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子》為東晉時期葛洪所著,分為內(nèi)外兩篇,后來被道教作為經(jīng)典。其中《外篇》主要是對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談?wù)撋鐣系母鞣N事情;而《內(nèi)篇》是葛洪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酒是自然界的奇妙產(chǎn)物,機緣巧合之下被人類發(fā)現(xiàn),自此便與人類結(jié)下了永遠不解的羈絆,或好或壞、或推或礙,從很多的方面影響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所以有人認為“天上酒星、地下酒泉”,酒是天賜美物;也有人認為酒是生病之毒物,敗德之源。今天我們就來看抱樸子怎么評價酒。 ?
抱樸子名叫葛洪,是東晉時期的道學(xué)者,老子的鐵桿粉絲。抱樸二字就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钡歉鸷槟貙τ诶献拥睦碚摾斫庥行┢?,以至于后來的道學(xué)思想逐漸演變成煉丹求仙的道教了,我想這并不是老子的初衷。 ?
抱樸子在《抱樸子·外篇·酒戒》中說:“抱樸子曰:目之所好,不可從也;耳之所樂,不可順也;鼻之所喜,不可任也;口之所嗜,不可隨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故惑目者,必逸容鮮藻也;惑耳者,必妍音淫聲也;惑鼻者,必草臣蕙芬也;惑口者,必珍羞嘉旨也;惑心者,必勢利功名也。五者畢惑,則或承之禍為身患者,不亦信哉!”他認為人的看到的、吃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還有心中想要的都會讓人受到蠱惑,比如好看的容顏、淫樂的聲音、花草的芬芳、山珍海味、功名利祿都會影響人的心智,造成禍患。這種理論放到現(xiàn)今已經(jīng)沒有人會同意了,因為他忘了什么叫做“恒”,凡事好壞參半。 ?
所以他對于酒的評價也是十分偏激的,他在本片中還記述道:“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無毫分之細益,有丘山之巨損,君子以之敗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惑之,鮮不及禍。世之士人,亦知其然,既莫能絕,又不肯節(jié),縱心口之近欲,輕召災(zāi)之根源,似熱渴之恣冷,雖適己而身危也。小大亂喪,亦罔非酒。”這幾乎把所有的罪過都推給了酒,君子敗德怪酒、小大亂喪都是酒的錯。但他說到了一點正確的,所有這些禍患都是因為既不肯戒酒,喝酒又不節(jié)制,最后縱酒過度才釀成的。但是我們必須得說,酒可不背這個鍋,自然界中的任何東西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酒的出現(xiàn)也許比人類還早,你何以將人類自己的問題推到酒上?