禮上哭泣而被判死刑的荒誕故事讀懂了嗎
- 6,局外人太陽下的荒謬
- 7,局外人阿爾貝加繆
1,局外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局外人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我們總在追逐著所謂的不拘泥于一切的自由,但社會中哪有完全的自。沒有人能完全成為一個社會的局外人生存,當我們對他人冷眼旁觀的時候,自己也會被另一群人冷眼以對。局外人內(nèi)容說明局外人是法國作家加繆的成名作,同時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杰出作品之一,該書以一種客觀記錄式的零度風格,粗線條地描述了主人公默爾索在荒謬的世界中經(jīng)歷的種種荒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誕體驗。從參加母親的葬禮到偶然成了犯人,再到被判處死刑,默爾索似乎對一切都無動于衷,他像一個象征性的符號,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存在,又像是一個血紅色的燈塔,具有高度的警示性。然而,局外人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無疑是由這個世界本身所孕育的,默爾索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
2,局外人內(nèi)容簡介
這本書的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40年代初的阿爾及爾。男主是一家法國公司的職員,名叫默爾索。 一天他接到一封母親去世的電報,于是請假趕到母親居住的養(yǎng)老院,因看到母親已經(jīng)入殮,也就懶得打開棺蓋再見母親最后一面。母親下葬時他也沒有流一滴眼淚。 第二天,他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在海邊游泳時,遇到以前的一個女同事瑪麗,兩人去看了一部滑稽電影,晚上一起過夜。 后來馬麗自然而然的成為默爾索的女朋友。 默爾索有一個叫萊蒙的鄰居,和情婦發(fā)生齟齬,被情婦的弟弟打了一頓。萊蒙讓他代筆寫一封信把情婦臭罵一頓,他答應下來。萊蒙因為打情婦被警察局傳訊,萊蒙要他做證人,他也答應了。 后來公司要他去巴黎的分公司工作,他和上司說他覺得無所謂,在哪兒都一樣。 瑪麗提出要同他結(jié)婚,他也覺得無所謂,認為瑪麗一定要結(jié)婚就結(jié)婚,反正婚姻不是什么嚴肅的大事,瑪麗問他是否愛自己,他說不愛。 周末,萊蒙邀請默爾索和瑪麗到海邊玩,結(jié)果和萊蒙情婦的弟弟所糾集的一幫阿拉伯人遭遇。雙方打了一架,萊蒙受了傷。后來,默爾索無意間揣著萊蒙的手槍,并閑逛到一處清泉,恰巧那個刺傷萊蒙的阿拉伯人也在那里。天氣異常炎熱,在太陽光的強烈照射下,默爾索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在恍惚之中對著那個阿拉伯人開了五槍。 默爾索被關進了監(jiān)獄。案子拖了11個月,他也逐漸適應了監(jiān)獄的生活。他用回憶、睡覺和看報紙來打發(fā)時光。開庭的日子到了,從證人的證詞中,法庭知曉了默爾索對母親之死的無動于衷,以及他在母親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尋歡作樂的行為。 法官從這些事實中推斷出默爾索是預謀殺人,指責他沒有靈魂、人性和道德,最后的結(jié)果是判了他死刑。 在整個審判過程中,默爾索都被排除在外,律師、法官和庭長都在談論他,但不許他介入。他覺得他的命運在沒有他自己參與的情況下就被決定了,他反而成了一個局外人。 默爾索在監(jiān)獄里等待行刑來臨。神父再一次來讓他懺悔,他堅持的拒絕了,他認為既然要死了,一切都已無關緊要。 臨死前,他心里也閃現(xiàn)過重新生活的念頭,他希望行刑時圍觀群眾對他報以仇恨的喊叫聲,這或許是他留戀生命的獨特方式吧。
3,局外人默爾索
加繆筆下的局外人默爾索,算是個特立獨行的典范了。 不知道是什么印象誤導,一直以為此書是長篇大論的,也可能是聽聞象征派還是荒誕派的影響。結(jié)果讀下來,篇幅可說簡短,文字平平淡淡,毫無晦澀難懂之意。與腦海中的印象迥異。 故事的確是簡單,一個小職員,受朋友牽連,在陽光折射下莫名其妙射殺了一名阿拉伯人。一樁過失殺人案,在審理過程中,卻因為默爾索在母喪期間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傷悲,而被檢察官指責為預謀犯罪,被判處斬首示眾。 審理過程一直糾結(jié)于默爾索母喪期間的反應,反反復復地證明這個殺人犯的冷漠無情,及對生命的漠視,即使辯護律師按捺不住地質(zhì)疑,“究竟控告他埋葬了自己的母親,還是殺了一個人?”檢察官則宣稱律師沒有感受到這兩樁事件之間的深刻的悲愴的本質(zhì)關系,“我控告這個人懷著一顆罪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親。” 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哭與不哭的自由成了奢望,一個單薄的個體除了迎合大眾的看法,幾乎無路可走。默爾索就這樣與社會的常規(guī)與習俗對抗,而被消亡。 一種荒謬感。 卻也是來源于默爾索的無感。 母親去世了,他反應平靜,記不起來母親是哪一天走了,也不想看母親最后的遺容。守靈時在棺木旁隨意抽煙閑聊。次日,他就跑去海邊游泳,和女友約會看喜劇電影。 女友想與他結(jié)婚,他直言并不愛她,卻也認為,如果她要結(jié)婚,那就結(jié)婚好了。 公司老板為他前途著想,想委他外任,他卻認為,人永遠也談不上改變生活。對改變已有的熟悉生活不感興趣。 他的朋友雷蒙要報復情婦,向他征詢意見,他全方位預以配合,在雷蒙暴打情婦時,他則因為不喜歡警察而不去報警,并為雷蒙作了有利的證詞。 甚至在惹了命案,被判處死刑,他還是表現(xiàn)得不在乎,無所謂,也不作為。 毫無意義,無所謂,他對這些事件的局外人的這種態(tài)度,惹怒了辦案人員,在檢察官對審判氣氛的誤導下,他就得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重判。 在審案過程中,有一種荒謬的喜感。法官同他的談話親切和善,通情達理,讓他有一種:親如一家的印象。 看,“表演”!默爾索自始至終都是清醒的,他對人生有著冷眼看世界的判斷與理解。他高高在上地審視著這空無。 雖然對什么都無所謂,他卻有兩件事件上有著非常明確的意見。在律師提出要他庭審時不要提及一些有悖常情的言論時,他卻斷然拒絕,因為不能說假話。 在三次與上帝的交鋒中,不管是預審員或是神甫,都遭到了他非常干脆明了的拒絕,拒絕皈依,拒絕引導懺悔。 象是看破了世界的荒無與虛假,他懶得花精力來應對。 雖然做了一個好員工,是上司委以重任的老實人,雖然對薩拉馬諾和他的狗釋放了微弱的善意,雖然女友非常喜歡他的怪,并愿意與之成婚,……身在其中,心在其外的默爾索,在公正嚴明的法律面前,他卻無由證明他的不惡! 貫穿全劇的沉默與內(nèi)心獨白,想說卻又無從說起,無法表達自己的內(nèi)在想法,就象是失語了一般,母語竟然成了他語言的障礙。 他只是敞開心扉,“接受世界溫柔的冷漠”,這一次,他追索到真正的自由,奔赴他的幸福!
4,看似局外身在局中讀局外人
《局外人》篇幅不長,算是一個故事,似乎又不是一個故事。大量的內(nèi)心獨白式的描述讓情節(jié)上并不那么吸引人,仔細讀之,方見其中精彩。默爾索,一個對任何事物都無所謂的人,對于母親的葬禮、自身殺人案件也是抱著一種看客的心態(tài),似乎這一切都與他無關,只是在履行一種必要的形式罷了。無奈,想要置身局外 說他是行尸走肉似乎有點不太符合,他是有朋友,也許并不能算是朋友。但正是這個不算是朋友的人給他帶來滅頂之災,雖然他并不在意。他所作的一切大約只是當時想做罷了。他不會裝樣子,甚至連簡單的敷衍都做不到。在鄰居雷蒙主動示好做朋友時,他的回答是:“做不做都行,無所謂。在一般人看來,這似乎是拒絕,而對于默爾索來說,這只是他內(nèi)心所想,脫口而出,并不愿再費事想其他圓滑的答案。在女朋友問他:“你愛不愛我”這樣的問題時也不肯說出愛她,將這個問題看得毫無意義,即使下一秒鐘他就將和女友親熱。基于如此現(xiàn)實的目的,他也不肯將就敷衍。他似乎在心中有一些原則,冷靜地近似冷血。不僅對別人冷血,也對自己冷血。他對一切事情的無所謂,是對當時生活的世界的絕望?,F(xiàn)實生活似乎讓他提不起什么興趣,與女朋友的親熱只是一種感官刺激,工作不過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升職加薪當領導不是他所追求的,自然也與他無緣。領導對他失去母親所作出的安慰,在他看來也只是假惺惺地作態(tài)罷了。對于素不相識的門房也毫不掩飾對于母親去世的無所謂。他的開槍殺人也能歸結(jié)為被太陽晃了眼,無意識地開了槍,無意識地殺了人。他對于質(zhì)控起訴也懶得辯解,說他理性也不合適。明明有很輕易就可以減輕罪責的說法,而且沒什么風險,他卻選擇來說他當時的狀態(tài),這些在所有人看來只是狡辯的話。 他死了。他超脫了。叢生到死他自認為是凌駕于這個世界之上的。他所處于的是上帝視角,所以他對一切都無所謂。親人的去世、殺了人、不明不白地被各種按上各種罪名致死??梢哉f,這種人在現(xiàn)實中是基本不存在的,面對求生的本能,他也會在能讓自己活著的時候辯解幾句。而默爾索,在他看來,住在監(jiān)獄的貌似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一個毫不相干的人。他的內(nèi)心對于這些法官、神甫、律師、陪審人員等是懷有一種輕蔑的。因為輕蔑,所以并不屑于辯解。律師也告訴他,不說話是最好的選擇,他也懶得問為什么,他看破了生死,對于死亡也沒有恐懼。甚至還說道想讓很多人來看熱鬧。因為此時的他已經(jīng)被定義為一個心理變態(tài)的殺人犯。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出了“局”,不必在這個難受的社會中討好所有人,他認為自己是幸福的。 悲哀,依舊在局中徘徊 然而,名為局外人,他卻一直在局中。他以為自己看透生死,對一切都無所謂,那么就能得到一種解脫。其實無時無刻這個社會總在影響著他,他需要情人滿足自己的需求,需要一份工作來生存,縱然他對死亡不恐懼。在鄰居隨意地邀請下使自己身處險境,而鄰居在此后也沒有為救出他做過什么努力。法官、律師、神甫等更是依據(jù)自己的主觀臆斷將他母親死亡與殺人案件聯(lián)系起來,從道德上已經(jīng)將他判了死刑,默爾索整體輕蔑,但偶爾想要辯解一句,還原事實真相的時候,沒有人在意他的語言。作為當事人,他完全參與不到對自己的審理、判決之中去,縱然主觀上他對這件事也沒甚所謂。 人們看著為自己的目標奮斗,對殺人者義憤填膺,想要懲治罪犯。而號稱公平正義的法庭只是注重個人的臆斷,對于殺人案本身的證據(jù)并不關心,而是集中將默爾索妖魔化,默爾索就在這個死局中無法掙脫。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看透一切并不做無謂的掙扎,而他卻并不真真正正是局外人,只是局中的“死囚”罷了。默爾索想要漠視社會的準則,而一生卻被準則挾裹著,無法逆流而上,順著來似乎也沒啥用,擺脫不了被規(guī)則審判的命運。他以死亡挑戰(zhàn)這個世界,他認為自己成功了,但其實還是失敗了?;恼Q的世界不會留給你任何喘息的時機,即使死了也不免被指指點點。默爾索遵循了自己的準則,但是這些準則并不能讓他平靜地離開。 默爾索追求自然本真,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看透了現(xiàn)實與世界,是反擊,卻也是無力的,這并不能改變什么。 這讓我想起來余華的《第七天》的那句“死無葬身之地”,死去了并不能解脫。又如孫悟空一般,被如來所代表的佛教所控制,最終成為所謂的一員,失去了自己。默爾索應當比悟空還是要強一點,比這位大圣要超脫。 婚姻如“圍城”,社會是“局”,偉大的作家總會用他們的筆觸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種不一樣的世界。
5,局外人一個不在母親葬禮上哭泣而被判死刑的荒誕故事讀懂了嗎
小說《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的獨白中有這樣的文字:在我所度過的整個荒誕的人生中,從我未來的深處,一股昏暗的氣息穿越尚未到來的歲月向我撲來,這股氣息一路襲來,使別人向我建議的一切都變得毫無差別,未來的歲月并不比我已經(jīng)度過的歲月更真實"。全文中僅此處出現(xiàn)"荒誕"一詞,卻成了點睛之筆。作者阿爾貝加繆構(gòu)思作品之初,就將文章中的人物鎖定在這個詞上,他說:"一個藝術(shù)家有權(quán)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角色心懷一種稍顯諷刺的情感",一言既出,他就以筆墨為引,將荒誕進行到底。故事之源有人曾這樣概括《局外人》:"在我們生活的社會里,任何一個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要被處以死刑"。小說一開始,就將環(huán)境鎖定在了主人公母親的葬禮上。早年間主人公將母親送去養(yǎng)老院,后來母親在養(yǎng)老院去世,主人公就回來參加葬禮。只是整個過程中他都沒有悲痛哭嚎,連一滴眼淚都沒有掉下來,甚至連紅了眼眶都沒做到。他寂寞地觀察著旁人在葬禮上的悲歡,仿佛死去的并不是他的母親,而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這落在別人眼中,無疑是"麻木不仁"的。同時,這也使人產(chǎn)生猜測,是否他和他的母親有隔閡?而當別人跟他問及這個問題時,他卻感到很驚訝。他說他愛他的媽媽,他還說:"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都希望過自己所愛的人死去。"這樣一來,他的想法和他的行為就自相矛盾了,這個略顯荒誕的開頭也為后來的故事發(fā)展埋下了伏筆。奇特的主人公視角故事從主人公的視角展開敘述。明明從一開始主人公的母親去世,到后來他殺了人,最后他被審判,都是與主人公息息相關的事情,可是在他的視角里面,自己卻像是一個局外人。冷漠地看著外界發(fā)生的一切,不為所動。在殺人之后看到檢察官,他表現(xiàn)出來的畏懼使他看起來不像"局外人"了,可是他又將內(nèi)心的害怕不加掩飾地坦然說出來。仿佛連他自己都不屬于他了,連他自己身體都是思想的"局外人",徹徹底底地將自己和外界的一切事物分離開來。他的冷漠不僅表現(xiàn)在對自己的感情上,還表現(xiàn)在他的愛情上。瑪麗是他的女朋友,她很喜歡他,甚至還在他鋃鐺入獄的時候也來探望他??墒撬诒O(jiān)獄里的時候,卻沒有對瑪麗的專屬思念,他有的只是肉欲無法得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寂寞,他心里想的是"只要是個女人都可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至此,他的冷漠已經(jīng)變成了涼薄。只是每個完整的人都不可能只有一面,默爾索在某些方面又是正直而磊落的。律師為他辯護的時候,試圖讓他強調(diào)葬禮上自己內(nèi)心是悲傷的,以減少譴責。而他卻不愿意這樣撒謊,因為他內(nèi)心的一個信仰:人永遠也不該演戲。并且在一些時候他的心還是細膩而溫暖的,因為在走出法院上車的那一刻,他會"感覺到夏天夜晚的色彩和氣息"。幾處小小的細節(jié)穿插描寫,揭開了他涼薄外表下的可愛之處,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他是一個真實的人,雖然這樣的真實是消極的真實。正如作者所說:"這個真實是從生活中而來的消極真實,但是沒有它,人類不可能戰(zhàn)勝自我,也不可能戰(zhàn)勝外部世界"。默爾索心中所存的這些真實使他不愿自我辯解,當惡意的猜測如潮水般涌來,只有他自己始終意識到事情的真相。于是他就成了真正的"局外人"?;恼Q的法官法官荒誕,但這荒誕并不是他一個人的荒誕,而是整個社會共同擁有的荒誕。人們心中的法官應該是正直的,是公正的,是鐵面無私、明察秋毫的,但是《局外人》中這個法官卻有了一些別的特點。明明默爾索所犯下的錯是殺人,他們譴責他卻是因為莫爾索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并且在母親過世后第二天和瑪麗廝混;明明穆爾索的母親先死,而后才是他殺人入獄,但是他們給他安插的罪名卻是"懷著殺人犯的心埋葬了母親"。他們還指責默爾索"不想見一見媽媽,抽煙,睡覺,還喝了牛奶咖啡"。振振有詞地指責默爾索在母親葬禮上所做的一切,正常和正常過頭的行為,卻都只字不提他此次殺人的根本原因。仿佛這罪惡的根源無足輕重。法官還得出結(jié)論:一個外人可以請喝咖啡,但一個兒子面對那個生了他的尸體,就應該拒絕。而這個兒子沒有拒絕,所以他有罪。眾口鑠金,言之鑿鑿,卻荒誕不經(jīng)。法官會將莫爾索所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想法,通過所謂的"深思熟慮",猜測整件事情的經(jīng)過。并且,義正言辭地說:"就是這樣的,先生們,我把這一系列事情的線索給你們勾勒出來了。"大家也愿意相信法官所言,而不聽整個事件的親身經(jīng)歷者的辯解,仿佛所有猜測的都是親眼所見,而真正經(jīng)歷的人,卻無足輕重。因此每個"設身處地"的局中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指責這個默爾索這個"局外人"。他與整個局面的格格不入,使他葬送了性命。人言可畏,三人成虎。這生活中又有多少個默爾索,因一邊倒的流言而身敗名裂呢?言外之意在《局外人》中,主人公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冷漠、涼薄和對外界評價的在意。他既對一切事物都持旁觀者態(tài)度,又關注別人的評價。這是小說的明線。而暗線就是他對世間美好的感受。令他感覺滿意的時刻,是聽到賣報人的吆喝,小公園的鳥鳴。小販的叫喊和電車的呻吟聲。而這些都是他內(nèi)心對美好的向往和感知。這和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情上的冷漠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面。作者正是用這兩個面結(jié)合,細膩地勾勒出了默爾索這個矛盾又復雜的人物形象。世間的人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在黑與白之間還有許多其他的色彩。而這樣的筆觸,無疑讓默爾索更加貼近生活中的人。在塑造默爾索渴望獲得外界關注這個特點上,作者頗費了些筆墨。最后默爾索說的"希望處決那天有很多人來你看,希望他們用仇恨的喊聲來歡迎我",使這一特點深入人心。毫無疑問,文中塑造出的主人公是一個徘徊在社會邊緣,又掙扎在冷漠和溫暖邊緣,渴望受到關注卻不被接受的一個人物形象。他甚至被人憎恨著,漸漸與他所求背道而馳。這樣看來,這是個孤獨又可憐的人。可是換一個角度,他亦是真摯而執(zhí)著地堅守本心的,他守護著內(nèi)心的真理,不愿意為世俗而改變。甚至丟掉性命也不愿意撒謊。穆爾索之所以受到死刑,是因為人們譴責他對母親的冷漠無情。他本可以擺脫這個枷鎖,但是他不愿撒謊,就只能帶著這個枷鎖,被判死刑。本來他的形象和英雄是沾不上邊的,可是作者卻說:"默爾索是他心中救世主的唯一模樣"。何出此言?他的"局外人"心態(tài),其實換個角度也是他的通透,對世間一切都看得通透,即使是親情、愛情,和所有周遭的情感,也沒有讓他迷失自己。當旁人不解他將母親送去養(yǎng)老院時,他很自然地說自己贍養(yǎng)不了母親,并且母親在養(yǎng)老院里面也能找到自己的樂趣,他們倆都不期待從對方身上得到什么,也都習慣了新的生活。淺淺一席話,道出他對自己和母親處境的清醒認識。世人皆醉,他是個清醒者,也是個局外人。
6,局外人太陽下的荒謬
讀過法國著名作家加繆的諾貝爾文學獎問鼎之作《局外人》,思緒的浪潮里總會浮現(xiàn)起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相濡以沫的伴侶撒手人寰,莊子非但面無戚色,更敲擊盆缶縱聲高歌,這個看似有悖于人倫禮道的舉止,無不令前往吊唁的眾人瞠目結(jié)舌。其實是莊子參悟到生死乃如春夏秋冬四季運行般自然,因而為亡妻安息于天地間而歌。 《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正是由于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行為游離于社會約定俗成的道德規(guī)則之外,后來成為他涉入的一起槍擊案的直接罪證,最終被法律定刑死罪,押解上斷頭臺斬首示眾,生命之柱傾倒在世人精神鐵索的剿殺之下。 阿拉伯人尋釁滋事在先,默爾索自我防衛(wèi)過當,失手槍殺了死者,理應受到法律的懲處,但其罪不當誅;他不清楚母親去世的確切時間,沒有在儀式上流露出悲痛欲絕的神色,被視作叛經(jīng)離道的異類,亦不足以佐證他死刑犯的罪名。是一雙雙巨大的競相揮舞著道德和法律旗幟的無影手,終把默爾索這個與社會機器的齒輪無法契合的局外人,拋擲到斷頭機深井般的大口里,悍然切割著他生命的通道,使汩汩流淌的熱血凝固成冰涼的灰燼。思想家歌德說,“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薄毒滞馊恕防镒髡呒涌婎嵏擦巳藗儗μ杺鹘y(tǒng)意象的固有認知,酷熱的陽光不再洋溢著希望和溫暖,蘊涵的是勢不可擋的社會規(guī)則和法律規(guī)范對獨立個體內(nèi)心的炙烤和侵犯。在默爾索的天空中,凌駕萬物之上的驕陽噴射出令人無處遁逃的熾烈火焰,像一道道繩索捆綁著默爾索掙扎的軀體,牢牢鉗制住他命運的喉嚨。 01、陽光擊打苦難之門“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边@句驚世駭俗的小說開頭是默爾索收到養(yǎng)老院唁電后的獨白。生活中如聽聞這樣的話語,人們一定會對這個連母親去世忌日都漠不關心的忤逆之子,投以充滿鄙夷厭惡的目光。 默爾索坐車趕到養(yǎng)老院后,正如以后法庭傳喚院長上庭作證的證詞所言,默爾索在母親下葬那天的平靜冷漠令人深感驚訝,他不愿意看母親的遺容,沒有哭過一次,下葬后立刻就走,沒有在墳前默哀,甚至不知道母親的具體歲數(shù);并且門房證明了默爾索喪禮頭夜在母親棺柩前守靈時,還抽了煙、睡了覺、喝了牛奶咖啡;喪禮后次日默爾索即結(jié)交了女友,看完滑稽電影后帶回家留宿。用社會道德尺子衡量默爾索,他異與常人的舉止顯然已脫離了世俗預設的軌道,與人群格格不入,日后默爾索站在被告席上接受世人的審判,也就不難理解了。 《小王子》里說,“用心靈才能洞察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蹦瑺査鞲嬖V律師,“毫無疑問,我很愛媽媽。和常人一樣。 ”從沒見過父親的默爾索,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身為公司小職員的他薪水微薄,無力供養(yǎng)年邁而孤獨的母親,只好將她送到養(yǎng)老院度日,而母親也選擇了重啟新的生活,她的身邊有了要好的閨蜜,還有能黃昏相攜漫步看夕陽的伴侶。 默爾索像莊子一樣對死亡有理性的認識,他覺得人總是會死的,早晚要發(fā)生,在下葬那天表現(xiàn)得無動于衷,并不說明什么,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設想過自己所愛的人的死亡。他明白母親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心愿,“任何人都沒有權(quán)利哭她”,默爾索只是遵從內(nèi)心真實情感的流露,不愿戴著虛偽的面具賣力地表演昏厥或痛哭,曲意迎合別人的喜惡標準。他對母親的愛和依戀像樹木的根須早已植入大地,一聲孩子氣的“媽媽”稱呼泄露了他不為人知的秘密。 喪禮結(jié)束后目睹空蕩的房間;夜半聽見隔壁丟狗老人的細細啜泣;探監(jiān)人群中那對沉默相視的小個子母子,都無不使他瞬間憶起死去的媽媽。甚至連他的思維方式都與母親一脈相承。當他初陷牢獄,快被時間無垠的荒漠吞噬時;當他被宣判死刑,每夜在恐懼的深淵里期盼晨曦天空的色彩時,母親以前說過的那些話像黎明的飛鳥掠上他的心頭。 人們通常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卻忘記有時看到的可能是假的。迎著世人槍林彈雨般的目光,默爾索選擇了聽從內(nèi)心真實聲音的召喚,在自己固守的營地上與世界無畏地抗衡。在母親下葬那天,太陽高懸,熱度迅速上升,“濫施淫威的太陽,把這片土地烤得直顫動,使它變得嚴酷無情,叫人無法忍受?!蹦瑺査鬟@只離群索居的孤雁,將注定被太陽炙熱的烈焰所燒灼,從此天空再也找尋不到它翅膀滑過的痕跡。02、陽光點燃厄運之火 除了在生死問題上,默爾索持有與眾不同的淡漠超脫思想,使得街坊四鄰對他送母親去養(yǎng)老院頗多非議,在對待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yè),默爾索的價值觀亦游離在主流社會之外,與常人的追求目標大相徑庭。公司老板很賞識勤勉工作的默爾索,向他拋出橄欖枝,打算提拔他到巴黎任職,默爾索對似錦的前程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興奮,他平淡地坦言去不去都可以,現(xiàn)在過得不算糟糕,改不改變生活到頭來都是一樣,令老板甚為掃興,嘆息他缺乏雄心大志。他定義的幸福生活標準僅僅是,傍晚收工后沿著碼頭慢步回家,抬頭望見一片綠色的天空。這樣的默爾索今天我們身邊盡管稀缺但同樣存在,他們是不是也需要必須不斷奔跑,才能夠停留在原地。 默爾索看待愛情的態(tài)度也讓周遭難以理喻。女友瑪麗問他是否愛她,默爾索一個“愛”字就可以使她心花怒放,但他毫不猶豫地用“不”字刺在瑪麗充滿期待的氫氣球上;沒有泄氣的瑪麗向他求婚,默爾索依然不愿矯飾感情,坦率地回答結(jié)不結(jié)婚都可以。 很多人會唾罵默爾索是渣男。試看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情侶和婚姻關系是不受欲望和責任各種附加條款的綁架,建立在純粹無雜質(zhì)的精神之愛上,而默爾索只是敢于坦露出別人藏匿起來的心聲,真實地供女友做出判斷和選擇。然而這些荒謬怪誕、特立獨行的思維舉止,已經(jīng)使他像一只孤獨的刺猬與蕓蕓大眾不能相和,他漸漸走到了世界的對立面。 他并不是法庭塑造的窮兇極惡、冷酷無情的人設。相反他善良柔軟,富有同情心,他幫助隔壁孤寡老人深夜在街頭尋找跑丟的狗,幫助鄰居雷蒙執(zhí)筆寫信給女友,因此被雷蒙央求做朋友;他安分守己,隱世無爭,寧愿放棄老板給出的升職、加薪和海外旅行優(yōu)厚的待遇,只想呆在原地忠于職守,平靜度日;他是朋友塞萊斯特和馬松眼中的一個正直誠實不說廢話之人。 默爾索意外卷入槍殺糾紛,是沒有作案動機的偶然行為。死者是雷蒙的仇家,一路尾隨至雷蒙與默爾索周末度假的海灘,和雷蒙斗毆落敗后逃跑。默爾索沒有參與到火拼中,還不動聲色地將雷蒙的手槍收繳保管。灼熱的陽光讓他頭暈眼花,無處容身?!懊看挝叶伎囍?,攥緊拳頭,咬緊牙關,只為不輸給酷熱的陽光,不向源于陽光的、昏昏然的幻覺投降?!蹦瑺査鳘氉酝獬鰧ふ谊帥?,卻與阿拉伯人在烈日下狹路相逢?!拔矣X得,只要我轉(zhuǎn)身離去,所有的事情都會重新變得美好。可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整片海灘都哆哆嗦嗦,熱浪從身后擠壓向我。”阿拉伯人抽出刀子對準他,閃亮的刀光和鐃鈸一樣的太陽蓋壓在頭頂,威逼著他的雙眼。默爾索叩響手槍扳機,他命運的潘多拉盒子就此被開啟。 與其說默爾索的拔槍射擊,像在苦難之門上急促地叩了四下,不如說是死亡者刀尖上驕陽照耀下跳躍著的光點,終于引燃了預埋已久的導火索,默爾索對峙的那個強大世界赫然向他宣戰(zhàn),熊熊的戰(zhàn)火正席卷而來。03、陽光穿破法律之墻 默爾索因槍殺案身陷囹圄,一場法律圍剿開始了。令默爾索驚訝不解的是,律師首先向他問訊母親死在養(yǎng)老院的情況。預審法官則直截了當問默爾索愛不愛媽媽,接著咄咄逼人拋出槍殺的問題,默爾索感受到無形的迫害和荒謬,“眼前又出現(xiàn)了那天火熱而赤紅的海灘,仿佛烈日仍在炙烤著他的前額?!? 當預審法官拿出十字架,企圖用上帝的意志迫使默爾索就范,在上帝面前懺悔,接受上帝的寬恕時,默爾索熱得渾身難受,覺得預審法官對他靈魂的拷問,像眼前嗡嗡亂撞的蒼蠅一樣使人厭煩。他堅定地拒絕了上帝恩澤的感召,成為預審法官口中的“反基督先生”。 開庭當天太陽如火如荼,陽光從遮簾的縫隙透射進來,大廳的空氣悶熱異常,默爾索感到頭昏腦脹,律師、法警和記者像在俱樂部參加聚會互相打趣說笑,興高采烈。 審訊開始,大廳越發(fā)悶熱,一場法律戲劇拉開了帷幕,法庭成了演出的舞臺,法官和檢察官你方唱罷我登場,按照設定好的劇本進行著表演,撇開對默爾索海灘槍殺事件的舉證不談,對默爾索在母親喪禮前后種種背離人倫禮法的出格行為剝繭抽絲,進行了義正言辭的靈魂譴責,他的靈魂空虛無物,存在巨大的黑洞,正使整個社會墜入深淵。默爾索徹底被妖魔化了。無比荒誕的是,當事人默爾索此時成了被遺忘在舞臺下的一個旁觀者,局外人,喧囂海洋上寂靜的小島。默爾索沒有機會站起來辯白,也不愿再徒費口舌,因為他已經(jīng)被眾人釘在道德偏見的十字架,像中世紀違逆教皇的異教徒,腳下燃燒著炙烤的火焰。 “以一顆埋葬母親的心,殺害了阿拉伯人?!蹦瑺査鞅煌ラL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宣告死刑,法庭里眾人投射過來的目光聚焦在默爾索身上,似有千萬道灼熱的陽光將他緊緊圍堵,使他無力逃脫。 《局外人》的結(jié)尾是全書最精彩的華章。法律規(guī)則與道德規(guī)范判處默爾索斬首,宗教又粉墨登場。當臨終指導神甫鍥而不舍,再次以救贖者的身份欲對默爾索施以精神洗禮時,默爾索終于壓抑不住內(nèi)心爆發(fā)的火山熔巖,向世界發(fā)出最后的吶喊,“他人的死,對母親的愛,于我有什么重要?既然只有一個命運選擇了我,而成千上萬的幸運的人都像神甫一樣自稱是我的兄弟,那么他們所尊奉的上帝,他們選擇的生活,他們選中的命運,又都與我何干?” 我想起了《人間失格》里的葉臧。他戴上偽裝的面具,掩蓋真實的面目,隱藏內(nèi)心的想法,去假扮小丑以博取世人一笑,為的是向那個令他瑟瑟發(fā)抖的世界示好,但靈魂卻痛苦難已,不斷用酒色毒麻醉自己,最后被騙進瘋?cè)嗽?,失去了為人的資格。 默爾索雖然最終被視他為異類的社會所放逐,但他忠于內(nèi)心的坦蕩與本真,至死都確定“我過去曾經(jīng)是幸福的,現(xiàn)在仍然是幸福的?!币驗樗芮宄?,“我對自己很有把握,對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我掌握了這個真理。”就像加繆哲學著作《西西弗斯神話》里的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雖然勞而無功,一切都要回到原點,但仍然永不停歇,在對抗和反復中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04、結(jié)語 《局外人》使年僅四十四歲的加繆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這部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蘊含深邃的哲學思想,是一部值得我們不斷咀嚼和反芻的不朽著作。它并非卷帙浩繁的恢宏巨制,僅有五六萬字的規(guī)模,幾個小時即可讀完,電文式的語言克制凝煉冷峻,頗有海明威冰山寫作特色,給我們思想的駿馬留下了馳騁的原野。 《局外人》豆瓣評分高達9.1分,一本哲學小說在普通讀者群中有眾多的擁躉,足以體現(xiàn)它能精準觸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痛點和共情。 因為默爾索離我們很近,甚至在某個時刻我們都是默爾索,流浪漂泊的局外人,在人群中格格不入,孑然獨立,那種人與社會剝離的痛楚和荒涼感充斥全身。而很多時候我們又是身不由己的“局內(nèi)人”,同樣以“局內(nèi)”的規(guī)矩和條框?qū)λ诉M行評判和限制,甚至給予漠然地驅(qū)逐和鞭笞。正如一位心理學家說:“任何看似荒誕的事情背后,都有它最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覺得荒誕,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币虼瞬灰园咽欠巧茞撼淌交脑O定和自己固有的思想與觀點強加于對方,甚而將睥睨傲視的長矛投擲向另一方天空,僭越霸凌的足印踩踏在他人專屬的領地。 重要的是,從默爾索身上我們可以領悟并踐行另外一種生活態(tài)度,即西西弗斯思想的生活哲學,就像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而加繆也說: “誕生到一個荒謬的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二O二O年七月十八日 夜
7,局外人阿爾貝加繆
《局外人》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沒有什么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和大起大落的反轉(zhuǎn),只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殺人案的始末。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對生活的各方面都抱著無所謂態(tài)度的人,在一次無意的沖動殺人后,他被法庭判以斬首示眾。但荒誕的是,審判依據(jù)并不是他殺人的犯罪行為,而是針對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這一冷漠的道德行為。這在當時的法國,既折射出司法制度的不公,也是對二戰(zhàn)戰(zhàn)后青年一代迷惘的心理寫照。 那我為什么介紹這本書給大家呢,因為我覺得對我們當下青年的內(nèi)心世界和面對的社會現(xiàn)實也有著非常大的啟示意義,展示出現(xiàn)代人的根本困境。蘇珊·桑塔格曾說:「卡夫卡喚起的是憐憫和恐懼,喬伊斯喚起的是欽佩,普魯斯特和安德烈·紀德喚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繆以外,我想不起還有其他現(xiàn)代作家能喚起愛」。加繆的特點就在于不斷地思考人的處境,他的小說總是在嚴密和嚴格的敘述背后,有著廣大的哲學追問和終極價值的尋求。使得其可以跳出時代的局限,在新的時代仍有存在的價值和閱讀的意義。 相信有許多年輕人讀這本書時會對默爾索有感同身受之感,覺得自己也像是游離在這個世界之外的局外人,孤獨寂寞,吃飯睡覺,學習工作,每天重復著單調(diào)乏味的枯燥生活。默爾索的口頭禪是「怎么都行」,而我們的口頭禪是「隨便」,「無所謂」,「你定吧」。階級固化,生存壓力,年青一代的上升空間不斷被擠壓,大家不再朝氣蓬勃,逐漸喪失斗志,敷最貴的面膜熬最晚的夜看最長的劇,覺得生活就是如此,日復一日,得過且過。 然而我想說的是,荒誕并不等于喪,并不等于消極懈怠。就像當下網(wǎng)上所流行的佛系青年,一開始只是圖個新鮮,而慢慢地卻有了越來越喪的趨勢。我覺得所謂的「佛系」只是將喪文化美化后的包裝而已,你自詡為佛系青年,好像就有了一個消極生活的理由,也許只是麻痹自己不想奮斗的借口。 如果你認真地讀完《局外人》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荒誕并不是對生活的不思進取和對苦痛的無病呻吟,它恰恰是讓你看清生活荒謬的底色后能奮起反抗虛無,沐浴陽光。就像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而加繆也說: 誕生到一個荒謬的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 加繆生于 1913 年,法國人,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陣亡,他由做傭人的母親撫養(yǎng)長大。加繆在 1957 年也就是 44 歲的時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法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2 年《局外人》發(fā)表的同一年,加繆也寫成了《西西弗的神話》,是一本哲學隨筆,再加上劇本《卡利古拉》,構(gòu)成他的荒誕三部曲。 加繆與薩特一樣,是在文學界和哲學界同時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之一,就像演藝界「演而優(yōu)則唱,唱而優(yōu)則演」的成功雙棲明星一樣。何況加繆確實有當明星的潛質(zhì),他身高近一米八,長相英俊,和身材矮小且斜眼的好友薩特比起來,在外形上就占了很大優(yōu)勢。薩特曾是加繆的迷弟,他倆都是存在主義哲學家的代表(盡管他倆都不承認自己是存在主義),但后來由于政見不合決裂了,二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可能得說上三天三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加繆曾當過足球運動員、演員、雜志模特,是真正的「明明可以靠臉,卻偏要靠才華」的那種人??上於视⒉?,在 47 歲那年,加繆不幸死于車禍。他曾說:在我看來,沒什么比死在路上更蠢了。結(jié)果他自己就死在了路上,隨身帶著的一張往返火車票和一本未完成的《第一個人》的書稿。仿佛是命運跟他開的玩笑,冥冥之中為其一生所闡釋的「荒謬哲學」加上一條沉重的注解。 除了作家和哲學家,加繆還是一個政治活動家,一個堅定的人道主義者,是當時叱咤風云的二戰(zhàn)抵抗戰(zhàn)士,甚至是整個法蘭西民族心中的英雄。盡管這個英雄后來隨著局勢的發(fā)展又遭到來自文學界和他的民族同胞的不斷質(zhì)疑,但《局外人》依舊捕獲了歐洲戰(zhàn)后一代人的情感和心靈。 《局外人》的故事發(fā)生在加繆的故鄉(xiāng),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從 19 世紀 30 年代開始,法國逐步占領阿爾及利亞,開始了殖民統(tǒng)治,大批歐洲人陸續(xù)前往定居。到 20 世紀中期,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數(shù)已達百萬,但穆斯林人口總數(shù)依然占絕對優(yōu)勢。1954 年,長達八年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加繆曾在和平集會上宣讀了長達 15 頁的停戰(zhàn)呼吁書,強調(diào)法國移民和穆斯林都應受到同等的尊重。會場里,人們對加繆的演講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廣場外,成百上千的極端右翼歐洲激進分子卻高呼「把加繆送上斷頭臺」的口號。1962 年,也就是加繆去世兩年后,阿爾及利亞最終宣告獨立,擺脫了法國的統(tǒng)治,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在阿爾及利亞已繁衍生息了百余年的約百萬歐裔人口,被迫再次離開家園,重回歐洲,這是加繆始料未及的。 加繆曾說:「兩邊都不把我當作自己人。一邊覺得我不夠愛國,另外一邊又覺得我愛國愛過了頭。我正是以一個對阿拉伯人滿懷友愛之心的法國人的身份去愛它的。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在阿爾及利亞找到家園之感,而不至于在這片土地上淪為外國。」對阿爾及利亞的矛盾態(tài)度使加繆一直處于這樣的兩難境地,不僅反映在他的政論散文中,也滲透進《局外人》的創(chuàng)作中。 加繆一直設想法國與阿爾及利亞之間能建立聯(lián)邦,但他又有著潛在的殖民意識。在《局外人》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加繆有意淡化了小說的阿拉伯背景,被害人甚至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阿拉伯人。小說從未提及阿爾及利亞,只用了郊區(qū),鬧區(qū),海灘等含混的地點名詞淡化事件的發(fā)生地。默爾索是白人,殺死一個作為二等人的阿拉伯人,其實在當時的法律上是占優(yōu)勢的,這也是一開始律師胸有成竹的原因??杀缓Φ陌⒗嗽跁惺菦]有存在感的,這場審判其實并不關乎殺人,只是對默爾索的道德審判。而書中對當?shù)匕⒗说脑u價與漠視,對法式生活的具體描摹以及事件本身的發(fā)展邏輯,都顯示阿拉伯人話語權(quán)的喪失。似乎從某種程度上他們才是白人世界以外的局外人,他們才是那個「他者」。我前不久看了一本書《默爾索案調(diào)查》,是以被殺的阿拉伯人視角的作品,得了龔古爾獎首作獎,為《局外人》的故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角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下。 《局外人》和我之前與大家分享過的《變形記》一樣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開頭: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就是這樣很平常的波瀾不驚的一句話,像不經(jīng)意地朝平靜的湖面拋去一塊石子,力量雖小,卻也激起千層浪,狠狠堵在我的胸口。整個故事就和這段話的情感基調(diào)一樣,冷峻平實,聽不出感情的溫度??赡芨诱衩@發(fā)聵的是加繆的另一本書《西西弗的神話》的開頭:「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惯@部哲學隨筆,也為我理解《局外人》的荒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毒滞馊恕烽_頭這樣的一句話,這樣一種陌生化的寫作手法,以及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卻事不關己的論述,讓我作為讀者,便首先感受到一種揮之不去的疏離感。這并不是我和默爾索的距離,而是我將自己代入默爾索的視角后,感受到的我和這個社會的距離。 二戰(zhàn)后,大眾心中普遍存在的信仰被打破了,啟蒙運動以來所崇尚的理性也不斷受到質(zhì)疑。虛偽、奸詐、欲望成為不成文的社會準則。人們按照規(guī)范來安排生活的步驟,進行每天的活動,而那些覺醒了的異己分子,卻要受到懲罰。加繆在不斷的反思與斗爭中將自己對于社會的思考融入到默爾索身上,塑造了這個看似冷漠其實坦率真實的局外人形象,來對抗這個荒謬的世界。 整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默爾索為主要敘述對象,用一種白描手法描繪他瑣碎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以庭審為主要內(nèi)容,第一部分讀來似乎有些索然無味的生活片段都將在第二部分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 法庭最終判決默爾索死刑是基于三個原因,第一默爾索對母親的去世無動于衷,甚至第二天就去和女朋友尋歡作樂,用今天的眼光看似乎有些反人類特征。二是默爾索在刺眼的陽光下一時沖動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并莫名其妙地連開四槍,再加上他之前對母親對周圍人的冷漠行為,讓法官認定他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三是默爾索否定了西方的基督教神學傳統(tǒng),在監(jiān)獄里默爾索怒斥神父的信仰不及女人的一根頭發(fā)。這使法官認為他的靈魂冥頑不化,因為在他看來就算背叛上帝的人也應該信仰上帝,這是他的信念,所以要將默爾索的肉體消滅。據(jù)此法官認為默爾索「在精神上殺死了母親,」將默爾索判定為一個社會異類,一個不遵從社會規(guī)則就應當被社會拋棄的局外人。 加繆曾在概括《局外人》的主題時說:「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惯@句話聽上去有些戲謔,卻暗含加繆對社會體制的某種否定: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任何違反社會基本法則的人就是社會公敵,必須殺之而后快。社會只是需要順從它法則的人,無論法則荒唐與否,你不順從,就是冷漠,而冷漠違背人情倫常,威脅到人類社會秩序的基石,就與犯罪一樣罪大惡極。深處社會之中的我們無時無刻不被這種思維方式所裹挾,只能服從于社會強加給我們的道德規(guī)范,卻忘了何為自由和真理。 這很容易讓我想到當下我們的社會許多信奉所謂的政治正確的現(xiàn)象,生活里很多人將自己當成了書中的檢查官。比如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或網(wǎng)絡鍵盤俠,每每出現(xiàn)類似違背人情或不合乎常理的熱點事件,就紛紛占據(jù)道德制高點,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對事件主人公大加指摘或進行道德綁架。看上去鏗鏘有力富有正義感,其實只是被一時的假象或片面的事實所蒙蔽。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而我們,又有什么資格用自己的一套道德標準去欺壓他人,審判別人的靈魂呢? 北島有一首詩,我覺得正契合了局外人的心境,他是這樣寫的:「對于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古c其說是社會拋棄了默爾索,不如說是默爾索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天生的性格讓他主動地游離于社會之外,也并非刻意的選擇。 社會的壓制性力量只是一方面,正如加繆對社會體制的批判也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他更多的是想借小說進行哲學層面的思考。加繆生活在戰(zhàn)亂動蕩的年代,他親眼看到無數(shù)個個體淪為政治體系的附屬品,被荒謬的政治體系剝奪了自我和生命,他們的五官和良知都麻木了。他尊重個體,呼喚人性。所以他將默爾索塑造為一個感官靈敏,坦率真實的人。 默爾索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不是因為他不悲傷,而只是因為疲憊而已,事實上在之后的時間里他多次想起并懷念母親。默爾索對周遭的一切只是不在乎,卻并非麻木不仁。其實他的感官反倒對世界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感,比如他注意到雷蒙的白色胳膊與濃密絨毛,他人眼中無關緊要的潮濕毛巾,聽到卡車鏈條嘩啦聲與內(nèi)燃機的噼啪聲。他只是對理性層面上的人生、婚姻、葬禮等宏大概念顯得麻木。所以他享受和瑪麗的愛情,卻并不愛瑪麗,又對瑪麗提出的結(jié)婚說「怎么都行。」對老板提出的調(diào)往巴黎工作也果斷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只想安于現(xiàn)狀,不想改變生活。默爾索是一切從自己靈魂去感受的,不論是對母親的愛,還是那因為那灼熱陽光而扣動的扳機。 默爾索的格言是「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咕拖衲蔷涓柙~所唱:該配合你表演的我演視而不見。默爾索就像那個戳穿了皇帝的新衣的小孩,拒絕表演,拒絕融入偽善矯情的社會,從而向這個由謊言堆砌的現(xiàn)代文明發(fā)出挑戰(zhàn)。其實這類偽善道德并不是社會的錯,而是集體選擇的結(jié)果,集體的選擇將其上升為正義并沉醉在集體的狂歡中,而默爾索是那個唯一覺醒的人。書中寫道:「三十歲死或七十歲死,區(qū)別不大,因為不論是哪種情況,其他的男人和其他的女人就這么活著,活法幾千年來都是這個樣子??偠灾?,沒有比這更一目了然的事了?!? 默爾索不信神,是因為在加繆看來,神父的信仰是憑空的,是因為想擺脫現(xiàn)實的荒謬痛苦而建立的一種情感飛躍,忽略了現(xiàn)實。而默爾索信仰女人,信仰大海,信仰陽光,信仰自己遇到的每一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不論荒謬還是痛苦,他的信仰是真實可觸摸的。 從這個角度說,默爾索本質(zhì)上就是和社會分離的,他拒絕所有社會規(guī)定的準則,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體現(xiàn)了最原始的人的生存方式,因而他更容易接觸到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也就更容易產(chǎn)生荒誕感。審判扼殺的不僅僅只是默爾索的存在本身,也是人類原始的存在。默爾索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容于他人卻容于自己,容于自己又何嘗不是容于萬物呢。 我第一次讀到局外人這個形象,就想起《紅樓夢》里的妙玉。她在寶玉過生日時不去參加寶玉的 Party,但著人送去了拜帖,(刷了一波存在感),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寶玉不解,遇到邢岫煙,才知道妙玉愛看莊子,便在回信中以檻內(nèi)人自稱,以合妙玉的心意。妙玉將自己斷絕于世俗的門檻之外,最終卻仍未逃脫被世俗玷污的命運。所以曹雪芹在妙玉的判詞里寫道:欲潔何曾潔,真空未必空。相比之下,默爾索才是真的局外人,因為他最終做到了清醒并反抗。 在書里的第一部分,默爾索處于事件的中心,敘述都圍繞著他的感受和所見。到第二部分焦點從默爾索身上轉(zhuǎn)移到了審判,在警察問他害不害怕時,默爾索覺得在某種意義上倒很有興趣看看打官司是怎樣的一副景象,仿佛自己成了一個旁觀者。雖然他有過呼喚理解的欲望,可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是被排斥在外的,他的呼喚得不到回應。所以說默爾索并不是一開始就將自己放在一個局外人的位置上的,他的戀愛社交其實都和普通人無異,直到審判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和他人、和這個社會之間的距離。正如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這樣解釋荒誕:「荒誕感產(chǎn)生于人類呼喚和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默爾索終于意識到荒誕,意識到人生的本質(zhì)和生命的本質(zhì),對未來和過去的懷念都沒有意義,他只感知當下,感知到他對人世還有著深深的眷戀。他經(jīng)歷了一個從認識荒謬到反抗荒謬的過程。 加繆在局外人的《手記》里寫:當你意識到荒誕并與之對抗,就是希望。默爾索反抗的方式就是在最后一刻意識到對生命的熱愛和幸福的可貴。小說最后,默爾索以自己的決然向這個世界發(fā)出了最后的吶喊 :「我體會到這世界跟我如此相像,又是如此親如手足,因此感到自己過去幸福,現(xiàn)在仍然幸福。為使一切都顯得完美,為使我不再感到如此孤獨,我只能希望被處決那天觀者如潮,并對我發(fā)出憎恨的喊叫?!?默爾索被法律體系宣告了死亡,但他自己卻覺得是重生,這種重生使他的人格和尊嚴更加強大而趨近完美。 在這里默爾索甚至被提升到和基督同樣高的地位。作為救世主,基督承擔了人類的命運,為人類的苦難而死。而默爾索因為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以一種對立的姿態(tài)被扼殺了生命,這同樣是承擔了人類的命運。但默爾索是幸福的,正如古希臘神話中不斷將巨石推上山頂又不斷看它滾落的西西福斯,也是幸福的,而加繆的哲學強調(diào)的就是從精神上反抗不可避免的荒誕,領悟苦難之中的幸福。小說的名字叫《局外人》,其實默爾索只是看透了這個虛偽世界的旁觀者。在舞臺上演得津津有味的人們,判定了這個不肯配合表演的旁觀者的空虛乃至罪惡。他實際上是無比真實的一個世俗的人,以人性的誠實對抗荒誕。 加繆在諾貝爾獲獎致辭中有一段話很感動我,我想分享給大家,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激勵:「今天的作家不應為制造歷史的人服務,而要為承受歷史的人服務。任何暴君的千百萬軍隊都無法將一個作家從孤獨中拯救出來,相反,一個被遺棄的默默無言的囚犯的沉默,卻足以把他從這種放逐中解救出來。作家只有全身心地為真理和自由奮斗,它的作品才能因此而偉大,不論我們有多少弱點,但我們的作品的崇高之處,我們作品的價值,永遠植根于兩項艱巨的誓言:對于我們明知之事決不說謊;努力反抗壓迫?!? 默爾索的對外界的無動于衷和強烈的鈍感我感覺在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情緒。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不要成為書中的法官以及那些愚昧麻木的人們,只一昧地服從社會強加的規(guī)則和強權(quán)邏輯,喪失自己的個性,并粗暴地判定干涉別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也不要成為局外人,對人冷漠,對生活灰心??v使人生荒誕,人間不值得,但加繆告訴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這個世界荒誕的本質(zhì),并奮起反抗,有激情地去熱愛并享受生活。 最后,由《局外人》書中最后一段話作為今天分享的結(jié)尾吧:「 面對著充滿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這個世界的動人的冷漠敞開了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曾經(jīng)是幸福的,我現(xiàn)在仍然是幸福的。 」 領讀人:@蔡駿懸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